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评估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98例冠心痛心绞痛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组,A组34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 B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C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9±0.6)次,明显少于A、B组的(4.7±1.0)次、(4.5±1.3)次(P<0.05);治疗后C组血脂水平与A、B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三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4%、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A、B组的26.5%、25.0%( 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临床症状及降胆固醇作用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流产方式。方法120例患者分为人工流产组(A组)40例、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引术组(B组)和药物流产组(C组)各40例,对各种流产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组完全流产率、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d内阴道流血百分比分别为:A组:95.0%、(6.5±2.7)min、(21.3±5.3)mL、97.5%;B组:100%、(2.8±2.0)min、(10.2±4.6)mL、100.0%;C组:完全流产率92%,阴道流血平均15d。在完全流产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上相比较显示,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联合负压吸宫术终止剖宫产术后早孕,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配伍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50例。A组:治疗采用MTx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护理为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B组:治疗采用MTX药物治疗,护理为常规护理。两组治疗结束后至少观察2年的妊娠情况。结果:再次输卵管妊娠:A组3例(6%),B组10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A组42例(84%),B组30例(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TX药物配合中药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再次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低、宫内妊娠率高,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对80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B组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3.3±3.0)min,高于B组(50.5±2.1)min,差异显著(P〈0.05);A组平均恢复时问为(3.2±1.6)d,低于B组(6.5±1.2)d,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并发症概率12.5%,少于B组(35%),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进行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查阅文献,选择分别用帕珠沙星(A组)与左氧氟沙星(B组)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病例240例,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果-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6.7%;两组的成本分别为(4268.32±645.88)元、(1467.84±197.38)元;以临床总有效率计:A组、B组成果-效果比分别为43.42±6.57、15.18±2.04;A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50.30。结论:与帕珠沙星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护理后,B组的HAMA[(3.5±1.3)分1、HAMD[(3.6±1.5)分]评分优于A组[(6.4±1.8)、(6.5±1.5)分](t=6.852、7.145,P〈0.05),发作频率[(1.7±0.8)次/月1低于A组[(3.2±1.5)次/月1(t=6.589,P〈0.05),发作时间[(5.0±1.5)min]短于A组[(7.2±1.8)min](t=8.145,P〈0.05)。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94%)好于A组(78.79%)(χ2=6.471,P〈0.05),患者满意率(100.00%)高于A组(87.88%)(χ2=7.125,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将60例脑卒中后面神经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单纯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常规药物+整体穴位针刺治疗组(B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面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临床症状评分[B组(17.0±2.5)分,A组(13.0±2.0)分,P〈0.01]、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B组(913±17)cm/s,A组(52±15)cm/s,P〈0.01]和面神经传导功能[患侧口轮匝肌潜伏期:B组(3.35±0.67)ms,A组(3.95±0.58)ms,P〈0.01],B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薛朝福 《包头医学》2010,34(3):137-138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防治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比观察,对在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显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注射;B组将血流量调低,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或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80ml。结果:A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6%),透析闻期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10%的葡萄糖酸钙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临床护理实践思维模式在给带有人工气道的ICU重症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其间给带有人工气道需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A组、B组,A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B组采用运用临床思维模式给予综合评估、镇静、导丝、可视喉镜等方法留置胃管。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40%,B组89%,B组辅助工具使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思维模式,使用综合评估、药物镇静,必要时联合使用导丝、可视喉镜方法,能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并且可减轻患者反复操作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对儿童膈肌疲劳的疗效。方法:35例具有呼吸衰竭及膈肌疲劳的儿童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采用抗感染、吸氧和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推注。运用电阻抗呼吸图作为疗效标准,观察药物使用后30min有效例数、膈肌疲劳消失所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30min内,A组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血pH,降低PaCO2。在降低PaCO2时,A组同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A组患儿膈肌疲劳消失所需时间比B组患儿短(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膈肌疲劳的药物,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多学科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和异位取出、剖宫产和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①选择2005年1月-2008年8月20例IUD嵌顿和异位需要手术治疗而无手术禁忌证者,对其实施CNP(试验组IA组),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20例常规护理组的IUD嵌顿和异位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IB组);②选择2008年1-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CNP组60例(试验组ⅡA组),常规护理组60例(对照组ⅡB组);③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在我院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CNP组30例(试验组ⅢA组),常规护理组30例(对照组ⅢB组)。观察各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和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住院天数分别为(8.5±1.5)、(7.5±1.5)、(7.0±1.0)d,对照组分别为(11.5±4.5)、(9.5±3.5)、(9.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试验组分别为(1800±180)、(2000±150)、(900±130)元,对照组分别为(2600±350)、(2600±300)、(1300±28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0.5%、81.5%、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在多学科应用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菁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65+87-65,87
目的探讨如何缩短注射用头孢替安的溶解时间。方法将200瓶注射用头孢替安随机分为正压方法组(n=100)和传统方法组(n=100)进行溶解,比较两组药物溶解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正压方法组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平均(19±3.4)s,对照组所需时间平均(33±6.2)s;输液反应正压方法组有3例,占3%,传统方法12例,占12%。两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压方法溶解注射用头孢替安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密钙息治疗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在80例单纯胸腰椎段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中,分别建立一般治疗组(A组)和密钙息治疗组(B组),每组随机分配40例患者,通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骨密度(BMD)值。结果:A组治疗7、30 d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5.8±21.6)%和(17.5±37.2)%,骨密度(BMD)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分别为:(0.639±0.049)g/cm2和(0.561±0.032)g/cm2;B组在治疗7、30 d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30.5±47.5)%和(52.3±36.5)%,治疗前后BMD分别为:(0.639±0.050)g/cm2和(0.640±0.032)g/cm2;A、B二组在临床疗效和治疗后BMD值经t检验,二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密钙息在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增加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15.
