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6年7月~1995年2月近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54例(60髋),应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41例(44髋)获得随访,最长9年,最短4个月(平均4.5年),依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再治疗结果为:优27例(29髋),良12例(13髋),可2例(2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具体操作、术后功能练习有直接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前牵引、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及时的功能练习是预防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措施,一经发现关节僵硬,需尽早处理,主要应手术松解,对时间短者也可行手法松解。  相似文献   

2.
沈冯君 《中国骨伤》1996,9(6):49-49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38例治疗上所见问题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550001)沈冯君我院从1972年9月~1994年12月共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38例,在治疗上发现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误诊延误治疗:由基层单位转来的病例中发现小儿先天性髋...  相似文献   

3.
小儿桡骨缺如的诊断与治疗王汉林,梁秋瑾,武树新,林振福小儿桡骨缺如较少见,但常引起手部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作者自1988年以来收治8例。男5例,女3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3例,右侧5例;就诊年龄1.5~8岁,平均3岁。其中先天性桡骨缺如7例(完全缺如...  相似文献   

4.
1例先天性腓骨缺如迟春美,宁平患者,男,14岁,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慎伤其右小腿而来我院就诊。经X线片排除骨折。但发现右腓骨缺如,而左侧正常。先天性腓骨缺如较少见,单侧缺如更少。该患者经随访5年,双下肢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异常改变,特此报告。大连...  相似文献   

5.
骨盆旋转截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有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田乃宜,黄耀添,孙凤琴,贾明锁我院从1985~1991年10月,采用骨盆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2例94髋,通过术后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94髋中,男24髋,女70髋;单侧5...  相似文献   

6.
凸形造盖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单纯行插入造盖术[1]很容易造成所造臼盖的折断或吸收而手术失败。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凸形造盖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36例36髋,取代了单纯插入造盖术,随访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36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6岁.因分娩后耻骨联合处疼痛.双下肢不能站立20天入院.患者于入院20天前分娩一女婴,臀位.足月产,难产,女婴4100g.产后自觉耻骨联合处疼痛.平卧时双下肢不能放平,未经治疗.入院前一天下床时双下肢不能站立.因耻骨联合处疼痛加重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正常.耻骨联合处隆起,可及一3cm间隙,压痛,双髋屈曲时加重.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X光片示耻骨联合分离3.2cm.诊为耻骨联合分离.予以骨盆悬吊牵引,3周后去牵引,拍片耻骨联合正常,双下肢活动正常,无疼痛.  相似文献   

8.
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许多治疗方法。治疗不当会给病儿造成终生残疾 ,为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成功率 ,减少再脱位、股骨头无菌坏死发生率 ,近年来 ,作者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8例 ,收到良好疗效。对比单纯外展架复位固定 ,其再脱位率、股骨头无菌坏死率显著下降。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共 48例 76髋 ,其中男 9例 12髋 ,女 3 9例 64髋 ;年龄7个月~ 2岁 ,平均 16个月 ;单髋关节脱位 3 0例 ;双髋关节脱位 18例。1 2 手术方法患儿在全麻下进行双侧内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院自1979年3月~1986年11月采用骨盆联合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经验,结合近十年的随诊,资料完整的64例92个髋关节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小结。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92个髋关节。男14例,女50例;双侧28例,单侧36例。全脱位56例,半脱位8例。手术时2~3岁髋数为21髋,4~6岁髋数为46髋,7~8岁髋数为25髋。随诊时间4~10年,平均为6.4年。治疗方法本组病人,术前均不用骨牵引,仅用皮肤牵引1~2周。采用氯胺酮分离麻醉,病人取仰卧位,术中臀部适当垫高,先取耻骨结节处横行小切口切断内收肌,再取患髋关节S…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预防和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对1972年末~1995年3月间55例(58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6.9年。结果发现2例(4髋)为双侧再脱位,1例为单侧3次脱位,余均为单侧再脱位。其中半脱位14例(16髋),占27.6%,全脱位41例(42髋),占72.4%。再脱位的发生率3.75%。术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妥、术后处理失误及功能练习错误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也是要我们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一经发现再脱位,应及早处理,方法要确切、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会阴肛周腘窝瘢痕广泛粘连修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岁。火焰烧伤会阴、肛周及双月国窝致增生性瘢痕广泛挛缩畸形6个月,于1996年10月7日入院。检查:会阴部、两侧腹股沟至耻骨间瘢痕挛缩致双髋内收,双下肢不能外展,阴茎内陷于环状瘢痕窝内。肛周瘢痕呈周围型增生致肛门开口固定缩小,排便残留。肛门齿...  相似文献   

