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划免疫与经济效益初步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昌吉回族自治州计划免疫的效果 ,对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前后 10年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1 资料来源 ①昌吉回族自治州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包括各种经济指标、工作日值 /人、物价指数等 ,系州统计局 1996年资料。② 1977~ 1996年发病报告和四苗接种率考核统计资料 ,含四苗接种率、发病、死亡、伤残数等。2 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 (脊灰 )发病、死亡、致残情况 计划免疫前 10年 ,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年平均发病率 174 4 8/ 10万 ,其中麻疹发病率 117 79/ 10万 ,脊灰 0 6 5 / 10万 ,白喉 0 30 / 10万 ,百日咳 5 5 7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1956年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和措施。方法对1956-2009年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蓬莱市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10万(1958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病种均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脑和肝炎,8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9年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死亡以肺结核、艾滋病为主,且连续2年出现狂犬病死亡病例。1978年(包括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计划免疫疫苗针对的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实施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7.90%和97.21%。结论 1956-2009年,蓬莱市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麦盖提县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相应传染病呈下降趋势 ,10年共发生的相应传染病 333例 ,死亡 6例 ,年平均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 2 1.11/10万和 0 .38/10万 ;麻疹 32 2例 ,死亡 5例 ,脊髓灰质炎 6例 ,百日咳 3例 ,破伤风 2例 ,死亡 1例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 96 .7%、1.8%、0 .9%、0 .6 %,占死亡总数的83.3%、16 .7%。 333例中仅完成基础免疫而发病的有 2 71例 ,死亡 4例 ,占发病与死亡总数的 81.4%和 6 6 .7%;无免疫史而发病 31例 ,死亡 1例 ,占发病与死亡总数的 9.3%和16 .7%;免疫史不详而发病 31例 ,死亡 1例 ,占发病与死亡总数的 9.3%和 16 .7%。…  相似文献   

4.
1前言1994年我国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200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WPRO)实现了无脊灰目标,2001年10月卫生部召开了消灭脊灰总结大会,标志着我国消灭工作告一段落,我国从此进入了维持无脊灰时期。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的20多年间,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结核、破伤风6种传染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4种传染病的总发病率由实施计划免疫前的年均1 336/10万,下降到目前的11/10万,婴幼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白喉爆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计划免疫后 ,白喉的发病得到控制 ,很多地区多年无病例报告 ,但近年来有死灰复燃之势。为探讨今后防制策略 ,防止爆发 ,现将兰州市历年来白喉爆发疫情予以分析。1 发病概况  195 2~ 2 0 0 1年兰州市共报告白喉4 6 0例 ,死亡 7例 ,年均发病率 0 5 0 / 10万 ,病死率1 5 2 %。发病主要集中在 2 0世纪 5 0、6 0年代 ,年平均发病率为 3 6 1/ 10万和 1 18/ 10万。发病最高峰在 195 3、196 6年 ,发病率分别为 16 0 5 / 10万、10 4 3/ 10万。由于广泛开展预防接种和实施计划免疫 ,发病率显著下降 ,2 0世纪 70、80年代平均发病率降到 0 0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计免时期不同阶段和免疫规划时期疫苗可预防的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等4种传染病流行趋势,评价免疫规划对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所发挥的作用效果。方法对1978-2010年漳浦县4种中传染病疫情资料和1990-2009年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8-2010年4种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计免时期第1阶段(1978-1985年)4种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最高(130.47/10万);免疫规划时期(2001-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最低(0.35/10万),年均发病率相比下降99.7%,发病数减少6 546例。1990-2009年脊灰、麻疹和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结论规范预防接种,提高接种质量,保持高接种率,扩大疫苗接种品种和范围,是控制相应传染病流行的最好武器。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下关区6种传染病20年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1983年全区6种传染病发病共计993例,累计发病率为114.75/10万,其中麻疹、百日咳1978、1982年发病率较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白喉1979、1981年发病较高,脊髓灰质炎(脊灰)1978年发病率较高。1984~1996年全区6种传染病发病共计259例,累计发病率为16.10/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白喉、脊灰1984年后基本无病例,流脑1989年后、乙脑1992年后、百日咳1993年后无病例发生,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11.90~0.98/10万)。从全区6种传染病20年疫情资料看,1983年前6种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疫情报告不及时,对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背灰 )、麻疹、白喉、百日咳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而又可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丰都县连续 18年无脊灰 ,11年无白喉 ,麻疹、百日咳发病率分别下降到2 93/10万、 0 2 8/10万。麻苗、糖丸、白百破三联制剂接种率分别为 99 71%、 99 90 %、 99 6 2 %。为证实接种率的真实程度 ,于 2 0 0 0年 5月对丰都县接种率进行血清学监测 ,为制定免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方法 1 1 1 接种率调查方法 按中国计划免疫第 2个 85 %目标审评方…  相似文献   

