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不足,采取SHEL模式干预,以减少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安全性。方法:作者收集所在医院急诊科危重病患者308例,根据院内安全转运管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模式)和研究组(SHEL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不规范行为发生率及转运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运不规范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运转中易发生不规范操作和不良反应,SHEL模式加强了各环节合理性和衔接性,注重细节规范化,减少不良反应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了,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了。结论:应用SHEL模式分析和管理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制定相关措施,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且进行院内转运的42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内转运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纠纷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明显缩短,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可有效加强护理人员间的配合,提高转运效率,节省更多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顺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台州医院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重症监护病房146例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对整个转运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转运后护理,观察转运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能。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后,患者安全转运率高达97.9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1%,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致转运终止。结论: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各环节加强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同时做好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是保证危重病人得以顺利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实施标准化管理,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物品准备齐全率、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物品准备齐全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标准化管理能提高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物品准备齐全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实施程序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过程中设备正常使用率,转运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显著降低,设备正常使用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程序化管理可以使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817例,其中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3125例为对照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3692例为措施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及患者死亡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624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74.41%;措施组分别为203例,5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6.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ICU 489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分析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危机管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该院未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进行院内转运的489例ICU危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时间和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在院内转运中,观察组出现3例(0.61%)管理异常;对照组出现1例坠床事件,2例呼吸困难,1例心率变化,14例管道异常,其他6例,不良事件共24例(4.91%),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转运时间、患者和家属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采取危机管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移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SHEL模式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研究对象为急诊科全体护士,自2017年起在急诊科实施SHEL管理模式,2016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护理差错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89.4%上升到了98.5%(P0.05)。结论:将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4例手术治疗后需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随机选择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的患者34例,比较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总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后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健全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制定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的转运过程。方法:通过对医院10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安全转运管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医院急诊科室的安全转运过程整齐有序,并且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件发生。结论:对急诊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转运的培训,制定相关的安全转运流程和规范能确保患者在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以降低转运风险。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4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2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方法,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以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平均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率、护理纠纷率、转运时间分别为0.82%、0.41%、(17.21±4.22)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3%、86.53%,观察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SHEL模式的实施与成效。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开始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SHEL模式,并就SHEL模式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明确SHEL模式在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SHEL模式实施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显著降低高危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模块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起实施模块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共142例患者,实施后共154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安全态度、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或其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在团队协作、工作满意、安全氛围、工作条件、压力感知和管理感知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应用于模块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的安全态度,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科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提高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运用连续观察法分析907例从急诊科转运到病房或检查科室的危重患者发生意外的情况及满意度的变化,评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危重患者护送途中意外情况发生率从45.76%下降到9.96%。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满意度从60.9%上升到97.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在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干预管理对保证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的10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危重患者采用常规院内转运,观察组50例危重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转运情况及调查患者对院内转运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转运意外、死亡和护理纠纷等情况更少,转运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用在常规院内转运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的危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一般满意分别为78.00%、2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转运,效果良好,极大程度降低了转运意外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1月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SHEL管理模式,护理差错从软件部分(S)、硬件部分(H)、临床环境(E)和当事人及他人(L)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查找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通过不断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等措施,加大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应用1年后,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采用SHEL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及护理方式,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选取院内安全转运的24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开展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患者和传统护理,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转运患者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意外出现概率以及接收科室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意外出现率4.17%明显比对照组25.83%低,且实验组的科室不满意率3.33%明显比对照组20.83%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意外的发生,确保患者转运的安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办法及相关体会。方法:以2011年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安全转运管理的121名外科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10年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04名外科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的转运时程、转运中不良事件和突然事件的出现率。结果:2011年院内转运时程为(29.5±6.8)分钟,2010年为(38.8±4.8)分钟,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院内转运时程比2010年缩短了约9分钟。2011年不良事件总例数与发生率比2010年明显下降。结论:对外科危重患者制定新的院内安全转运办法,可有效缩短转运时程,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降低转运过程异常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危重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了解安全转运情况,及采取的系列措施。结果:300例患者均成功的完成了院内安全转运,途中发生心跳骤停7例,占2.33%;呼吸骤停5例,占1.67%,经急救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结论: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时应指派有经验的临床护士,强化护理配合,加强各科室的协作,做好应急准备,降低风险,以防意外发生,从而保障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