刘诗翔  王琳  胡静  李强  汪洪 《疑难病杂志》2009,8(9):517-519,F0003
目的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海仁藻酸(KA)致SD大鼠小脑变性损害区的存活、迁移情况,为临床上NSCs移植治疗小脑变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KA损伤未移植组(B组),KA损伤后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KA损伤后NSCs移植组(D组)。分离、培养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以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方法移植至KA致小脑变性损害区,进行行为学、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行为学观察:A组大鼠头部及口鼻呈机敏的探索状,四肢及躯干动作协调,尾巴稍抬高,可左右摆动。B组和C组表现为精神差,厌食,少动,行动摇晃迟缓,身体左右摇晃,头部触地,尾巴拖地,多次侧翻跌倒并自己不能翻正,嘴部寻找食物笨拙,过竿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D组行为学表现及过竿时间较A组差,但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发现NSCs在小脑变性区存活和迁移,未见细胞过度增生。植入细胞存活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7 d、14 d、28 d分别为(102±67)、(58±77)、(24±6)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s在小脑变性损害区能够存活、迁移,能够改善KA致小脑变性共济失调症状,提示NSCs移植可成为治疗小脑变性损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药物通过动脉及静脉途径注射后血浆及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40只带瘤裸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动脉组,另4组为静脉组,带瘤裸大鼠分别经动脉及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及顺铂。于注射后5、10、20、40、80、120、360、720 min采血液标本,注射后10、40、120、720 min取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吉西他滨浓度,ICP-MS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铂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动脉及静脉注射两种药物后,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出现规律性变化,其变化过程均可用两室模型来描述。动脉注射两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动脉组注射药物后,血浆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84±10.11)μg/mL,顺铂:(15.13±7.12)μg/mL]均低于静脉组[吉西他滨:(28.96±7.02)μg/mL,顺铂:(21.64±9.72)μg/mL],靶组织内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18±9.43)μg/mL,顺铂:(6.98±0.31)μg/mL]均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8.19±10.30)μg/mL,顺铂:(3.04±0.11)μg/mL],靶组织内药物曲线下面积[吉西他滨:(2641±411)μg/(min·mL),顺铂:(6025±870)μg/(min·mL)]均明显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663±568)μg/(min·mL),顺铂:(1780±883)μg/(mi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脉注射吉西他滨和顺铂较静脉注射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这种优势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1,6-二磷酸果糖(FDP)3种注射泵法比较,找出改善患儿心肌损害同时减轻注射疼痛的方法.方法:观察A、B、C组各60例心肌损害患儿(≤3岁),注射泵注射FDP,用量150 mg· kg-1·d-1,分别于15 min、20 min、25 min注射完各20例,注射前后用生理盐水6 ml冲管,A组为FDP原液;B组为FDP与生理盐水1∶1比例稀释;C组为FDP与注射用水按1∶1比例稀释.研究3组FDP液不同时间注射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及注射相关疼痛的影响.结果:B组注射20 min时CK-MB下降最明显,差值为(74.5±69.62)U/L;而FLACC评分分值最低(1.75±1.02)分.结论:FDP生理盐水稀释组输注20 min时CK-MB下降明显,且FLACC评分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注对单次脊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单次脊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A)和对照组(B),每组45例。A组麻醉前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参附注射液50mL,B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例数。结果:A组给局麻药后5min,15min SBP,DBP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5min 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注应用于单次脊麻手术患者,可降低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182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害患者资料,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96例,设为A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86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结果 A组和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6.1%,成本分别为(798.3±43.9)元和(859.9±55.7)元,价效比为(870.8±41.6)和(999.3±66.9),A组成效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疗效好,成本低,相对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更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南清 《铁道医学》2014,(10):1172-1176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中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TEMI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术中心肌酶谱指标和术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TIMI(2.42±0.34)、MBG(2.36±0.45)、E峰值[(75.22±8.39)cm·s^-1]、E/A比值(1.412±0.16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56.39±5.98)mm]、左室射血分数(LVEF)[(67.38±7.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T、LDH、CK、CK-MB[分别为(28.1±4.5)、(154.6±34.5)、(139.5±28)、(18.4±3.3)U·L^-1],hs-cTnT[(7.9±1.0)ng·L^-1],不良心血管事件(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有助于改善术中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