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269例动物致伤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被哺乳类动物致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收集百色市城区1269例被动物致伤、经注射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20 d采集的血清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结果]检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1269例,检出抗体阳性1227例,阳性率96.69%。不同年龄组中0~9岁抗体阳性率最高(99.65%),80-84岁抗体阳性率最低(90.91%),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动物致伤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对被动物致伤人群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2.
段会恩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5-1056
目的了解国产纯化狂犬疫苗接种后的效果。方法以5 200例接种狂犬疫苗的暴露者为研究对象,每位对象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称ELISA法)检测抗-RA。结果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总抗-RA阳转率为98.27%,性别间分布无差异,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70岁以上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其他组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接种者抗体阳性率为100%,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抗体阳性率为97.35%。多剂量(针次)接种组与常规接种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97,P〈0.05)。结论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注射人用纯化狂犬疫苗,可产生较为理想的保护性抗体,对疑似狂犬、流浪犬和三度咬伤者采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联合、早期、足量、全程、规则的免疫原则,中老年伤者增大剂量或增加接种针次,均可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秀芝  宋志平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30-931
目的 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 2005年采集1109份血清标本均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1109份血清标本,阳性1045份,阳性率94.23%.其中男707份,阳性660份,阳性率93.35%;女402份,阳性385份,阳性率95.7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5).抗体阳性率各月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城乡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 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其暴露者应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犬类致伤患者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了解犬类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狂犬病门诊注射狂犬疫苗的犬类致伤患者924例,全程接种五针疫苗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924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阳性率为95.6%,其中男性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为94.6%,女性为96.6%,不同性别、不同产地疫苗之间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50岁以上组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通过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绝大部分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5.
枞阳县2000-2005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四新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29-829
目的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抗体水平,了解疫苗接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5年疫苗接种人群血清IgG抗体水平进行普查。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后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7.00%,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疫苗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1),老年组(60岁以上)与少年组(18岁以下)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1)。结论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疫苗的保管使用以及机体免疫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观察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干扰素在狂犬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全疗程注射狂犬疫苗,同时首剂疫苗注射时加用α-2b干扰素200万IU伤口局部封闭注射,300万IU肌肉注射,对照组单用狂犬疫苗或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比较三组人均治疗费用。追踪回访各组预防处理后第45 d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及12个月内狂犬病发病数。结果第45 d查狂犬病抗体,使用干扰素组抗体阳性率94.1%,单用狂犬疫苗组抗体阳性率89.0%,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抗体阳性率94.8%,干扰素联合狂犬疫苗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用狂犬疫苗组(χ2=40.33,P〈0.01),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P〉0.05)。干扰素加狂犬疫苗组及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组狂犬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单用狂犬疫苗组(χ2=7.301,P〈0.01)。三组进行人均价格比较,观察组费用稍高于单用狂犬疫苗组,明显低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结论干扰素联合狂犬疫苗在狂犬病的预防中可以增加抗体阳性率,减低狂犬病发生率,且费用明显低于狂犬疫苗加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效果,为加强狂犬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来我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后的人群血清抗体进行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测狂犬病毒抗体,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程免疫接种者1892人,血清狂犬抗体阳性率为97.20%,未完成全程接种者51人,抗体阳性率为4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1);全程免疫者中,检测男性血清961份,抗体阳性率为96.77%,女性血清931份,抗体阳性率为97.64%,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全程免疫者各年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P0.05),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60岁一组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组;抗体阳性率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各年度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第一次全程免疫后抗体检测阴性者53人,经加强1针免疫20 d后测定抗体,51份转阳性,阳转率为96.23%。结论按规定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才能保障有效产生抗体预防该病,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加强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功能较低的老年人及免疫失败者进行加强免疫很必要。  相似文献   

8.
