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21d血清中NSE浓度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该组患者血清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至治疗第14d时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急性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 d血清ICAM-1、MMP-9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部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3、7d,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ICAM-1、MMP-9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清ICAM-1、MMP-9含量下降到大致相同水平(P>0.05).治疗后3,7、14d,依达拉奉组脑水肿体积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ICAM-1和MMP-9的表达,减轻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和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14d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水平,治疗后7、14d对两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标准进行评分,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效果。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DAI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7、14d患者GC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3个月随访GOS发现,治疗组患者预后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DAI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及MBP表达水平,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7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用14 d;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1、4 d检测MMP-9含量。结果 ACI患者MMP-9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7 d和14 d血清MMP-9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将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颅内压(ICP)、头部CT(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14d后,颅内压及脑水肿程度都有所减轻,但依达拉奉治疗组减轻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伤后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9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滴,bid,共14d。2组在治疗后3、7、14、28d做头部CT检查,根据脑CT显示脑水肿最大层面的长×宽测算脑水肿面积表示脑水肿的程度,观察脑水肿的变化。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8d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2组病人伤后脑水肿均逐渐加重而至第7d达高峰期,在第7d前2组脑水肿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4~28d2组病人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脑水肿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在第28dGCS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并能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2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检测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治疗前、治疗后7 d、21 d行头部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治疗后28 d和90 d进行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血清S-100β及NSE水平、NDS、血肿及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依达拉奉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86.89%)和显效率(21.3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63.93%,9.84%)(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通过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地塞米松组,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检测治疗后1 d、3 d、5 d、7 d血清胃泌素水平;治疗1个月后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3d血清胃泌素水平开始下降,第5 d、7 d恢复正常;地塞米松组第5 d开始下降,第7 d仍高于正常水平;两组间治疗后3 d、5 d及7 d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1个月后依达拉奉组NDS及BI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均P<0.01);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63.3%)(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VCAM-1和sP-selectin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迭拉奉组(依迭拉奉+常规治疗,依迭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iv gtt,2次/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和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依迭拉奉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依达拉奉组治疗后患者血清sVCAM—1和sP—selectin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迭拉奉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VCAM-1和P—selectin的产生,从而阻断了白细胞向缺血区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分别进行一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1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2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和MBP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桶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会量.有明理治疗技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7、14 d测定血清NSE 水平,并在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亚低温组第7 d和第14 d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水平,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