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检查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经验,对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的瘫肢受检体位、受检条件、瘫肢运动的代偿成分、废用综合征以及常见的瘫态运动等问题,进行一般性介绍和初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802例有头痛及偏瘫侧肢体痛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有瘫侧肩周痛、瘫肢上肢痛、瘫侧上下肢痛、瘫侧头痛,瘫对侧头痛,全头痛及头痛伴瘫侧肢体痛共七种表现。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对不同原因进行观察和相应处理,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现。康复训练恰当与否对病人的预后、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01年4~11月对26例肢体偏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2~80岁;左侧肢体瘫14例,右侧肢体瘫12例,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8例,脑梗死18例;脑梗死于入院72h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于1周后进行训练。1.2方法早期康复训练:(1)原则:①及早锻炼:脑卒中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一般缺血性脑卒中尽…  相似文献   

4.
陈兴华 《中国康复》2007,22(2):120-120
目的:比较头皮针加巨刺与头皮针加瘫侧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均头皮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偏瘫对侧运动区及感觉区。巨刺组配合针刺健侧肢体;瘫刺组针刺患侧肢体。结果:治疗30d后,2组有效率相近,但巨刺组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巨刺疗法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5.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不能活动(完全性偏瘫)或活动能力差(不完全性偏瘫)。常见病因有:中枢神经的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肿瘤、外伤、中毒、变性等。要认识瘫侧肢体,特别是昏迷深至四肢肌肉松弛遮盖偏瘫症状时,可用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解剖、影像及病因。方法随机选择2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构音评价,根据是否有构音障碍分为有构音障碍组(n=193)和无构音障碍组(n=99)。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面瘫、舌瘫、悬雍垂偏斜、肢体偏瘫及锥体束征,行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脑梗死部位,探讨患者出现面瘫、舌瘫、悬雍垂偏斜、肢体偏瘫、锥体束征等临床体征、神经影像学变化与构音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193例研究组和99例对照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研究组中,6.7%为纯构音障碍,出现舌瘫、面瘫、偏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9.79%的小脑外梗死出现锥体束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研究组中悬雍垂偏斜、病变部位以及病变左右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小脑梗死可引起构音障碍。结论脑梗死后出现舌瘫、面瘫、偏瘫的患者易出现构音障碍,引起构音障碍的小脑外梗死影响锥体束,与悬雍垂偏斜、梗死位置(幕上或幕下、病变左右侧)无明显相关性。两侧小脑梗死均可引起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7.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冉春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70-970,975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治疗前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率上肢达47.5%,下肢达60%,有效率上肢达95%,下肢达97.5%,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治疗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对偏瘫瘫肢体近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应用奥扎格雷钠静滴,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静滴。以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P<0.05)。结论:常规剂量奥扎格雷钠对治疗脑梗死,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极为重要。前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并发症主要是肢体偏瘫,能否恢复自主行走,提高生存质量除与及时有效的手术有关外,术后积极的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38例。男108例,女30例;年龄18~50岁。138例病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平均<8分,其中3~5分29例,6~8分21例,全组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8例;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29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术后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4例,双侧肢体瘫3例。开始康复…  相似文献   

10.
头体针与眼针结合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永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602-4602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采用促通技术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用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康复组Fugl—Meyer值(61.28&;#177;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177;20.7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部分遗留有下肢偏瘫,瘫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髋及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使患者自我保护、防御及应急反应能力下降,行走不稳,重心倾向瘫侧,易向瘫侧跌倒[1].所以脑卒中遗留下肢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研究[2]报道,16.4%~38.5%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62.5%发生在偏瘫侧.针对这种情况,我科成立循证护理小组,2005年7月-2007年6月对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31例采取了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给予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姚春花 《现代康复》1998,2(9):1030-1031
偏侧肢体瘫痪为康复病区常见病症之一,绝大多数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所致。脑血管病致残率高.肢体偏瘫康复时间长、且痊愈困难.给病人生活及家属造成严重的负担.多数脑血管病急性期于医院治疗后,遗留的肢体偏瘫需回家继续康复,偏瘫病人给予出院前、后家庭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 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  相似文献   

15.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治疗前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率上肢达47.5%,下肢达60%;有效率上肢达95%,下肢达97.5%。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治疗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偏瘫患者家属的康复训练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 1999年 8月~ 2000年 8月对 80例首次偏瘫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取效很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 80例,男 58例,女 22例;年龄 50~ 70岁。左侧肢体偏瘫 54例,右侧肢体瘫 26例;脑出血 30例,脑梗死 50例;全部病例均经 CT检查确诊。 方法: (1)制定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发给家属一份,并给予讲解和示范。督促患者家属,了解其掌握情况,不足之处,再进行讲解和示范,直到完全掌握。出院前把病人康复训练的程序形成书面材料,发给家属一份,以此作为家庭护理的指导。 (2)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减少患侧肢体受压,保持肢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1 a收治脑卒中偏瘫813例与上一年同期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相同,只是在813例中加入运动疗法。结果:加入运动疗法的813例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上一年同期同样患者相比恢复快。病程缩短,减少医疗费,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瘫肢功能的恢复,运动疗法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18.
注意对偏瘫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偏瘫病人肢体运动的康复.达到生活自理.在对病人进行肢体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我们注意了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几年来我们对偏瘫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疔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神志恢复,偏瘫肢体和面肌、舌瘫以及失语症等逐渐好转,但仍有一大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症状,如果注意加强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锻炼,既有利于患者肢体的康复,又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把脑卒中后遗症恢复到能够生活自理的程度,以至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1对象与方法1996年~2000年,本科室收治脑卒中病人135例,其中男78例,女57例,伴有肢体不同程度偏瘫的有89例。方法:一般脑梗死病人发病后24h,脑溢血病人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1周后,只要患者无意识障碍或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瘫侧和健侧腋下体温有无差异,为临床正确测量体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抽取59例体温正常的非偏瘫患者为测试对象,在其左侧和右侧腋窝同时夹取1支体温计,10 min后同时取出并记录读数,将两组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抽取55例体温正常的偏瘫患者作为测试对象,在其瘫侧和健侧腋窝同时夹取1支体温计,10 min后同时取出并记录读数,将两组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温正常的非偏瘫患者和偏瘫患者,双侧腋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瘫侧与健侧腋温无明显差异,临床测量体温时不必限制于健侧或瘫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