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骨移植是一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方法,并且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或者自体骨移植,两种骨移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的:对比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在骨性愈合及骨活性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骨移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8±1.2)周、(5.8±1.5)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6.1±1.3)周、(6.1±0.8)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0.45±1.53),(13.58±1.6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自体骨移植在促进骨骼愈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同种异体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大量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髂骨移植可取得相近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0-01/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组2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骨为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3组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保持一致,按脊柱侧凸类型及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原则进行植骨床准备及植骨.自体骨移植组植入修剪成火柴状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30~40 min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条;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髂骨碎块与经上述处理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碎块.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术后第3,9,15,3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及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自体骨移植组半均融合节段7个,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术后第9个月,自体骨移植组融合率高于其他2组(P<0.05);Cobb角丢失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15,36个月,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3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对维持矫形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菁  陈海霞 《中国康复》2010,25(6):460-461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脊柱侧凸患儿48例,随机分为A、B组各24例,均行一期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A组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B组采用自体髂骨或肋骨移植,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和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引流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2组患者骨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Cobb’s角度及矫正率角度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骨移植效果基本相同,同种异体骨移植可弥补自体骨量不足的缺陷,且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等。  相似文献   

4.
背景: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免疫排斥是异体骨移植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大段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以及移植造成的免疫研究报道很少见。目的:建立犬自体/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动物骨移植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了解异体下颌骨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设计:动物模型建立为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白细胞介素水平测定为自身对照。实验于2004-03/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检测工作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材料:健康杂种犬18只制作包括髁突在内的下颌骨升支部分缺损的杂种犬动物模型。健康成年比格供体犬头18具,随机分成2组,每组9块,分别进行冷冻和冻干处理。方法:取杂种受体犬18只制作包括髁突在内的下颌骨升支部分缺损的杂种犬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自体骨移植组、异体冷冻骨移植组、异体冻干骨移植组,每组6只。主要观察指标:术前,术后2,4,8,16,24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移植术后所有动物均顺利存活,伤口愈合良好。自体骨移植组术后2周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异体冷冻骨移植组术后2周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8周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异体冻干骨移植组术后2周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其余时间与术前无明显差别。结论:犬冷冻/冻干异体下颌骨移植可以达到临床愈合,不会引起外周血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复合冻干骨移植后的早期排斥反应与愈合过程的特点。方法 36只大耳白兔制作大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n=12):自体骨组;同种异体冻干骨组;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0.1 mg/L前列腺素E2组;移植后检测各组的T细胞亚群比值和骨形成、骨吸收状况。结果在移植后,前列腺素E2复合组的CD8+细胞亚群升高慢,且明显低于同种异体冻干骨组(P<0.05)。移植早期,CD4+细胞在前列腺素E2复合组有轻度的升高,与自体组和同种异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钙素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检测结果提示,前列素E2复合组与自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种异体冻干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2复合冻干骨可以促进骨钙素的分泌,降低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的血清浓度。结论冻干骨复合前列腺素E2后能加速移植骨与宿主骨的愈合,且能抑制冻干骨残存抗原性,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40 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 及Tegner 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其中12只兔用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的制备;剩余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自体红骨髓于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自体松质骨从兔髂嵴处取得三面皮质骨.将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方法:3组兔采用第4颈椎切除模拟肿瘤切除模型.联合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复合物:自体骨移植组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开始均升高,4周时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都高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P<0.01),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3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体内植骨重建椎体前中柱结构及恢复椎体形态被重新认识,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可以促进骨愈合,有利于重新建立长期脊柱的稳定性。目的:探讨3种不同植骨材料经单侧椎弓根植入重建椎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治疗,分别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前后采用X射线观察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CT观察伤椎椎体内植骨愈合,选择终末随访CT用Mimics软件计算伤椎骨缺损面积。结果与结论:102例患者均获得24-36个月随访。3组植骨后不同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植骨前恢复(P〈0.05);植骨后不同时间点3组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同种异体骨组植骨后9,12,24个月的Cobb角高于自体骨组、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组(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骨不同时间点骨愈合率低于自体骨组、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组(P〈0.05),骨缺损面积高于自体骨组、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组(P〈0.05)。表明3种植骨材料经单侧椎弓根重建椎体形态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减少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和骨缺损面积,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在骨愈合及减少骨缺损方面与自体骨疗效相似,均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69例(210眼)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5例,105眼)和对照组(84例,105眼)。