赵静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0,(10):F0002-F0002,873
[目的]了解武城县接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人群产生抗体情况。[方法]采用狂犬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盒(即酶联免疫法)检测狂犬病IgG抗体。[结果]共检测血清标本448份,其中抗体阳性355份,总阳性率为79.24%。受伤24h内接种97人抗体阳性率86.60%,超过24h接种71人抗体阳性率8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剂加倍给予102人抗体阳性率87.25%,5针全程接种178人抗体阳性率70.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伤后按要求正确处理伤口者324人抗体阳性率75.62%,未按要求处理伤口者124人抗体阳性率7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168人抗体阳性率89.29%,未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280人抗体阳性率76.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部门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2008-2013年共11 728例狂犬病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15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狂犬抗体水平。结果 接种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达97.98%(11 491/11 728),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P<0.05)。2-1-1程序(4针法)接种后阳性率为96.06%,低于传统的5针法98.92%,不同免疫程序狂犬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5,P<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高于高年龄组人群,(χ2=124.98,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夏季接种抗体阳性率为96.68%,冬季阳性率为99.75%,各季节接种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9,P<0.05)。结论 不同免疫程序、年龄、季节对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均有影响,狂犬疫苗常规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对未产生抗体者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的抗体水平,及时了解和观察本市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IgG)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评价目前本市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质量,为今后的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及制订科学完善的防患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咬伤后),抽取全程接种五针疫苗1个月后自愿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人员静脉血,按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惠州市1186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阳性率为96.1%。其中男性97.2%,女性94.5%。不同年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厂家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0、3、7、14和28d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96.1%以上的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还有3.9%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进一步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莱芜市部分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狂犬病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翠平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56-56,58
[目的]了解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情况,掌握疫苗接种后的自身免疫状况,指导狂犬病防治工作.[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6年莱芜市狂犬疫苗接种者725人,应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725例犬咬伤患者进行狂犬抗体检测273人,其中抗体阳性者236人,阳性率为86.45%.农民、工人、干部三类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10%,88.78%,84.07%.[结论]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并非100.00%,必须进行狂犬抗体的检测,阴性人群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确保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姜堰市2009年内狂犬病疫苗接种者194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进行抗体阳性率分析。[结果]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为95.12%,性别、季节和疫苗种类对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影响,而不同年龄、免疫程序两者对抗体阳性率有影响。[结论]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并非100%,必须进行狂犬抗体的检测,阴性人群必须加强免疫,以确保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来黄冈地区动物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情况,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对2011—2014年间964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后15~20天采集静脉血,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经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4.19%,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P<0.05);不同季节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能100%产生抗体,因此加强检测、及时处理伤口,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曹亮  朱劼  刘红  唐海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93-1494
目的 了解嘉禾县2009-2011年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 方法 3036例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15 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 结果 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的3036例暴露者中,抗体阳性2908例,阳性率为95.78%.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55,P=0.000),与接种的年份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要检测抗体,才能保证免疫效果,以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用纯化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种人用地鼠肾细胞狂犬纯化疫苗628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分别采集接种疫苗后第7 d和第15 d的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接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疫苗接种人群628人,免疫后7 d和15 d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71%和94.11%,经χ2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岁以下年龄组接种人群无论是接种7 d还是接种15 d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高于60岁以上年龄组(P<0.05)。不同性别免疫接种7 d后与免疫接种15 d后的IgG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人用纯化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的人群IgG抗体阳性率与接种人群的年龄、接种后的时间相关,接种后15 d的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4.11%,60岁以上年龄组的Ig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0岁以下年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狂犬病疫苗初次全程(5针)免疫者用ELISA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共接种狂犬疫苗1 108例,免疫后抗体阳性1 067例,阳性率为96.3%。年龄越小抗体阳性率越高、女性的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外接种疫苗者抗体阳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疫苗间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对免疫失败者应加强免疫,以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2007年采集1109份血清标本均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1109份血清标本,阳性1045份,阳性率94.23%.其中男707份,阳性660份,阳性率93.35%;女402份,阳性385份,阳性率95.7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6,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4,P<0.05).抗体阳性率各月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5,P>0.05).城乡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结论: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其暴露者应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18.
2197例狂犬病毒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狂犬病毒疫苗接种后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97例狂犬病毒疫苗接种者抗体产生情况。结果:2197份血清标本检出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99.2%,其中男性抗体阳性率99.2%,女性抗体阳性率99.1%,男女抗体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青少年组阳性率为99.3%,成年组阳性率为99.2%,老年组阳性率为98.8%,老年组阳性率显著低于青少年组和成年组(P〈0.05)。结论:狂犬病毒疫苗接种人群并非100%产生保护性抗体,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应作为狂犬病毒疫苗注射后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池州市民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方法我们收集池州市2005-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1 368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共检测1 368份,总阳性率97.00%,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2%和96.6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5),不同的免疫程序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8,P0.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阴性人群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高邮市2009-2014年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 11951例暴露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10-15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狂犬病抗体.结果 11 951份血清标本,阳性11 587份,总阳性率96.95%.其中男性阳性率96.31%;女性阳性率97.62%;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1,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43,P<0.05).结论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96.95%以上的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还有3.05%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进一步加强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