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100例,年龄20~40岁,身高155~175cm,体质量75~11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2组,每组50例。A组为侧入法,取L2-3间隙正中旁开0.5~1.5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2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注药后退出腰穿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cm固定平卧。B组为直入法,取L2-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余操作步骤同A组。结果A组第1、2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与100%,明显高于B组的84.0%与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刺失败的2例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人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剖官产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清仁  肖英 《当代医学》2011,17(34):58-60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病例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5~92岁,身高153~172cm,ASA I~III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例.C组为侧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旁开1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1.5~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Z组为直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组.结果 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于Z组的82.22%(P〈0.05),C组第2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组的62.50%(P〈0.01),Z组第3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spinalepidual anesthesia,CSEA)和单独硬膜外麻醉(EA)两组患者,CSEA组选择L2-3间隙侧入法,脊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 mL,EA组选择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用药为2%利多卡因15~25 mL.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较EA组快,术中的牵拉反应发生率CSEA组明显低于EA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选腰2~3穿刺为剖宫产手术的较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旁入法在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取俯卧位 ,以棘突左侧正中旁开 1.0~ 1.5 cm为穿刺点 ,与皮肤成约 75 o 向棘间隙进针。硬膜外麻醉组用 16号硬膜外穿刺针穿刺 ,阻力突然消失 ,出现负压 ,抽吸无液体流出为成功。腰麻组选用 9号腰麻针穿刺 ,以有澄清液体流出或被抽吸出为成功。结果 :硬膜外组 32例顺利穿刺成功 ,占 94 %。腰麻组全部可以抽吸出澄清液体。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 ,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旁入法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方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剖宫产手术60例分为两组,组1为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于L3~4穿刺注入0.33%轻比重罗哌卡因10mg,硬膜外腔置管3~4cm。组2为硬膜外麻醉组30例,于L2~3穿刺硬膜外腔置管3~4cm,注入2%利多卡因15~18ml。结果: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作用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较硬膜外麻醉更完善。  相似文献   

6.
直入穿刺连续硬膜外麻醉目前为我国大多数医院所采用,而侧入法很少使用,仅在极少数医院或特殊情况下被采用,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钙化、脊柱强直或直人穿刺失败时。为了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我们设计了本试验,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拟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胆囊切除术、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50例,ASA分级I~!级,年龄16~65岁,平均3493岁,随机分为两组,即直入组(n二27)和侧入组(n—23)。两组病人均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穿刺间隙选择T,-s或Ts-。。侧入法旁开后正中线l~1.scm进针,向推板间隙穿…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一点法作腰硬联 合麻醉,取L2~L3或L3~L4间隙硬膜外穿刺,再用针内针作腰麻穿刺,腰麻用0.75%布比卡因1.7mL脑脊 液稀释等比重液至3mL缓慢推注,拔针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需要时注入利多卡因或罗哌卡因硬膜 外麻醉,也用于术后镇痛。对照组取T12~L1作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缓推2%利多卡因3mL,向足端置入 硬膜外导管3cm,首次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无全脊麻征追加0.5%罗哌卡因10~15mL。比较两组的镇 痛效果,作改良 Bromage评分、对循环的影响、麻醉并发症。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中低 血压的发生率高,经加快补液、应用升压药物多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本组病例中腰麻针穿刺困难的发生率 为8.3%,腰麻穿刺异感,术中多不需要辅助应用镇静药物。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是安全 有效的,镇痛完全,肌松良好。  相似文献   

8.
马力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0):128-12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倾斜进针穿刺法实施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为倾斜进针法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传统进针法硬膜外麻醉组.观察麻醉进程指标.结果 A、B 两组麻醉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直入法硬膜外麻醉时,采用头端倾斜角度进针法在剖宫产应用中比传统进针方式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硬膜外阻滞穿刺一针成功率,避免穿破硬脊膜,提高硬膜外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我院于1978年4月~1984年4月,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常规测量穿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的夹角,进针的深度,硬膜外腔留置导管的长度。现将成人1000例硬膜外阻滞时测量结果介绍如下。方法患者取常规侧卧位,硬膜外腔穿刺均为直入法,当出现黄韧带突破感,负压吸入,气泡外涌等指征,证实穿刺成功后,用量角器测量寄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之间的夹角,用直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旁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高龄患者髋及下肢手术60例,年龄71~93岁,男性39例,女性21例,体重45~70kg,ASAⅢ~Ⅳ级.随机分为旁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组(B组).每组30例.穿刺点选择L3~4或L2~3椎间隙,A组取患侧卧位.抽取0.5%罗哌卡因2ml以0.1ml/秒速度注入,注药后取原体位卧10min.B组常规硬膜外麻醉,以2%利多卡因3ml为试验量,根据麻醉平面及患者反应追加全量0.5%罗哌卡因2ml 12~15ml.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和输液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麻醉效果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旁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中,穿刺过程组织损伤少、穿刺易成功、并发症少的优点.旁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单纯布比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急诊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点均为L 2~3。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3 mL和0.005%舒芬太尼0.5 mL混合液1.8 mL,B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5 mL。记录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新生儿1 min、5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次数和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发生恶心、呕吐、胸闷、寒战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下肢肌力恢复到Bromage评分为0分时间少于B组(P<0.05);但A组发生皮肤瘙痒率高于B组(P<0.01)。结论0.5%布比卡因1.0 mL复合0.005%舒芬太尼0.5 mL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张子江  刘丽妹 《中外医疗》2013,32(15):49-49,51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选择一种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硬膜外穿刺入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将10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入法组(A组),直入法组(B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次数、成功率、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和成功率A组高于B组(P<0.05),第2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第3次穿刺成功率B组仅为60%,2例因3次穿刺失败而行侧入法穿刺成功。术后随防病人A组无一例诉腰痛,B组有5例诉腰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入路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导致的疼痛、韧带损伤、出血、感染以及术后腰痛等并发症,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手术主要选用推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CSEA)具有起效迅速 ,效果确切 ,灵活性大等优点。本文旨在肯定其用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好处。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年龄 2 2~ 30岁 ,ASAI -Ⅱ级 ,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0mg,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后取右侧卧位 ,选择L2 .3 用 18号针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4cm ,然后选择L3 .4 用 7号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并注入0 .5 %布吡卡因 2~ 3ml,转为平卧位 ,并根据麻醉阻滞平面和手术需要时间酌情硬膜外腔给药。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氟哌啶…  相似文献   

