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78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2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20例),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作对照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及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与PN组比较,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1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16)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15),在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支持后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比,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GP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8-220,22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癌早期应用肠外(PN)与肠内(EN)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3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组(PN—EN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营养给予,PN-EN组由短期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盐水输液。测定术前、术后2周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N-EN组在术后2周测定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N-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早期给予肠外与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安全可行,对机体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是卵巢癌手术后患者首选的合理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EEN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和白细胞、转氨酶、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少于TPN组。EEN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TPN组。EEN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能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术后的使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高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营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外营养组(PN 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长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EN 组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低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EEN 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24h 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均高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 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高龄患者术后代谢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肠道术后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奉化市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其他临床指标,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E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住院天数也较低(P〈0.05)。术后一周EEN组和PN组在体质指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病人应用EEN安全可行,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平均住院天数、生化指标方面具有优越性,是胃肠道术后病人简便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78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2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20例),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EN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及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与PN组比较,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后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TPN)组5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病人的体重、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EEN组病人的体重下降明显少于TPN组(P0.05),血清PA水平高于TPN组(P0.05),TBIL、GGT指标低于T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PN组(P0.05),术后营养相关费用和术后非营养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TPN组(P0.05)。结论: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和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12.
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a large cohor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 to clarify the validity of EEN compar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Included were a total of 66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or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PN (n = 262) and EEN (n = 403). The TPN group consisted of patients who only received intravenous nutrition support after operation. Th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LOS), anastomotic leakage,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and hospital charge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e TPN group, the EE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mean PLOS (15.6 days vs. 22.5 days; P < 0.01).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E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PLOS even after adjustment for tumor histology, tumor location, type of esophagectomy, and postoperative albumin infusion. Hospital charg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ess for those in the EEN group than the TPN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complication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urger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EN reduces PLOS and hospital charges of Chinese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had an esophagectom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 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 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他们在获得能量与氮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熏P<0.01),而两组在CD8及CD4/CD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IgM明显高于TPN组(P<0.05),而两组在IgA、Ig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 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 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病人应用三腔喂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胃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术后应用全肠外营养(TPN),观察组(n=60)术后早期应用EN,观察病人术后血清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和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ALB、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后应用三腔喂养管行EEN有助于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营养支持第1天)和第3、7、14、21天的多项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清蛋白和氮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21天GCS评分>8分的病人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迅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82例施行EEN,对照组68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试验组5例(6.1%),对照组16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