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前突并发直肠黏膜内脱垂致便秘100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年 ,我们通过直肠镜检 ,肛门指诊和排粪造影等检查 ,对已婚生育中青年女性 1 0 0例直肠前突并发直肠黏膜内脱垂 ,所致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已婚经产妇。年龄 30~ 40岁 2 3例 ,41~ 5 0岁 42例 ,5 1~ 60岁 35例 ,病程为 2~ 6年。经保守治疗无效 ,均须依赖服泻药或灌肠排便。主要临床表现 [1]特点为排干稀便均困难 ,排便时间明显延长 ( >1 5 min) ,排便不尽感 ,便条变细 ,肛门坠胀 ,甚至用手助便等症状。1 .2 检查方法1 .2 .1 食…  相似文献   

2.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又称直肠内套叠、隐性直肠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向远侧肠腔内折入,形成套叠,套入部分不超出肛门缘.粪便排出后套叠持续存在,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是出口型便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以中老年女性较为多见[1].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排便过程中近端直肠全层或黏膜层折入远端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直肠内脱垂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会阴或肛门坠胀、骶尾部疼痛、便血、手法帮助排便等.  相似文献   

4.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 6 2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 ,分析手术疗效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 73% ,其中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排便的有效率分别为77%、80 %、71%、86 %和 97%。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确认无效后 ,方可考虑外科治疗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直肠前突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76例.结果:25例病人自觉排便通畅,32例症状较前明显好转,11例症状虽无明显改善,排便造影有好转,总有效率89.5%.结论:该术式适用于治疗低、中位直肠前突并发轻、中度直肠粘膜内脱垂的病人,特点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和信访调查,分析其手术疗效和们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72.5%,其中对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便血,骶尾部疼痛,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便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9.8%,70.7%,78.9%,100%,50%,80.0%和87.5%,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外科治疗,应从严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直肠脱垂的诊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脱垂(prolapse of roctum),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约为2%,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述该病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直肠内脱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  相似文献   

9.
ֱ�����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直肠内脱垂 (internalrectalprolapse ,IRP)又称直肠内套叠 (interalproctoptosis) ,是指直肠近侧的肠壁粘膜或全层折叠陷入远侧肠腔或肛管而又不脱出于肛门之外 ,引起一系列症状者。其主要表现为脱垂的肠道引起的梗阻性排便困难 ,便条细 ,费时费力 ,排便不尽感等 ;或有便次增多 ,坠胀 ,大便有粘液、血迹状如肠炎者 ,还有顽固性的肛门瘙痒与湿疹者。由于没有明显体征 ,难为临床医师认识。由于排粪造影的应用 ,加上内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才逐渐被认识。1 发病率  由于对本病为功能性的认识尚…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国内有关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临床报道尚少。现就我们以该术式治愈 1例老年人直肠全层脱垂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 ,78岁 ,以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垂 2 0年入院。发病初期 ,发现脱出肿物仅如鸡蛋大 ,未伴有其他症状 ,用手容易还纳。曾多次在外院行硬化剂注射治疗及粘膜紧缩手术 ,但疗效欠佳。往后 ,逐渐发现肿物增大明显 ,尤以近 2~ 3年来增大已如鹅蛋大 ,且伴有排便困难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 ,用手还纳困难。入院查体 :肛门括约肌尚紧缩有力 ,蹲位做排便动作时 ,可见肛门脱出物呈塔形 ,前壁长 8cm ,后壁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张力吻合及适度直肠黏膜修剪减少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的资料。2018年1月~2020年6月66例采用传统方法(传统组)。为减少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2020年7月以后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减少腹腔镜下直肠远端的游离,行肛门直肠吻合前对直肠远端进行对称性修剪,使肛门直肠吻合口处于微张力状态,双侧黏膜组织对称,至2021年6月完成40例(改进组)。2组手术年龄、骶骨发育指数、骶骨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返流及脊髓栓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术后1年内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106例术后1年内发生直肠黏膜脱垂25例(23.6%)。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改进组较低[10.0%(4/40)vs.31.8%(21/66),χ^(2)=6.578,P=0.010]。按不同肛门闭锁类型分别统计,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球部瘘及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改进组较传统组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下降[3.7%(1/27)vs.35.3%(12/34),12.5%(1/8)vs.24.0%(6/25)],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直肠膀胱颈部瘘2组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2/5)vs.42.9%(3/7),P=1.000]。直肠黏膜脱垂的严重程度,改进组无脱垂36例,轻度脱垂2例,重度脱垂2例,传统组无脱垂45例,轻度脱垂16例,重度脱垂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7,P=0.015)。结论减少直肠远端的游离,对直肠远端黏膜适度修剪,肛门直肠微张力吻合,可降低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总体发生率,尤其是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球部或前列腺部瘘的患儿。  相似文献   