14.
焦文成  杨振玲 《医学争鸣》2002,23(19):1792-1792
1 临床资料 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 180例 ,ASA ~ 级 ,随机分为 A、B两组 ,各 90例 . A组为观察组 ,采用腰 -硬膜外联合麻醉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 ;B组为对照组 ,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 .应用德国生产的腰 -硬膜外联合麻醉针进行穿刺 ,使用针内针套管法 ,即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置入硬膜外导管 ,再用笔尖样细针进行穿刺 ,其腰麻针直径为 0 .5 mm,拔出腰麻针芯后 ,脑脊液流出 ,则说明腰穿刺针尖位于蛛网膜下腔 ,此时注入轻比重药液 1.2 5 g· L- 1布比卡因 6 m L (身高 <16 2 cm)或 <8m L (身高≥ 16 2 cm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正中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与旁路法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后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炎及腰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行首次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手术过程均顺利、且既往无腰痛病史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正中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Z组)与旁路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组(Q组),每组各100例。从术后第4日开始每周对患者腰痛情况进行随访,连续4周,如4周后腰部疼痛仍存在则继续随访3个月,并记录结果。按《临床治疗指南疼痛学分册》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Z组有2例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同时并存的患者,单纯棘上韧带炎患者1例。Q组有2例棘间韧带炎发生,无棘上韧带炎患者。术后腰痛患者Z组有17例,Q组有20例。两组产妇均无4周后仍有腰痛的情况。结论:两组产妇术后棘间韧带炎均有发生,正中法穿刺棘上韧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旁路法穿刺,两组产妇产后腰痛总体发生率Q组稍高于Z组。正中法穿刺以及旁路法穿刺引起的棘上韧带炎和棘间韧带炎所产生的腰痛比例在剖宫产术后腰痛总体发病率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由此推理麻醉穿刺损伤并不是剖宫产术后腰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对剖宫产手术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0~30岁。随机均分为左侧卧位组(L组)和右侧卧位组(R组)。两组均取L2~3椎间隙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然后硬膜外腔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固定好导管后让患者平卧。观察麻醉后对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术中监测EKG、SPO2、BP及HR。结果 R组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 L组行腰硬麻醉穿刺成功平卧后能够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对静脉回流影响小,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方法:50例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A组,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向尾侧置管4cm,再于k~3用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正中入路,针孔向头侧,见清亮脑脊液溢出,在10~15秒内注入0.5%布比卡因2.5—3ml,退出穿刺针。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根据病变节段选择T12~L1或L1-2间隙单纯行硬膜外穿刺向尾置管4cm,2%利多卡因15—20ml分2~3次注入并不断观察血压及体表麻醉范围。每组25例。比较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及血压变化。结果:在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采用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行。25G腰麻针直接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腰 -硬联合麻醉与利多卡因单纯硬膜外阻滞时 ,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最大麻醉平面出现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 112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 5 7例 ,选取L2~ 3,间隙穿刺采用腰 -硬联合麻醉 (CSEA) :B组 5 5例 ,选取L1~ 2 间隙穿刺向头侧留置硬外导管行单纯硬膜外阻滞 (EA) ,结果 A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比B组明显缩短 (P <0 .0 1) ;麻醉效果达优良级者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两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 产科手术尤其是急诊剖宫产手术应用布比卡因腰 -硬联合麻醉优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腰硬联合穿刺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1-01拟行剖宫产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200例,分为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法组(A组,n=100)和将腰硬联合套件中的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单纯行腰麻术组(B组,n=100)。剖宫产术毕后,待麻醉平面消退至T10以下送患者回到病房。术后随访1周,询问麻醉消退时间,有无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消退时间无差异,腰痛发生率、下肢痛或感觉异常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7%)。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黄韧带行单纯腰麻操作简单且具有可行性,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新式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14-4814
新式剖宫产以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对麻醉肌松要求高。本院2007年剖宫产产妇分别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CEA),观察其在剖宫产中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上述时期住院足月分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年龄24岁~32岁,体重40kg~70kg。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既往均无麻醉及腹部手术史,手术均由同一组产科医生进行,采取腹部横切口术式。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麻醉前均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10ml/(kg.h)。①CSEA组在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当确认Tuohy针尖达硬膜外腔时,将腰穿针经硬脊膜外穿入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注人0.5%布比卡因1.5ml~2.0ml(7.5mg~10mg),快速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人3cm硬膜外管备用。②CEA组常规在间隙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硬膜外管3cm,注入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剂量,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后,追加2%利多卡因8ml~10ml。平卧位后以针刺法测麻醉平面,调节体位或硬膜外追加局麻药使麻醉平面控制在以下。1.3观察指标麻醉全过程用HP监护仪测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