9.
198 5~ 1996年松滋市实施计划免疫冷链运转接种预防脊灰、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 (简称五病 ) ,在此期间计划免疫冷链经费投入近 2 5 0万元 ,取得经济效益 932 4万元 ,与计免冷链前 12年比较 ,实施计免后 12年共节省经费 90 8万元 ,投资与效益比为 1∶ 38.45 ,五病发病率比计免前大幅度下降 (麻疹下降 96 .4% ,百日咳下降 93.8% ,白喉下降99.8% ,脊髓灰质炎下降 10 0 % ,肺结核下降 6 2 .5 % ) ,取得了明显社会效益。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全市计免的投入效益作了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分别收集计免前后 12年五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麻疹)流行趋势,评价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1950—2013年4种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3年4种传染病共报告49 768例,年均发病率399.10/10万;死亡381例,年均死亡率3.06/10万,发病率与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计免前期4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132.16/10)和死亡率(8.61/10万)最高,1998年后的发病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1987年后无死亡病例报告;免疫规划期年均发病率(0.81/10万)最低。1986—2000年的脊灰、麻疹和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85%,2000—2013年均90%,其中2007—2013年均95%。结论应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管理体系,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接种质量,保持高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科学评价免疫规划在控制针对传染病方面的作用。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和免疫预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规划针对的 6种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病率在 5 0~ 70年代期间明显上升 ,70年代高达 1 0 5 3.90 / 1 0万 ,80年代起在实行有计划的免疫预防后 ,则持续大幅度和快速下降 ,2 0 0 0~ 2 0 0 3年年均为 3.5 1 / 1 0万 ,比 70年代下降了 99.6 5 % ;6种病占 1 9种传染病的构成从 5 0年代和 6 0年代的 6 0 %左右下降到 90年代和 2 0 0 0~ 2 0 0 2年的 3%左右 ;80年代起其发病率下降速率比其他 1 3种传染病高出十几倍。结论 免疫规划是控制针对传染病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浙江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病疫情概况  据全省 11个市 (地 )上报的传染病年报统计 ,2 0 0 0年共报告本省居民发生甲、乙类传染病 19种 ,报告发病1345 10例 ,报告死亡 12 3人 ,总报告发病率为 2 99 95 / 10万 ,报告死亡率为 0 2 7/ 10万 ,病死率 0 0 9%。与 1999年比 ,报告发病病种增加 3种 (狂犬病 ) ,报告死亡病种增加 2种 (麻疹和狂犬病 )。总报告发病率下降6 6 5 % ,死亡率下降 12 6 8% ,病死率下降 6 4 6 %。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的病种 8种 ,下降的病种 10种 ;升幅在 2 0 %以上的有 :麻疹 (111 4 1% )、百日咳 (111 6 7% )、猩红热(74 93% )、乙脑 (4…  相似文献   

