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翔  游桂英  黄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9-195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结果]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06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其影响因素为:各种原因忘记注射胰岛素;害怕注射及查血糖时针刺痛;怕胰岛素长期使用形成依赖;自己不会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知识认识不足;担心低血糖反应;经济条件能力不足等。结论患者依从性是由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加强医护人员对具体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提高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合并有高血尿酸症的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常规药物治疗、面对面健康教育、定期听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发送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和家庭随访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全程社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水平和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痛风知识知晓率为93.33%,对照组为48.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5%,对照组为74.9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蒋萍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5):439-441
目的 评价对门诊性病患者开展常规化健康教育和配合个体化健康教育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性病门诊初诊并被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232名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两种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性病患者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49,P<0.001).结论 与常规化健康教育相比,在此基础上配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门诊性病患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樊玉娥 《现代保健》2011,(22):184-185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于宫颈癌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24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话跟踪回访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按时服药、阴道冲洗、放疗区保护、定期复查、合理饮食、恰当锻炼、性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电话回访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老年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在讲座教育、个体化教育与出院随访中运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手册、口头宣教、技能示范、网络学习、经验介绍等多形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绪、家庭支持、控烟情况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情绪、家庭支持、控烟情况及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有所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可缓解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家庭支持率,降低吸烟率,提高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自行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慢性病管理服务团队管理的社区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实验组给予针对自行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特点的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一般慢性病管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医疗废弃物管理方面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⑴通过家庭医生的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服务,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储存知识、注射知识和注射行为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注射副作用方面,实验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32.00%VS66.00%,P0.05)。⑵实验组废弃物处理知识、废弃物回收行为和废弃物分类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社区自行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将11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教育方式,即评估、计划、宣教、评价的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以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分值。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知识分值均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信念和行为分值,取得较好的效果(P〈0.01)。结论:应用知信行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信念,转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邓妹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83-138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92例青光眼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诊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青光眼术后患者复诊依从性,对青光眼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对防盲治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茅蓉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92-79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4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门诊宣传教育外,尚给予其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强化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无明显差异,巩固期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影响,需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过程的因素。方法根据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2年1~6月体检患者908例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体检患者96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按常规;h-法进行.即每个班次都进行相同内容的教育;实验组患者肠道准备的健康教育分步进行,即护士将肠道准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分3个班次进行宣教,不同班次宣教不同内容。结果2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2.P〉O.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u=15.655,P〈0.01),护士被再次咨询的次数减少(t=3.0902,P〈0.01)。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由对照组的91.5%提高至实验组的97.5%。结论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得到了清晰、个性化的指导,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夜班护士工作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月7月入住本院儿内科的苯丙酮尿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正确服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用药全程进行个案化健康教育,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38例住院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实验组进行个案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的卫生宣教方法进行教育,于治疗12个月后,对2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遵医嘱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方式改善、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查3个方面比较,均P〈0.0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个案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癌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疼痛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癌痛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院外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院外1个月时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癌痛知识的正确认识及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4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和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各组74例。比较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患者遵医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遵医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冯静  顾晔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07-509
目的调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院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6例心血管患者按是否参加随访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院外健康教育,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Morisky问卷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领域的评分及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院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院外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中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记录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状况以及其治疗依从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42(84.00%),而对照组为31(62.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不依从治疗患者,而对照组中出现10例不依从治疗,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为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优秀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1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90例。其中2011年3月~6月入院的47例为实验组,2011年7月~11月入院的43例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在患者住院及出院后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与出院干预6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测评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结果 与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患者相比较,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患者在干预6月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生存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护理的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实验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