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泌尿系感染相关因素及发病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2~10月剖宫产手术358例产妇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58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泌尿系感染15例,感染率4.18%。结论剖宫产术后泌尿系感染主要与置管操作局部卫生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得当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泌尿系感染相关因素及发病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2~10月剖宫产手术358例产妇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58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泌尿系感染15例,感染率4.18%.结论 剖宫产术后泌尿系感染主要与置管操作局部卫生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得当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1273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3例,发生率为1.81%,常见于切口感染、裂开或脂肪液化;危险因素调查主要与肥胖、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羊膜腔感染、手术技巧及手术时间长等有关。结论对高危人群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髋臼双柱骨折术中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行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44例,调查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干预护理后有16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等是造成髋臼双柱骨折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髋臼双柱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姚红芳 《现代保健》2012,(9):107-107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经分析总结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此几种原因给予产妇实施早期预防措施,能明显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4,他引:57  
目的 了解气管全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及条件。方法 对临床3027例气管全麻术后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病原学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调查3027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357例,医院感染率为11.79%,尤以肺部感染为主,伤口感染次之;手术时间与手术伤口类型与各部位感染有明显关系;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为59.61%,革兰阳性球菌明显增多,占35.58%,真菌感染占4.8%,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发现引起气管全麻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染性,包括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等有关外,另外医院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均与感染发生都有关,明显增加感染的机会,从而针对气管全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气管全麻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200例,观察患者的各项自身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并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6.5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7株,真菌3株,分别占34.78%、58.70%及6.52%;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自身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手术时间>90min、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为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均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上可在术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3例肝胆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了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结果 193例住院患者中,10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4.7%。结论医院决策人员应增加对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的敏感性,高度重视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医院感染,加强高危人群的基础护理工作,合理应用沟通技巧,实施健康宣教,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术后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248例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心外科术后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医院感染同年龄、手术、胸腔引流、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输血情况、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输血、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针对该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心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胃肠恶性肿瘤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在手术恢复阶段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调查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恶性肿瘤老年患者75例,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进行跟踪,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75例胃肠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21.3%;肺部感染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10例、女性6例;由于肺部感染导致患者死亡10例,病死率13.3%;卧床时间、留置置管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是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病死率高,对患者的危害性大,针对产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患者的术后恢复阶段加强预防,提高患者肺部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以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查病例512人,实查495人,实查率96.68%.发生医院感染40例,4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8.08%、例次现患率为8.28%,高于日常连续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烧伤外科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外科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2000至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0例烧伤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病原体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720例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6例,医院感染率为64.72%,烧伤创面感染289例,占62.02%,呼吸系统感染90例,占19.31%,血液系统感染49例,占10.52%,泌尿系感染29例,占6.22%,其他感染9例,占1.93%;共检出病原菌702株。结论加强烧伤外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5例患儿在2004年7月8~2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心外科ICU15d内陆续出现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布局不合理、部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和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过长,可能是引起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和考核,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 规范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病基本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2009年54 99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823例,感染率3.31%;感染部位2046例次,例次感染率3.72%,漏报率5.27%;感染部位构成以呼吸道感染居首,占64.62%,依次为术后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占7.09%、6.40%及5.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22.85%、15.82%,居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发生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住院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手卫生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 调查患者361例,发生医院感染12例,现患率为3.3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3.33%;感染科室以ICU占33.33%、肾内科占16.6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63%.结论 通过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横断面现患率调查情况.方法 采用床旁和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逐一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 应查例数474例,实查462例,实查率97.5%,发生医院感染19例,现患率为4.1%,科室感染以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最多,感染率分别为16.7%、15.2%,其次为儿科、神经内科、普外一科,感染率分别为12.5%、11.6%、8.3%;医院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16例占84.2%,其次深部切开感染2例占10.5%,泌尿道感染1例占5.3%;病原菌送检6例,送检率为31.6%,检出病原菌6株;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211例,使用率为45.7%,其中治疗用药130例,预防用药75例,治疗+预防6例;一联使用171例,二联使用39例,三联使用1例.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进一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有利于更好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三级医院64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通过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3.6%;标本送检率为33.6%.结论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监控中存在问题,确定目标性监测方向,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23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807例,实查799例,实查率99.01%,发生医院感染23例,现患率为2.88%,例次感染2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25%;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分别占53.84%、19.23%、11.54%;有380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6%;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231例次,占28.9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2例次,占17.77%;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较多207例次,占54.47%;全院治疗性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8.37%,检出病原菌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强化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Sixty-five inpatients in various surgery departments were questioned about their knowledge and opinions regard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information they were given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ir supposed attitude should they contract a nosocomial infection. RESULTS: Seventeen (26%, [16-39%]) were able to describe nosocomial infections as infections acquired in hospital. Identific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s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educational level and with having a member of their own family working in a health-related field. Fifty-two patients (80.0%, [68.2-88.9%]) stated that during their hospitalization they had received no information concern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50 patients (76.9% [64.8-86.5]) mentioned that patients would welcome information about nosocomial infections. Thirty-three patients [50.8, 95% CI(38.6-62.9%)] declared that they would seek legal action against the hospital should they contract a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legal action in patients who rated their own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s low or absent versus those who rated their own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s medium or high (58.0% vs. 28.6%, p=0.051). The intention of seeking legal action against the hospital in cas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patients' opinion regard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