观察组接受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复发情况以及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智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9眼和83眼达到治愈标准,复发6眼和22眼,复发率分别为5.71%和20.9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4.46±0.98 d和8.51±1.25 d,观察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智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缩短了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宿主的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有许多不同,主要表现为同种异体移植骨的成骨与血管穿入的速度和程度都不及自体骨,且同种异体移植骨更易被吸收。移植骨与宿主的愈合分为3型。Ⅰ型: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没有疲劳骨折,移植16周后移植骨与宿主骨连接,移植骨的成骨量,塑形均与自体骨移植接近,表明供体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Ⅱ型:愈合过程缓慢,表现为(1)较多发生骨不连接或延迟连接;(2)移植骨周边被吸收或移植骨体积变小;(3)移植骨内部被吸收范围扩大,延伸至间质板层;(4)移植骨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表明供者与宿主MHC有较大差异。Ⅲ型:没有修复征象,移植骨迅速地被吸收、骨折、骨不连接。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自体骨移植,其愈合主要是依靠骨的爬行替代,其次为骨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进行不同黏度骨水泥PK P治疗,根据骨水泥黏度分为两组,高黏度骨水泥68例(观察组),低黏度骨水泥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椎椎体术前术后平均高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5.%(67/68),显著高于对照组938.%(30/32);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依次减少( P <00.5),但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 <00.5);观察组术前椎体平均高度为(196.7±16.0)mm ,与对照组(195.9±22.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分别为(23.66±2.80)mm、(20.11±3.20)mm ,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 P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渗漏率为59.%(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4/3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68),明显低于125.%(4/3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水泥渗漏率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骨科诊治且获得随访的31例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结构性植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8(4~10)年,手术原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型9例9髋,CroweⅢ型16例16髋,髋臼骨折术后感染并股骨头坏死、髋臼缺损6例6髋.25例采用自体股骨头行结构性植骨,6例采用同种异体结构性植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病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所有病例均不需扶拐行走,VAS评分由术前的(6.2±1.3)分降低到随访时的(1.6±0.3)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6±6.2)分提高至随访时的(87±4.5)分(P<0.05).4髋偶尔仍有轻度疼痛,无中、重度疼痛病例,无大腿疼痛病例.23例步态正常,8例轻度跛行.31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所有病例植骨块均与髂骨骨床骨性愈合,但其中2髋可见植骨块部分吸收,2髋植骨块与骨床间可见少许不连续透亮带.未出现螺钉断裂及植骨块移位病例,未出现假体松动而需再次翻修病例.术后早期外展角、前倾角与术后末次随访外展角及前倾角无差异(P>0.05).[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及遵循操作规范,结构性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骨缺损中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联合骨移植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附属黄梅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采用重组人BMP2治疗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重组人BMP2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8周时2组患者X线下骨折断端骨痂形成评分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9±1.4)周]短于对照组[(11.7±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周,研究组X线下骨形成[(2.04±0.74)、(3.18±0.59)分],骨连接[(1.67±0.58)、(3.11±0.60)分],骨塑形[(1.73±0.49)、(2.90±0.66)分]均高于对照组[(1.68±0.67)、(2.81±0.54)分;(1.41±0.46)、(2.80±0.54)分;(1.40±0.46)、(2.6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LP[(154.9±33.0)、(95.0±26.4)U/L]均低于对照组[(185.1±35.2)、(112.4±31.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77.1±8.4)分高于对照组[(72.6±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5.77%)低于对照组患者(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BMP2联合自体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降低患者体内ALP浓度,有效促进骨痂形成,有利于早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滑槽植骨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47例,采用滑槽植骨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预后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7.4±10.8)cm、手术时间(152.6±19.4)min、术中出血量(181.5±58.0)mL、术后引流量(139.4±47.3)mL,其中3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出现钢板螺钉松动、2例患者因感染再次出现骨不连,经手术取出内固定,控制感染后,采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7个月后骨折愈合;其余4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9.8(8.2±1.4)个月。随访时间3.2~14.0(11.6±2.9)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Lysholm评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效果可靠,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4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9例行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5例行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GOS 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心率(HR)、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GC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OS 评分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对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17±2.62)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1.15±3.64)周、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ACL重建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PRP治疗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5).观察组于术中用APRP处理移植肌腱,并在股骨隧道与移植物间注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指导对脂代谢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血脂异常增高的孕妇80例,根据孕妇在后期接受的膳食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孕32周接受膳食指导的孕妇为观察组,不接受膳食指导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孕32周及分娩前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妊娠相关并发症与新生儿状况。【结果】在孕32周时,两组孕妇的 HDL-C 及 LDH-C 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 TG、TC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妇分娩前,两组孕妇的 LDH-C 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TG、TC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DL-C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新生儿低血糖比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新生儿窒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早孕期脂代谢异常升高的孕妇合理的膳食指导可有效的改善脂代谢,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32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HS组70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PFNA组6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DHS组长,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住院时间较DHS组短,下地时间较DHS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5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2±0.79)年;PFNA组4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4±0.72)年.末次随访时DHS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1.29±9.38)分和优良率79.63%较PFNA组(94.68±4.90)分和95.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DHS相比,应用PFNA治疗具有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患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