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HBV感染与细胞免疫紊乱关系.方法 以364例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比较急性肝炎组(78例)、慢性肝炎组(244例)、肝硬化组(42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同HBV DNA载量HBV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D3+、CD4+、CD8+均明显降低,其中肝硬化组下降较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CD4 +/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急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D3、CD4+、CD8+与急性肝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8+较高,CD4+/CD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及患者免疫功能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58例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为胸腺肽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胸腺肽组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CRP均明显降低(P〈0.05),胸腺肽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提高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70例和体检健康者(对照组)5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活化状态。结果观察组B淋巴细胞表达的 CD3-CD19+高于对照组,T 淋巴细胞活化表达的 CD3+CD8+CD38+高于对照组,CD3+HLA- DR+, CD3+CD8+HLA- DR+以及NK细胞表达的CD16+CD56+高于对照组(均P<0.05)。T淋巴细胞表达的CD3+低于对照组(均P<0.05)。T细胞亚群表达的CD3+CD4+、CD3+CD8+比例下降,调节性T细胞CD3+CD4+CD25+比例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能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背景: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荷瘤组(n=207)、非荷瘤组(n=33)和正常对照组(n=96)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荷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CD4+/CD8+比值、CD25+、CD44+、自然杀伤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低分化与中分化、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亚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荷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异常,提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并不相关: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于术后第3-4周开始恢复,CD3+、CD4+细胞是早期监测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韩斌  田凯华  李川  玄云鹏 《山东医药》2013,53(29):54-55
目的 探讨沙培林对胸部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术中使用含有沙培林溶液的明胶海绵贴于手术创面,对照组35例术中不予沙培林处理.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以及外周血CD4+、CD8+和NK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CD4+、CD8+、NK以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胸部肿瘤手术中使用沙培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方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均常规给予西药方案,治疗组另外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水平,NK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8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IgA、IgG、IgM均增加,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可在免疫方面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扶正补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扶正补虚方剂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7.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3.15±0.56)分,生活质量评分(78.26±6.84)分,改善幅度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97、4.7436,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 (64.02±7.65),CD4+ (40.71士7.17),CD8+ (23.74±3.97),CD4+/CD8+(1.56士0.66),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10、5.3073、6.2669、3.076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扶正补虚方剂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持续性肠内营养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和短期转归的影响。 方法纳入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持续性泵入肠内营养液干预,对照组行常规鼻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后短期转归。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时间、LESP及LES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均匀性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传统定期鼻饲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16+ 56+细胞的表达变化及胸腺五肽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ECOPD患者21例胸腺五肽干预治疗前、后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16+ 56+ (NK)细胞的百分率,比较AECOPD患者与对照组、AECOPD患者胸腺五肽干预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D3+、CD4+、CD16+ 56+百分率、CD4+/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血清CD3+、CD4+、CD16+ 56+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胸腺五肽干预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路中  戚丽  李贵新  马长庚  刘锦 《山东医药》2010,50(47):49-50
目的探讨热疗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将58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予热疗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3+、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CD;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有效者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有效者,CD8+低于对照组有效者(P〈0.05)。结论NSCLC患者普遍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低下,化疗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同时配合热疗可以更好的发挥两者的协同和相加作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呼吸科就诊的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d.试验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罗音和肺部X线阴影症状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3+ 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3+ CD4 - CD8+细胞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效果良好,并且可能通过作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与慢性乙肝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外周血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患者死亡组中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2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其血清学滴度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CD1+9、CD1+6CD5+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梅毒血清学滴度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结论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存在细胞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率、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CD3+、CD4+、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和C3含量均高于治疗前,Ig E和TNF-α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和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g E和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S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CD4+CD25+highCD127low),探讨其在病情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该科初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经标准剂量激素治疗(1mg·kg-1·d-1)8周后,根据病情缓解与否筛选出SSNS组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W0)、治疗4周(W4)、治疗8周(W8)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结果 (1)实验室指标比较:SSNS组患者W4、W8分别与W0比较,尿蛋白、Cho、TG及Scr均显著下降(P〈0.05),Alb显著升高(P〈0.05)。W8与W4比较,Alb升高(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SN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SNS组患者W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有升高趋势,而Treg及Treg/CD4轻微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比值升高(P〈0.05),Treg/CD4比值降低(P〈0.05)。W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CD4/CD8比值、Treg、Treg/CD4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SSNS组治疗期间动态变化:SSNS组W8与W4比较,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Treg及Treg/CD4均明显升高(P〈0.05),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N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CD4比值失调,且此异常的免疫状态当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时仍然持续存在,治疗8周达临床完全缓解后得以改善。Treg可能在SSNS患者的病情缓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老年肺结核患者与青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的差异和相关免疫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7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老年组)和151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中青年组)免疫功能,并与50例健康人群(健康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肺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老年组CD3+、CD4+细胞与中青年组和健康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青年组CD4+、CD8+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K细胞老年组最高、健康组次之、中青年组最低,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老年和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血清IgA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免疫效应细胞以CD4+、CD8+T细胞为主。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免疫效应细胞以NK细胞为主。青年肺结核患者与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体液免疫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胸腺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胸腺肽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应用常规疗法(常规组)及常规疗法+胸腺肽(胸腺肽组)治疗VM患儿,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CD4^+/CD8^+,并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VM患儿CD3^+、CD4^+、CD4^+/CD8^+明显降低;胸腺肽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胸腺肽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超改善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VM患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应用胸腺肽注射液治疗VM患儿,可以使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快恢复正常,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入选96例60岁以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各48例.心衰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衰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3个疗程(共75 d).另以45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一个疗程后(第15天)、第三个疗程后(第75天)测定各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淋巴细胞亚群、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 (1)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血浆hsCRP、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LVEDD和LVESD增高,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8、LVEF、6MWT降低(P<0.05或P<0.01),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第一疗程后,与心衰对照组相比,心衰试验组的血浆CD3、CD4、CD19和NK数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血浆BNP、hsCRP和CD8数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4/CD8、LVEF值及6MWT有增高趋势,LVEDD、LVESD和生活质量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三疗程后,与心衰对照组相比,心衰试验组的血浆CD3、CD4、CD19数量、NK数量、CD4/CD8、LVEF值和6MWT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血浆BNP、hsCRP和CD8数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免疫调节剂胸腺肽能够改善心衰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进而改善心功能;免疫调节治疗为老年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志勇  王爱中  徐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81-1783
目的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以5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60例无肺炎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指标,观察老年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P≤0.001),NK细胞计数(CD+16CD+56)也偏低(P<0.05),而CD8T淋巴细胞细胞(CD+3CD+8)、B细胞计数(CD+19)无明显差别(P>0.05).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TNF-α明显升高(P〈0.001),外周血IL-2明显偏低(P〈0.001).结论 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减退改变与老年人CAP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