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颈肩安方和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针刺结合颈肩安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6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治愈率:3周愈显率为55.13%,51.28%;48周治愈率为57.69%,28.21%。结论:针刺配合颈肩安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针刺颈夹脊II侧线为主,同时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组47例和药物组44例。针刺组选取相应颈夹脊II侧线为主针刺治疗,1次/d;药物组采用口服颈复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可减轻患者症状、体征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均P0.01);针刺组的愈显率为89.4%(42/47),优于药物组的63.6%(28/44),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II侧线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疗法、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各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药物铺灸组选取腰部及夹脊穴部位配合何氏自拟的中药并隔姜饼进行艾灸,隔天1次,每周3次,6次为1疗程;针刺TDP组选取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腰眼、委中,腰阳关、命门、L1~5华佗夹脊穴等穴针刺后配合TDP照射患处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推拿手法组以按压法、拍击法、斜扳法为主,隔天1次,每周3次,6次为1疗程,均治疗3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药物铺灸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8.6%,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评分比较药物铺灸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表明,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药物铺灸组比针刺TDP组、推拿手法组见效快。结论: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疗效优于针刺配合TDP治疗及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针刺配合TDP疗法治疗对比,观察药物铺灸疗法治疗体虚外感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9例,采用药物铺灸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使两组在脊背部均有热效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6%,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率为17.4%,总有效率为65.2%。两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药物铺灸治疗产后身痛属体虚外感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因其兼有扶正与祛邪的特性,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热敏灸组在颈肩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针刺组则以足太阳、督脉、足少阳经穴为主.疗程均为10d.结果 热敏灸组显愈率高于针刺,其有效以上者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低于针刺组.结论 热敏灸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松筋手法结合针刺颈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66例采用松筋手法结合针刺颈臂穴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2.73%,对照组治愈率51.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效率与愈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均有较好效果,而松筋手法结合针刺颈臂穴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推拿合颈椎牵引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临床观察对照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侧,观察组35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电针、颈椎牵引、穴位注射等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合颈椎牵引疗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79.1%,两组都取得较好疗效;观察组愈显率为71.4%,对照组愈显率为45.8%,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筋通经手法配合热敏灸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理筋通经手法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3%,对照组愈显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通经手法法配合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较单纯热敏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7例,分为3组,针灸观察组39例,针刺观察组38例,灸法观察组40例,针灸观察组采用针刺和灸法相结合治疗,针刺观察组合灸法观察组分别单独采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在不同时间点上分别观察记录3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McGill疼痛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时和治疗后针灸观察组VAS值均显著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P 0. 05);针灸观察组的MPQ、NPQ评分均低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短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92. 3%,针刺观察组89. 4%,灸法观察组87. 5%,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个月后的长期有效率针灸观察组87. 2%,针刺观察组76. 2%,灸法观察组75%,前针灸观察组与针刺观察组和灸法观察组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针刺和灸法单独治疗,且安全性和持续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动力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对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压痛阈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合格受试者共15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至针灸组、针刺组、灸法组。针灸组于针刺结束后予以麦粒灸治疗,针刺组只予针刺治疗,灸法组只予麦粒灸治疗。3组受试者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运用M-tone压痛测试仪,于每次治疗前、后对受试者的颈部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 3组接受治疗后压痛阈均增加,自第6次治疗开始,针灸组患者压痛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针灸组压痛阈升高幅度最大,其后依次为针刺组和灸法组;每次干预前后压痛阈的差值比较,3组出现峰值的时间不等,针灸组出现最早,其次是针刺组和灸法组。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可明显升高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压痛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药温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酒温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合谷、颈百劳,配合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清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用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针药温通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17.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艾灸颈夹脊以及针刺风池、肩井、肩髃、大椎、天宗等穴治疗颈椎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针刺与艾灸配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单一针灸,推拿疗法的相对差异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针推组,针灸组和推拿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针推组痊愈率(46.9%)和总有效率(100.0%)均明显高于针灸组(28.9%和83.3%)和推拿组(36.8%和87.7%),经统计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推结合疗法优于单纯针灸和推拿,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