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3-19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产科治疗的1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内胆汁淤积各指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的75.8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BA、ALT、AST、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等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相关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雌激素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将妊娠12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茵栀黄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1 h后灌胃给药,1周后测定妊娠大鼠胆汁流量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雌激素(E2)水平。结果:茵栀黄口服液可以增加EB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妊娠大鼠的胆汁流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BA、TBIL、AKP和E2水平。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EB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状况,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产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妊娠期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从妊娠期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 mg·kg-1·d-1,连续1周,同时按剂量灌胃给药。检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茵栀黄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GST、AST、ALT水平(P<0.01或0.05);并可显著缓解大鼠胆汁淤积状态下的肝损伤。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导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药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西药组单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治疗后2周比较瘙痒评分及肝功能,分娩后比较妊娠结果与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孕周较长、剖腹产低率、产时缺氧发生率低、新生儿体重较轻(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滴注治疗ICP有效而价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孕妇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对胎儿或孕妇影响较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病发机理及并发症,探讨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内我院收治的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孕期、产时、产后密切观察与护理、及时药物治疗以及适时终止妊娠并将护理过程及疗效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阴道产12例,刨宫产70例,胎儿宫内窘迫26例,早产28例,足月产54例,产后出血4例,平均体重28kg,经过我院观察与护理后,82例患者均痊愈。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害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必须重视孕产期保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ICP患者的。豳床观察及细心护理,以降低病发率及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98例患者围生结局分析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特点。方法收集并登记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终止妊娠的方式、分娩时羊水情况、新生儿评分等情况。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总胆汁酸等血生化指标,统计、整理与比较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9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早发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9例,早发型ICP组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9例,明显多于晚发型ICP组(11例)。早发型ICP组共有19例患者发生羊水粪染,明显多于晚发型ICP组(11例)。早发型ICP组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胎儿窘迫,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10例)。早发型ICP组中共有16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9例)。两组在早产、终止妊娠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高于晚发型ICP组,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重度ICP患者例数、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晚发型ICP患者,临床实践中需要重点监测早发型ICP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胎儿监测指标,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疗效。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中药组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西药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左卡尼汀。结果中药组及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三酰甘油,西药组能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均有效。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和胆盐的逐日淤积,易发生胎儿窘迫及胎儿突死宫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张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1-283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可能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增加,导致肝内胆汁淤积,血中胆汁酸、胆红素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妊娠并发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尿黄、黄疸、肝酶升高和血清胆酸升高等,更为严重的是对胎儿的影响,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目前该症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针对其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国内外使用了多种治疗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等.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78例ICP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行一般治疗,治疗组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51例(94.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2例(77.78%)两组治疗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6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为ICP组,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组并发症,如肝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早产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胎儿窘迫发生例数、剖宫产率、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大,早产、胎儿窘迫及围生儿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加强对ICP组的产前监护及管理,尽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茵栀黄制剂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  高忻  张敏 《安徽医药》2012,16(1):98-10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与注射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11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茵栀黄口服和静脉治疗两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变化。结果茵栀黄口服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72.1±22.9)μmol.L-1,总有效率98.6%,茵栀黄静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80±58.1)μmol.L-1,总有效率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剂佐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张悦 《黑龙江医药》2012,25(6):840-842
目的:观察茵黄合剂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茵黄合剂治疗,一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和分娩结局。结果:在疗效上,茵黄合剂组能降低血甘胆酸值,消除瘙痒,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达89%,高于熊去氧胆酸组(59%)。在分娩结局上,两组在早产和产后出血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因胎窘或ICP为第一指征所做的剖宫产率相比上茵黄合剂组优于熊去氧胆酸组。结论:茵黄合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疗效优于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5.
王辉  杨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3002-3003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照蓝光等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儿除蓝光照射外,加以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3、5 d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14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污染等情况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ICP)在围手术期间极易产生并发症,影响胎儿健康,因此,女性在妊娠期间必须要注重预防这类疾病,有利于确保新生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比较两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孕妇STBA值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分娩前保肝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结束妊娠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43例患者中发生早产12例(27.91%),剖宫产术或产钳31例(72.09%),胎儿窘迫18例(41.86%),无围产儿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及胎儿的危害较大,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及42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RNA,qRT-PCR检测表达。结果 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血清miR-185水平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年龄、孕周、经产与否无关,但是与围生儿预后相关。结论血清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围生儿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3月接受入院的285例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苯巴比妥,B组口服茵栀黄,C组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后每日在额部两眉心间经皮测血清总胆红素,观察3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μmol·L-1):A组27.98±14.71,B组27.52±17.97,C组34.32±14.69;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A组6.70±1.30d,B组6.73±1.67d,C组4.83±1.60d。3组在日均水平及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时间较单用苯巴比妥或茵栀黄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