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武继萍 《全科护理》2011,(7):596-59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人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状况,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人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和抑郁状况,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冯佩英  陈雪容 《全科护理》2014,12(7):614-6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临床全面护理干预。出院后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良好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史蓓洁 《全科护理》2015,(3):247-2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安置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及病人满意率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安置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病人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评分的差异。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析病人干预前、干预后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高。[结论]对安置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阴阳情志调护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两个社区1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服药、基础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实施阴阳情志调护:以情胜情法、发泄悲郁法、乐观调畅法、移情异性法。1年后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得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阴阳情志调护方案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黄洁英 《全科护理》2016,(13):1353-135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促进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病人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病人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6个月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病人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颈椎病后抑郁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颈椎病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情志组44例和穴位按摩情志组44例。对照组采用项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和抑郁病人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情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情志护理进行干预,穴位按摩情志组在情志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穴位按摩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3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组干预前后组内CA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CASC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CASCS除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维度外,其余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颈椎病后抑郁病人的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独采用情志护理。  相似文献   

8.
刘金萍  丁红英 《全科护理》2020,18(15):1803-1806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远程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兰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住院的88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特色远程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精神、治疗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远程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随访2年,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2年后,观察组抑郁症患病率为28.00%,对照组患病率为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期对中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焦虑水平及抑郁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情志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的抑郁状态效果。[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将有抑郁状态的28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结果]观察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情志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病人抑郁的状态,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门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病人都维持基础治疗及对症护理,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两组病人在入选时和干预后均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的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淑美  常丽  屈雯  袁方 《护理研究》2012,26(16):1503-1504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配合耳穴埋籽对脑卒中急性期并抑郁的影响。[方法]将94例接受常规药物及针灸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情志护理加耳穴埋籽组(观察组)和单纯情志护理组(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病人进行情志护理配合耳穴埋籽能明显减轻病人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王秀霞  郭芙莲 《护理研究》2013,27(24):2619-26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2d后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康复运动、情志护理、穴位按摩、饮食护理。[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半年后康复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有效促进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葛燕燕 《全科护理》2012,10(11):963-96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糖代谢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心理、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定病人情绪,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HAMD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并有效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对两组病人的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SDS评分分别为54.6分±7.1分、46.5分±8.4分,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283.7分±15.9分、313.7分±16.3分、病人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8.5%、87.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脑血管病人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血糖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改善病人血糖、血压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小珍  肖春玲  罗小华 《护理研究》2014,(17):2099-2100
[目的]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行干扰素治疗出现轻中度抑郁症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情志护理加辨证施音护理干预,对照组予情志护理,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比较两组病人抑郁情况。[结果]干扰素治疗第30天、第60天HAMD量表测评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辩证施音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程度,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季彩芳 《家庭护士》2008,6(3):198-199
[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认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加用认知护理干预。4周后对两组病人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计算其中认识障碍因子分。[结果]实验组4周后的HAMD中认识障碍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病人的认识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都维持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咨询,观察组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压值。[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评分、FPG、2hPG、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焦点解决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宣教效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血糖、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干预对心源性水肿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足部护理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曾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水肿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足部护理效果、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心源性水肿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