13.
了解传染病疾病谱、死亡构成及其变迁对科学地制订传染病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现对武隆县195 0 - 2 0 0 0年乙传染病发病、死亡趋势进行分析。1 材料方法1 1 资料来源 历年收集的疫情资料 ,以每 10年为 1段 ,共分 5个年代进行分析比较。人口资料来源于武隆县统计局 ,资料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1 2 疾病分类 将 5 0年 17种病种中与计划免疫相关的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乙脑、流脑等传染病单独作为一类 (计免相关传染病 ) ,便于评价计免效果。其余病种分为肠道传染病 (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痢疾 )、虫媒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51~2000年急性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51~2000年梅县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50年代至90年代梅县传染病年平均总发病率逐渐下降,在病种构成中50年代以疟疾居首位,60年代麻疹居首位,70、90年代病毒性肝炎居首位,80年代细菌性痢疾居首位.总之,传染病年平均总发病率从50年代的6078.04/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63.93/10万,下降了98.95%.90年代,乙脑、百日咳、斑疹伤寒、狂犬病等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均低于0.1/10万.白喉、流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分别于1985年、1993年和1994年以来无病例发生.结论 1951~2000年梅县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能放松对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进一步防制.  相似文献   

15.
近入90年代以来,我市的脊灰、白喉、麻疹、百日咳、流脑等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已达到控制,而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主要的传染病,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0%~50%,甲型肝炎(HA)占病毒性肝炎的40%左右,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为了解HA发病规律,掌握HA流行趋...  相似文献   

16.
随时主动掌握疫情动态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做出快速反应 ,是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西藏自治区 2 0 0 0年 1~ 6月儿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作如下简要分析。1 相应传染病发病情况  2 0 0 0年 1~ 6月共收到全自治区 7个地区 (市 )的 73个县 (区、市 )报来的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有 3种 (肺结核、百日咳、麻疹 ) ,共 995例 ,发病率为 39 4 8/ 10万。报告的 3种传染病发病依次为肺结核 631例 (包括成人病例 ) ,发病率为 2 5 / 10万。百日咳 192例 ,占 1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 2 7 0 4 / 10万 ;死亡 3例 ,病死率为 1 5 6…  相似文献   

17.
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的季节分布变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集中度统计方法对汕头市39年来与计划免疫相对应的传染病的发病资料以年代为时间段进行季节分布趋势分析。结果:乙脑在90年代以前集中度均大于90,具有严格的季节性,至90年代,集中度降为34.93,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白喉在各年代的集中度呈平稳下降,从60年代的93.77降至90年代为10,发病从具有严格的季节性逐渐转变至没有季节特征;百日咳在5种计划免疫相应的传染病中集中度下降最快,60年代其集中度为64.18,60年代以后,其集中度均小于30,其发病已没有季节分布的特性:麻疹在各年代,其集中度皆在30~50之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脊灰各年代的集中度均小于30,发病没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18.
布拖县是凉山州的一个彝族(占总人口的92.71%)聚居县。60~70年代,计免相关传染病(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破伤风)发病率历年均在800/10万以上。1983年开展计免工作后,经过10年的努力,计免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从1983年的858.34/10万下降到1992年的41.67//10万。死亡率从15.80/10万下降到0。表  相似文献   

19.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以儿童发病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了解该病在我区发病规律 ,现将我区 195 1年以来 317例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317例白喉病例均系区以上医疗单位的疫情报告 ,且进行了核实诊断。2 发病概况 白 195 1年至 2 0 0 0年共报告发病 317例 ,死亡 36例 ,发病率在 0 .0 8~ 2 .48/万。总病死率为 11.36 % ,其中五十年代平均 17.2 2 % ;六十年代为 15 .38% ;七十年代前期为 0 .41% ;1972年以后无死亡。 1986年后无病例报告。317例白喉发病数占呼吸道传染病的 0 .85 % ;占各类传染病总数的 0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涟水县预防接种不同时期的主要针对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变化情况,评价免疫预防对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控效果,提高公众预防接种信任度和儿童家长接种疫苗意愿。方法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发展历程,将1951—2016年划分为实行突击接种时期、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时期和实施免疫规划时期3个阶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脑和乙脑等6种免疫规划主要针对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变化情况。结果 6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明显,实施免疫规划时期与突击接种时期比较:六病年均发病率下降99.34%,年均死亡率下降99.81%,脊灰、百日咳、麻疹、白喉、乙脑、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均>99%,其中脊灰和白喉在免疫规划时期无病例报告。结论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和实施免疫规划均加快了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速度,有效地降低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扩大免疫规划措施将疾病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削弱了疾病流行周期,防止了大规模暴发,是维持传染病低发和消灭疾病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