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目的:以整体观念指导脊柱推拿的临床实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现代科学,如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病理特点。结果: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整个脊柱、脊椎与椎间孔的神经血管和椎管内的脊髓、脊柱与骨盆及下肢是有机的整体。结论:中医的整体观念如筋骨整体观、脊柱整体观、脊柱-神经-血管-脊髓整体观、脊柱-骨盆-下肢整体观仍然指导着脊柱推拿的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中西医对脊柱病的认识和比较,运用中医整体观揭示了脊柱病的形神整体病因、病机和病位,阐明医患合作、防治脊柱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了自我防治脊柱病的具体方法和要领。  相似文献   

3.
脊柱外科(spinal surgery)是近20年内从骨科学中发展起来的新的专业学科。国内外许多大型医院、地区和城市相继成立了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中心或脊柱外科医院。1985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脊柱外科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脊柱外科新技术和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广泛应用,使脊柱外科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础研究、脊髓损伤修复、脊柱矫形内固定及微创外科等方面,成绩显著,展示了脊柱外科发展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脊柱推拿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脊柱推拿是推拿学科的独立分支,涉及脊柱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影象学等基础知识和运动脊柱小关节的矫正性手法。与传统推拿相比,脊柱推拿更强调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医疗安全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脊柱推拿,加强手法操作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以提高脊柱推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16-16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交往的频繁,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人类的健康正面临新的挑战,脊柱也不例外。脊柱疾病有逐年增多和年轻化趋势,存在脊柱病的人群所占的比例已比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群所占的比例高。脊柱自身伤病及由脊柱引发的相关疾病已远远超出了传统骨科和中医骨伤科的范畴,脊柱医学已涉及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几乎全身各个系统,横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及老年医学等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6.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5):F0003-F0003
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7.
杨丹  张智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83-1485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具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临床、实验室和遗传病特点,但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而目前又不能诊断已知的任何一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的疾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热痹”、“骨痹”等范畴。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慢性疾病,起病多隐袭,多见于青少年。我院近年接诊未分化脊柱关节病24例,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脊柱亚健康保健推拿八种禁(慎)用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亚健康保健推拿的迅速发展,对脊柱亚健康的保健推拿中,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按摩师未经系统的医学培训,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都缺乏全面的知识。因此,在推拿按摩中如果不注意选择适应症,避免禁忌症,容易产生意外损伤。最近媒体多有报导。为了规范脊柱亚健康的保健推拿,根据脊柱解剖和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生理功能,结合常见脊柱推拿并发症的经验教训,拟以下非医疗操作的亚健康脊柱保健推拿八种禁用手法,以杜绝脊柱亚健康保健推拿的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都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向微创方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PKP还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从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目前两者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和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等。  相似文献   

10.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8):F0003-F0003
本刊讯: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1.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F0003-F0003
本刊讯:20]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2.
脊柱调衡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调衡疗法是指采用推拿正骨手法、针灸、牵引及理疗等手段,恢复脊柱内外力学平衡,以此治疗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以及所继发的脊柱相关疾患的方法。笔者近几年来,通过脊柱调衡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5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2):F0003-F0003
本刊讯: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4.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1):F0003-F0003
本刊讯: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5.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神经的中枢、保健的中心,具有支持躯干、联通四肢、保护内脏、保护神经等四大功能,有“人体第二生命线”之称。保护和锻炼脊柱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损伤和慢性劳损可使脊柱位置结构发生异常,引起脊柱、四肢、内脏和神经系统许多疾病的发生。脊柱在20岁左右停止发育,30岁左右开始退变。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是目前骨科的难点之一,中医治疗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尚缺乏系统的文献和病机治法的理论探析,文章基于历代中医文献对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进行了生理、病因病机、治法和相关并发症的理论探析。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属于中医“体堕”范畴,为外伤致瘀血阻内,伤及经络,营卫不行所致,治则以理气逐瘀,通经止痛,而对于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所引起的其它并发症,应据临证辨证详治之。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18.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性标志之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脊柱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极其先进、科学的认识。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对健康有了防范意识,脊柱的健康是人类在生活工作质量上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脊部又是与脊柱相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组成部分,脊柱及脊背部会出现相应部分的疲劳损伤,与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成年人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多发生在45~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进行性加重,可合并退变性滑脱,甚至发生脱位,出现腰痛和神经根性、马尾神经症状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收治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8例,经行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5,26(11):F0003-F0003
1 问题及其严重性 脊柱推拿是推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但由于近年来脊柱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脊柱医学研究相对滞后,科学、规范的专业医疗机构较少,脊柱推拿医师缺乏,形成了脊柱推拿鱼龙混杂的局面,医疗事故屡见报道,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脊柱推拿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