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建  徐君华 《右江医学》2004,32(5):408-409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4例患者 ,按疾病类型分组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 3 2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4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12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 CRP浓度。结果 hs 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 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 CRP水平升高 ,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hs 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玉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2+206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提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与另外选取的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以及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E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持续性升高与冠心病的病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对于指导冠心病病情的评估及稳定的判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其血清hs—CR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的差异。结果: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者hs—CRP水平有利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严重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各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血清CRP水平,并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AMI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以AMI尤为显著。结论:血清CRP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新蝶呤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冠心病与血清新蝶呤(Np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3组,每组各20例,测定其Npt浓度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结果:AMI及UAP组的血清Npt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0.001),AMI组的血清Npt浓度亦高于UAP组(P<0.05),AMI患者的Npt水平与CRP呈正相关性(r=0.482,P=0.032),而与CTnI不相关(r=0.205,P=0.177)。结论:血清中Npt浓度的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关,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及ACS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各类型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28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观察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AMI、UA、SA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与UA组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高于SA组。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与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HD患者CRP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发现,积极进行预防,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中健 《中外医疗》2010,29(20):66-66,6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及门诊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以周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CRP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心绞痛组病人的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组(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可作为心绞痛诊断和提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6 9例冠心病患者 (14例急性心肌梗死 ,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2 2例稳定性心绞痛 )及 14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hs-CRP的水平 ,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 ,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s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6 2 5 0 .0 0± 12 74 .4 5 )ng/m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10 84 4 .0 0± 4 80 0 .85 )ng/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814 1.5 5± 4 6 5 2 .2 7)ng/ml,非冠心病组 (2 6 97.86± 194 8.4 7)ng/ml,P <0 .0 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 ,P <0 .0 5 )。血清hs-CRP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 (14 5 0 0± 4 6 5 6 .4 3)ng/m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 (782 0 .2 8± 5 6 32 .75 )ng/ml及非冠心病组 (2 6 97.86± 194 8.4 7)ng/ml,P <0 .0 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心绞痛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 (ELISA)和透射光免疫比浊法测定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 (UA组 ) ,3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以及 2 7例对照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同时对UA、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SA组、UA组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呈递增趋势 (P <0 0 1)。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③UA、SA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而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UAP组CRP、DD含量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浓度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连服2周)30例,另选正常时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RP,GMP,140浓度。结果: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常规治疗组(72.4%)(P〈0.05)。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RP,GMP-140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 (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 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 (分别为P <0 0 1,P <0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 ,主要心脏事件发生 (心绞痛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衰、泵衰、梗塞后心包炎 )多数病例 ,在同组中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 ,与急性心肌梗塞组成负相关 (r=- 0 72 ,P <0 0 0 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L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各组之间血清HCY、CRP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4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对照组20例,测定血清CRP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 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血清CRP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CRP水平能反映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粘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U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同危险分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危险分层将UAP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组,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UAP患者47例、对照组(健康者)28例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结果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s—CRP及Lox-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线性相关分析hs—CRP与Lox-1的浓度呈正相关(r=0.795,P〈0.01)。结论血清hs—CRP及Lox-1浓度随UAP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两者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测定血清hs—CRP及Lox-1浓度对UAP高危患者的筛选、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