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102例青春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的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措施;2015年收治的52例设为观察组,实施系统化跌倒/坠床预防干预,包括增加评估次数,建立跌倒/坠床护理记录单及床头标识,实施术后患者针对性跌倒/坠床预防措施,落实监控制度等,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16%,观察组为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术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2 38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2 4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跌倒坠床评估表并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跌倒、坠床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的成立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成立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再次发生跌倒/坠床率和跌倒/坠床后损伤严重程度。结果实施后全院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达100%。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分别为34例(0.853‰)和25例(0.546‰),两组住院患者坠床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0.100‰)和3例(0.06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患者总人次增加的情况下,跌倒和坠床患者人次均有减少。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后3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8)。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后无损伤、1级损伤和2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事件防范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护理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中应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对小儿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779例患儿,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进行持续预警管理,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等级分级制度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7.13%高于对照组92.68%(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实施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可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和对安全风险防控知识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以2022年1—6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15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2022年7—12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6例,两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率、参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预控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降低跌倒/坠床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200例3个月~3岁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即使用预防患儿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达到高度危险因素分值时在患儿床头悬挂"预防跌倒"及"预防坠床"标识牌,护士床头三班交接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护士备忘录本上登记有悬挂预防跌倒/坠床标识牌的患儿床号,病室悬挂患儿跌倒/坠床的视图、后果及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防止患儿发生意外,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5270例住院患儿设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12月5781例住院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运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数据上报、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两组患儿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护理措施落实率,住院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护士对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知识掌握逐步提升,观察组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护理措施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并应用儿童跌倒/坠床评估表,以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设计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及儿童跌倒/坠床高风险预防措施单,确定高风险、低风险和可能高风险的患儿群体。低风险群体无须评估,采取跌倒/坠床基本预防措施;高风险群体无须评估,直接采取高风险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可能高风险群体使用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评分,≥15分为高风险,按评估分值采取措施。比较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患儿(观察组)与2014年5月—2015年4月住院患儿(对照组)的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所有患儿需要采用跌倒/坠床评估表确定跌倒/坠床风险,观察组仅43.17%的患儿需要采用跌倒/坠床评估表确定跌倒/坠床风险;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63%,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1);观察组无一例达到2级以上伤害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结论]针对跌倒/坠床不同风险群体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监测系统预防老年重症患者跌倒和坠床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收治的老年重症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采用床旁心电监测,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监测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和坠床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接触式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和活动强度,有效预防老年重症患者跌倒和坠床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梅  吴清翠 《当代护士》2018,(8):99-100
目的探讨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病房预防跌倒/坠床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首次住院的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对患儿家属进行科内预防跌倒/坠床宣教,并将图表交于患儿家属;对照组按照护理部印发的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监控表,采用口头宣教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照读并予家属签字。分别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跌倒/坠床宣教的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对跌倒/坠床宣教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预防跌倒/坠床宣教中采用思维导图,有助家属理解记忆,且其操作性强,方法简便,实用有效,能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患儿跌倒或坠床的发生,尤其适用婴幼儿家属。同时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纠纷,提升科室管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住院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2018年3月的7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2017年10月~12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3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教育的同时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跟踪监测两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人;对照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5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范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住院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危机管理的工作模式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376例高龄肿瘤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3年12月398例高龄肿瘤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医院质管办不良事件上报表,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跌倒/坠床的有13例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46%。观察组发生3例,跌倒发生率为0.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结论对高龄肿瘤住院患者开展跌倒危机管理能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本科1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5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RCA(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血液科住院患者防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血液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并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比较采用根因分析法前、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根因分析法之前(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总住院患者2034人,发生跌倒坠床12例,发生率为0.59%,主要原因为入院时跌倒坠床评估贫血项目不准确、病房卫生间未使用防滑垫、患者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差、健康宣教方式单一等。经过对不同程度贫血患者调整跌倒坠床风险分值、卫生间加用防滑垫、对全员培训、实施和监督,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等环节的管理后(2015年2月~2016年6月),血液科总住院患者3149人,发生跌倒坠床1例,发生率为0.0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RCA分析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护理结合疼痛评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护理结合疼痛评估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功能活动时疼痛评分和跌倒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首次肛门排气、术后睡眠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护理结合疼痛评估护理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减轻患者功能活动时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风险,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12 11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护理措施;选择2014年1~12月12 594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对危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两组跌倒或坠床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或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跌倒或坠床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228名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12月同类患者22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筛查高危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3.10%,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7.42%,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增强了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了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表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6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3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跌倒坠床评分表评估并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以MORSE评分为基础,增加相关肌力、瘫痪类型、药物、有无陪护等多维度因素的新型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并应用HIS系统自动对应护理措施进行患者宣教及防护,对比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及后果。结果:研究组如厕跌倒和活动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血肿、局部破溃及扭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行新型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能有效防范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乐志爱 《当代护士》2017,(12):167-16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6月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46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9月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466名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呼吸内科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的执行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执行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内科病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防范措施执行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执行率从68.6%提高到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高危患者跌倒/坠床防范措施的执行率,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了呼吸内科病区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