12.
文本对几种引起排便障碍的直肠疾病或直肠机能障碍疾病的诊治问题。介绍一下我的经验。1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是指直肠从肛门脱出的状态。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肛直肠黏膜脱垂固定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5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脱垂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共治愈4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术后并发尿潴留5例,出血1例,创面感染合并发热1例.平均住院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复发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13例复发性直肠脱垂行腹腔镜直肠悬吊,重建盆底,肛门环缩治疗。结果 13例腹腔镜直肠悬吊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h,平均2.5h。术中无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6d,平均4d。1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复发。结论对复发性直肠脱垂行腹腔镜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疗效确切,手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多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经会阴直肠脱垂切除术适用于老年或体弱患者[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间对8例直肠脱垂患者行经会阴切割吻合器治疗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Altemeier手术治疗嵌顿性直肠脱垂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temeier手术治疗嵌顿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直肠脱垂并嵌顿患者8例,均接受急诊Altemeier手术,其中4例附加回肠预防性造口手术。随访并观察8例患者的排便功能(每天排便次数、肛门失禁评分)和胃肠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保守治疗成功。术后住院6~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远期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给予多次扩肛后完全缓解。随访2~58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直肠脱垂复发,每天排便次数1~3次,肛门失禁评分由术前的6.3分降低至3.1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103分上升至118.3分。结论Altemeier手术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可作为治疗嵌顿性直肠脱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患者采取经肛以PPH环形切除松弛直肠黏膜,使肛垫悬吊加固回复至原位,吻合后分别于3、7、11点位(男性)或3、7及前正中位(女性)距吻合口以上1cm纵行柱状缝合松弛直肠黏膜,使脱垂的直肠黏膜横向及纵向同时缩短并悬吊上移。结果:术后1~3个月松弛脱垂黏膜挛缩固定,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完全消失,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每天1~2次。结论:PPH结合直肠黏膜纵行缝合悬吊术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简单易行和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治疗成人直肠黏膜脱垂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8例直肠黏膜脱垂患环形切除3-5cm直肠黏膜,治疗后第2,4,12,24周随访。结果 患术后3d内出院,手术时间住院日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便规律,大便粗细正常,肛门自主收缩有力,持久,做排便动作无黏膜脱出,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PPH治疗成人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操作方法简便,易掌握,使用安全,如操作得当,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成为经肛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直肠脱垂的主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常引起肛门黏液渗出、出血、失禁及便秘等症状。直肠脱垂的病理解剖改变包括腹膜反折过深、乙状结肠冗长、肛门括约肌松弛及骶直分离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临床上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腹手术和经会阴部手术一、经腹手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主要包括经腹直肠固定术伴或不伴乙状结肠切除,可通过常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  相似文献   

20.
直肠脱垂、直肠内脱垂和孤立性溃疡综合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等解剖结构异常.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直肠脱垂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脱垂物引起的不适、黏液渗出和出血以及伴发的排粪失禁或便秘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排粪失禁的发生多由于括约肌慢性机械性牵拉损伤、直肠一肛门抑制反射的持续兴奋、阴部神经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外括约肌萎缩等:便秘的发生与排粪时直肠内套叠的肠管所致机械性阻塞、盆底协同失调和结肠蠕动减弱相关。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