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春瑞滨(商品名盖诺)联合顺铂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药对静脉刺激性强,浅表静脉注射后57.6%~87%的病人可发生静脉炎,但因病人需要多个疗程的化疗,反复静脉穿刺给药,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病人往往因惧怕而拒绝继续治疗。为此,我科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开展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行深静脉置管术(PICC,导管置管术)静滴长春瑞滨,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PICC与留置针预防发疱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预防发疱性化疗药物输入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比较。方法将56例接受NP(长春瑞宾加顺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留置针组,每组28例。PICC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留置针组采用普通留置套管针浅静脉穿刺。2组均采用q3w方案,给药方法相同,观察2个周期。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2.86%显著高于PICC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较好地预防发疱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应作为输入此类化疗药物的首选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使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13例癌症化疗患者使用PICC155例次,应用6种(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长春瑞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刺激性化疗药物,统计其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155例次PICC发生静脉炎14例,发生率9.03%;药物外渗3例,发生率1.94%。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长期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周围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月16例肿瘤术后病人,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结果本组病人16例均回血良好,管道通畅。化疗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现象。留置导管期间2例病人发生穿刺处红肿,1例在置管后1个月时无意中拔出,1例主诉穿刺侧上肢酸胀感,1周后自行缓解。无1例发生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穿刺技术可以保证置管成功,严格规范的护理操作和正确的冲管技术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塞的关键。PICC方法是一种安全的化疗途径,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喜辽妥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经PICC置管术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后及24h换药时,在穿刺点上方血管走向2~15cm处涂抹喜辽妥,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喜辽妥外涂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1.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喜辽妥可以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新生儿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3例行PICC治疗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3例早产儿,其中,80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二次穿刺成功。发生1例管道滑脱、3例断管、5例静脉炎。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其他途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周静脉导管置管术有效保障了早产儿的抢救、治疗的进行,降低了痛苦,临床应积极推广并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贵要静脉易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早产儿PICC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对4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发生I度静脉炎3例占7.5%,Ⅳ度静脉炎2例占5%。穿刺时静脉的选择及预见性护理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重要关系。结论穿刺时应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平  洪婷 《江西医药》2007,42(5):471-472
目的 总结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经病人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人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结果 我科自2000年以来使用PICC100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行化疗后,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艳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08-2209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穿刺点在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PICC导管可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避免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PICC导管因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PICC一次置管最长可以保留近2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技术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与20例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操作时间、补液速度、抢救成功率及其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动脉导管鞘组耗时为(3.57±0.63)min,中心静脉导管组耗时为(9.74±1.36)min。补液速度动脉导管鞘组较深静脉导管组快(P〈0.01)。结论: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14.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方法和价值。为化疗患者建立无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防止频繁采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255例术后需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行健侧PICC插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其中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结果传统PICC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d,平均为69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营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d,平均为83d,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肠外营养(TPN)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近9年150例采用PICC施行TPN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PICC进行TPN技术成功129例(86%).21例插管失败,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PICC施行TPN技术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94-129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股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68例股静脉置管,135例PICC置管,对比两组的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导管置入通畅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置入通畅程度、总并发症率比较,PICC组与股静脉组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组高于股静脉置管组(P<0.05);两组在发生静脉炎、误入动脉及导管脱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深静脉置管均为成熟安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各有利弊,可以互补,PICC组优于股静脉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静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注射顺畅度,药液外渗率,脱出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66.66%(24/36)。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疗效佳,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注药顺畅,药液外渗少,导管脱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经腋静脉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97例VLBWI,其中65例经贵要静脉、32例经腋静脉留置PICC。置管时观察患儿心率、呼吸情况。观察并记录PICC导管穿刺的难易程度、是否一次成功,记录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异位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对两种穿刺途径的PICC置管效果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结果:留置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两组穿刺时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LBWI经腋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经贵要静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时,选择腋静脉留置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e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异位后实时处置引导正位的作用及出现血栓等并发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外周静脉血管行导管置入术的122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X线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在彩超引导下行位置调整及再固定,并对实施PICC导管置管后的肿瘤化疗患者或化疗结束即将拔管的肿瘤患者行外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122例中,X线发现有18例导管置入发生异位,均在彩超引导下一次调整成功;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10例外周血管发生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肿瘤化疗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导管尖端异位准确复位,并对置管后出现的血栓等并发症准确判断,为临床处置提供及时协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