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不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类固醇激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 4 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癫痫药有无激素治疗在用药后控制抽搐时间 ,抽搐间隔时间及抽搐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有无激素治疗痉挛症效果无明显差异 ,而用激素治疗组副作用显著 (P <0 .0 1 )。  相似文献   

2.
尽管疗效和安全性仍存争论,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目前仍然是精神科领域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中,无抽搐电痉挛治疗(1临床有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简称MECT)作为电痉挛治疗方法之一,正在被我国精神科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电痉挛治疗抑郁症患者可达到80%~90%的有效率。下面就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在临床实践和作用机制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书写痉挛治疗方面国内报道很少。作者自1997年6月起对用阿普唑仑治疗12例伴焦虑的书写痉挛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符合书写痉挛的诊断条件[1,2],Hamilton焦虑量表(简称HAMA)评分>14分,无严重躯体疾病者12例为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治疗中促肾上腺皮质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作为首选和非首选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婴儿痉挛症的住院患者50例,其中ACTH首选组19例,非首选组31例。比较近期(8周内)痉挛无发作率,药物选择次序对无发作率的影响。结果首选组取得近期无痉挛发作疗效14例,占74%,非首选组近期无发作疗效14例,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其中一种抗癫痫药物失败后用ACTH的15例,无发作8例(53%);2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10例,无发作4例(36%);3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5例,1例(20%)达到无发作效果。5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1例,也达到痉挛无发作效果。结论婴儿痉挛症治疗首选ACTH可以获得较高近期痉挛无发作率(74%),其抗癫痫药物失败后的患者,ACTH治疗获得无痉挛发作的机会较低(45%),但仍然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帕利哌酮组(简称为P组)患者单纯采用帕利哌酮治疗;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M组)患者单纯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痉挛组(简称为C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运用韦氏记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d、1周、4周、8周、治疗结束后1周、2周对患者记忆力商(MQ)进行评定,比较各组数据。结果:C组患者MQ治疗中出现下降,与P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M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MQ即上升至治疗前,与M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抽搐电痉挛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可逆性短时记忆力损伤的现象,但较单纯使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技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过程中的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技术。方法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100例病人设计术前、中、后的护理程序。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安全通过652次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未发生明显副反应。讨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治疗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护理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而且对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药忠伦阿汤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康复训练为基础治疗。治疗组用蒙药忠伦阿汤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巴氯酚片。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MAS)及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上肢痉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忠伦阿汤熏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镇痛泵,常规按需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治疗组加用解痉散瘀汤。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意感、急迫性尿失禁均低于对照组,痉挛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在预防膀胱内血块瘀堵上较对照组优势明显。结论:解痉散瘀法能缓解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提高痉挛缓解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韦虎  杜卫涛  李元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27-2229
目的:了解电痉挛治疗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服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电痉挛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XD684电解质分析仪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锂浓度并对照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54&#177;0.204)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59&#177;0.195)mmol/L;电痉挛治疗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52&#177;0.225)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7&#177;0.182)m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痉挛治疗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电痉挛治疗组间治疗前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电痉挛治疗组间治疗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痉挛治疗对血锂浓度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氯氮平合并无抽搐电痉挛(MECT)和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111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氯氮平合并无抽搐电痉挛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为42.3%,有效率为82.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为39.3%,有效率为72.8%,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氮平合并无抽搐电痉挛与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效果。氯氮平合并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起效快,安全性高,经济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1.
苏军燕  汤丽范  吴娜 《吉林医学》2009,30(19):2282-2282
目的:观察促皮质素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收集婴儿痉挛患者10例,观察应用促皮质素后患儿痉挛发作的次数及每次成串点头发作的次数变化。结果:应用促皮质素后短期内即可控制患儿痉挛发作,并且无一例复发。结论:促皮质素治疗婴儿痉挛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建忠老师运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高建忠老师门诊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且复诊有效的患者38例,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及与之对应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观察属性偏序结构图发现,过敏性鼻炎常见症状有鼻塞、清涕、喷嚏、目痒等症状。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的主方是麻附蝉葶方加减,治疗时还常在方中加辛夷、鱼腥草、地肤子、炒蒺藜。结论:高建忠老师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效如桴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其用药规律是以具有通阳化饮、调畅气机、固护脾胃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直肠电刺激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痉挛状态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直肠电刺激(RPES)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痉挛状态的疗效。对10例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患者,10例偏瘫后痉挛患者进行RPES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h,对SCI患者双下肢、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进行康复评分和步态、步行能力观察。结果:经RPES治疗后,SCI患者下肢Ashworth评分、Clonus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步态改善和步行能力提高,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康复评分无显著变化。采用RPES治疗,对降低SCI后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对偏瘫后痉挛状态无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痉挛治疗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某些精神症状的一种精神科躯体治疗方法[1].从电痉挛疗法引入开始,对它是否会引起大脑损害就一直引人注目.为此我们用中医针灸毫针作为电极,分别刺人患者头部非优势半球侧头颞-百会穴位,进行电痉挛治疗.目的是用相对低的电量而达完全发作,是否低电量就能达到完全发作呢?增加剂量,达高剂量(超过抽搐阈值)是否会损害大脑呢?我们对不同电量下临床发作情况进行了观察,采用盲式对照的方法,观察了60例低电量组与高电量组(即发作阈值及超发作阈值100%)下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发作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音频电治疗贲门痉挛至今未见报导,笔者对因贲门痉挛两次手术后复发者,经用音频康复效果显著,兹报告如下:患者张某,女性,33岁,工人。于1971年(19岁)无诱因断续出现进食时打呃、恶心,间歇时间数天至数十天不等。无腹痛、反酸,无黑便。症状渐频发,且伴吞噬困难、食物反流,每次进餐困难,致进餐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48例婴儿痉挛儿童应用ACTH治疗的效果、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ACTH治疗婴儿痉挛有效率达到81.25%.结论应用ACTH治疗婴儿痉挛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透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针刺方案对卒中后偏瘫后痉挛状态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5例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分为康复组、体针组和透穴组,各35例,均行基本康复治疗,体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针治疗,透穴组加用透穴治疗,每15 d观察1次疗效,共2次.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BI)积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治疗前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透穴治疗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多卡因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前列腺切除术后以0.04%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间断冲洗膀胱,3,4次/d,每次3,4h.观察其对膀胱痉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96例患者术后膀胱痉挛明显被抑制,痉挛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其中57例无膀胱痉挛.对照组83例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痉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利多卡因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费用低廉,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异搏定膀胱灌注治疗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方法:用50ml浓度为3×10-4mol/L的异搏定溶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并保留30min,1次/d,用于经膀胱的前列腺切除术后.结果:膀胱痉挛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异搏定溶液膀胱灌注有效控制了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