12.
自制外展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山东省莒南县中医院(276600)李建善,葛树习,李文泉,李风苍我院自1986~1994年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外展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6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13例,女51例;左侧...  相似文献   

13.
顾海平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8-768
先天性骶骨、尾骨部分缺如一例报告顾海平患者,女,54岁。主诉腰骶部酸痛伴双下肢麻木,行走不便几十年,近2年病情逐渐加重,1995年4月26日患者突然双下肢感觉丧失并摔倒在地7~8分钟,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体检:腰部脊柱无畸形,骶部压...  相似文献   

14.
于达银 《中国骨伤》1994,7(6):32-32
蛙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脱位外固定方法的改进江苏连云港务局医院(222046)于达银蛙式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传统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自1985年以来,共治疗35例,其中23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在近数年间内占小儿骨科病房住院病人的13.2%。研究其发病原因对予防先天性髋脱位的发生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不满意原因及水平后脱位的发生和预防。方法:对297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蛙氏位、人体位(human position)石膏固定后观察。结果:此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水平后脱位6例6髋,对治疗影响较大。结论:手法整复蛙氏位或人体位固定是治疗小儿先髋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但并发水平后脱位使患儿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应警惕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内收肌髂腰肌切断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断内收肌及患侧髂腰肌、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切断双侧长收肌、短收肌及患侧髂腰肌 ,术中手法复位髋关节 ,术后三期有限石膏固定。结果  76例 96髋均得到满意复位 ,除 5髋因在外院行牵引闭合复位不成功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外 ,其余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该疗法是治疗 10个月~ 3岁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78~1983年,作者用手法复位改良蛙式石膏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62例,对其中3岁以内的38例(48个髋关节)进行了12~16年的随访,复位成功者47个髋关节,成功率为97.9%,此法证明先天性髋脱位在手法复位后用既固定又活动的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治疗使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通过自我塑型改造恢复了正常的髋关节解剖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象髋脱位一样可有臀纹不对称、下肢缩短、Allis征阳性等体征。X线片显示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近端上移,股骨颈干角不易测量,容易误诊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误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方法]作者在为54例73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实施诊疗中,由于体格、影像检查时的疏忽,导致6例6髋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误诊为髋脱位,并按照髋脱位进行保守治疗。因治疗效果欠佳,经再次认真体格检查、仔细阅读影像资料、注重保守治疗效果等综合分析之后,发现该6例6髋患儿确系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而非髋关节脱位。[结果]总结出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有如下特点:股骨大转子肥大上移;股骨颈短宽低平;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颈与股骨小转子重叠;髋臼指数基本正常;Shenton线连续性尚好;股骨头骺角增大;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晚,发育差。多合并短股骨、股骨弯曲、锁颅骨发育不全、马蹄足等畸形。[结论]股骨头二次骨化中心在出生后6~9个月时才出现,此前判断其是髋脱位或是髋内翻,确实困难。只有正确了解婴儿型髋内翻的临床与X线表现特征,才能正确早期诊断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膀胱镜下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孔拔取双J管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镜下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孔拔取双J管的15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具体操作方法:在小儿膀胱镜监视下,于耻骨联合中点上下腹部皮纹处向膀胱内穿刺置入2.5 mm Trocar,拔出内芯后见尿液由Trocar孔溢出.由Trocar孔插入成人膀胱镜异物钳,在膀胱镜监视下将双J管尾部夹稳后再将其一起拔出.结果 用上述方法顺利取出双J管15例,手术时间平均12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膀胱镜下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孔拔取双J管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