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调肝治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调肝治失眠许成群安徽省淮北市中医院(235000)关键词肝;不寐脏腑阴阳协调、气血冲和是人体睡眠正常的基本条件。《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阳动阴静的规律发生错乱,即可导致不寐的发生。其证型虽有心脾两虚、...  相似文献   

2.
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证有虚有实,实证以肝郁痰扰多见,责之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痰湿郁而化火,痰火扰神,发为不寐。龙老师对此证采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五味共奏行气解郁,另据症加减以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之不寐。  相似文献   

3.
傅瘦生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于中医经典著作,并善于撷取张景岳、李东垣、朱丹溪等诸家学术精华,揆之临床,宗阴阳相济说疗自汗,师益气泻火法治牙痛,以化痰祛痰、邪正兼顾治症瘕,用宣肺清热法治癃闭,药证合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方以正不寐从瘀辨治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运滞血,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笔者总结方以正老师治疗顽固失眠之化瘀宁神四法,即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疏肝调血,宁心安神;涤痰化瘀,镇心安神;凉血散瘀,清心安神。并试从化瘀宁神药物的配伍运用及有关药理作用报道,以探讨不寐之证从瘀辨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方以正不寐以瘀辨治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远运滞,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笔者总结方以正老师治疗顽固失眠之化瘀宁神四法,即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疏肝调血,宁心安神,涤痰化瘀,镇心安神,凉血散瘀,清心安神,并试从化瘀宁神药物的配伍运用及有关药理作用报道,以探讨不寐之证从瘀辨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7.
沈宝藩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沈教授认为不寐病的发病多因过度思虑劳倦,致心脾肾受损,其将病症按虚、实分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则,常用自拟养心汤加减以补虚、温胆汤加减配伍以泻实。中医治疗不寐病具有证治分类较多的特点,沈教授采用虚实两型辨证法治疗不寐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文章对其治疗不寐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阴阳者,万物之纲纪”。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具有阴阳的属性,人体五脏亦不例外,其所患病症亦为阴阳两大类。既然如此,脏腑阴阳辨证中应当有肝气虚、肝阳虚、肺阳虚、脾阴虚证治。有了肝气虚证、肝阳虚证、肺阳虚证、脾阴虚证治,脏腑阴阳辨证才算是完整的,中医的理论才是符合思维逻辑的。然上述四证临床发生率较低,时或见之,故考历版高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教材,于脏腑疾病诸证型中,未见有此论述。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自己在神经内科门诊的临床经验 ,对不寐证的治疗心得 ,现总结如下。1 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纵观不寐之证不外虚实各异 ,临证可分为九型 ,虚证分为心脾两虚型和心胆气虚型 ;实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心火亢盛型、痰热扰心型、肝胆湿热型和食积胃气不和型 ;而虚中夹实或虚实夹杂分为阴虚火旺和心肾不交型。治宜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以“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为辨证用药总则 ,虚证则以补气养血 ,养心安神为法 ;实证以疏肝理气 ,清热泻火 ,涤痰化湿 ,消食和胃 ,活血化瘀等为治法 ;虚实夹杂则以补虚泻实 ,调其虚实 ,拔度阴阳以…  相似文献   

10.
许蒙  王新志 《中医学报》2020,35(4):746-749
人体的气机通过降、沉、升、浮,如环无端不停地进行圆运动。人体中焦轴轮不利,气机升、降、浮、沉失和,脏腑阴阳失交,便会引起圆运动运转失常,从而产生不寐。治疗应以"复圆"为原则,顺应圆运动的规律,恢复人体气机、调整脏腑阴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神安则寐。在临床上,可将不寐分为心阴不足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不足证、脾胃失和证,其中,心阴不足证治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肾阳亏虚证治以温补肾阳、宁心安神,方选附子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肝阳不足证治以养肝镇惊、安神定志,采用"升肝降胆"之法,方选酸枣仁汤加减;脾胃失和证治以补阳泻阴、宁心安神,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运用"时间治疗"疑难杂证的治则.方法选择在一昼夜或一年阴阳消长节律中病情起伏明显的病证,进行"时间治疗".虚证,趁其有利时间补益之,当其不利之时扶植之,并抑彼之不利因素;实证,选择最佳时机攻削之;预期发作的疾患,则预为治之或截而夺之.结果5种疑难病证均获良效.结论不寐、哮喘、低血压、顽固性头痛以及月经前后诸证等病证,运用"时间治疗",疗效优于一般治法.  相似文献   

12.
王中男教授认为,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法",而不是"以症套方",必须根据正确的"法"灵活运用方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他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善治阴者必阳中求阴,临证当辨别阴阳,调补重阴阳互根;谨遵医旨,治病求本,摒弃表象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治。如同为失眠病,强调应先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后再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可选择归脾汤、交泰汤、龙胆泻肝汤等,只要抓准主证,脉证相合便可放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刘敏教授认为不寐之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与气血阴阳能否濡养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刘敏教授概括不寐的病症特点为“阳多胆郁,阴多阳浮”:失眠阳证、实证多见少阳病,枢机不利,胆气内郁,胆火上扰心神;阴证、虚证多见少阴病,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不得眠。临证善用六经辨证,重视阴阳气血,治疗以改善症状缓其标急、调节体质重在固本为主要目标。对于不寐表现为阳证者,治疗常用柴胡类方,以舒畅情志、解郁助眠;对于表现为阴证之不寐者,治疗以附子类方为基础方加减,以温阳固本、镇静安神。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杨进  王静  李陈渝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170-173
不寐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将此病归属于“心系”疾病范畴,临床上以肝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证常见。肝郁肾虚血瘀证并非临床常见不寐证型,患者除了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外,还可伴随情绪烦躁、低落、兴趣减退、肢冷等症状,或合并其他躯体化障碍。尽管其症状表现复杂,但病机上仍归属不寐“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的基本病机,故治疗上仍遵从“交通阴阳”治则。本文通过1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肾虚血瘀型不寐的个案报道,拓展疏肝降逆法治疗不寐的临床新思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效。本文结合病案,分析病因病机、组方用药和现代药理研究,以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肾虚血瘀型不寐的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家生 《中外医疗》2009,28(26):190-190
补中益气汤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脾胃虚弱,气虚下陷证,脾胃虚弱,气不摄血证。临床活用其方,补中益肝治疝气,补中摄血疗崩漏,补中靖采止遗尿,补中升阳固滑泻,补中通阳治便秘等杂证。体现了“病阴阳者治脾胃,病上下者求之中”的观点。阐扬了东垣辨杂病治从脾胃之心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阴阳气化的思维,以六经之气升降气机为角度,从"欲解"时态探析《伤寒论》阴阳六经病证的升降病机演变及证治方药。文章先从元气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与升降制化、升降失常与阴阳六气之病证、阴阳升降与六经欲解"时"关联等方面对元气升降与阴阳气化六经进行辨析,再从升降失常角度具体论述三阳三阴(六经)病病机及证治方药。以期从阴阳升降气化的传统理论思维去统观与认识六经病脉证辨治,有助继承气化理论,贯通中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对于临床辨治思维水平有提升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梁晓春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根本在于肾虚导致冲任气血亏虚、机体阴阳失调及脏腑功能紊乱,病位涉及肾、肝、脾、心诸脏,气郁、内火、瘀结均可为其标实,然临床上以肾虚肝郁血瘀证多见。临证时详查病因,细辨病机,治以益肾疏肝活血为主,抓主症,顾兼症,精准遣方用药,于益肾、疏肝、活血治疗中,调阴阳、和气血、平诸症,疗效显著。益肾分阴阳盛衰,肾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肾益阴,方选六味地黄丸或二至丸;肾阳虚为主者,治以温肾壮阳,方选右归丸或二仙汤;常用女贞子、菟丝子作为君药,来益肾、调和阴阳。疏肝别气火阴阳,病程初期以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为多见,为轻;病程后期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为多见,为重;肝气郁结者,以逍遥散治之;肝郁化火者,以丹栀逍遥散治之;肝阴不足者,以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治之;肝阳上亢者,以镇肝熄风汤治之。活血辨寒热成因,血热者,选用益母草、苎麻根、泽兰、丹参、郁金、赤芍、凌霄花等药;血寒者,选用当归、川芎、玫瑰花、鸡血藤、延胡索、姜黄等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宋金元前医家不寐辨证的特色进行了探讨。《内经》阐述了不寐是由卫气运行失常所引起的,从而奠定了不寐的病机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和百合病、虚劳病等内伤杂病中的不寐,并创制了著名的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效方。晋唐医家着重从脏腑为神之所舍的功能来认识不寐,以心实热和胆虚寒为不寐主要证型得到了晋唐医家的普遍认同。宋金元医家对不寐证的辨治,从晋唐医家以心胆为中心的学术观念转向以五脏为中心的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澄为著名新安医家,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撰著《不居集》,其书观点新颖,内容变动不居。探析其《不居集·论不得眠》章分析其"左右不得眠"、"虚损积痰说"总结其不寐病症辨治之特点及病机不同的不寐证型的治疗及用药特色。对于现代临床辨治疗不寐病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举张学文教授治疗偏头痛之察气血、审阴阳、辨痰瘀的辨治之要,以其标本兼治之证治思路为纲,以临证验案为目,以窥其活用经方之斑.张学文教授力求"病皆与方相应",临证之运用,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