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收集纳入研究的有效率、主要症状(腹泻、腹痛、便脓血、发热)的改善时间和肠镜下黏膜疗效,并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3篇RCTs,总例数1 285例,参苓白术散组659例,单用西药组598例。对比单用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有较高临床疗效(RR=1.17,95%CI[1.13,1.22],P0.001),能明显缩短腹泻、腹痛、便脓血、发热症状的改善时间,其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12.32,95%CI[-14.27,-10.37],P0.001),(RR=-8.06,95%CI[-9.88,-6.24],P0.001),(RR=-9.89,95%CI[-10.77,-9.00],P0.001),(RR=-8.29,95%CI[-9.59,-6.98],P0.001),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RR=0.06,95%CI[0.01,0.40],P=0.004)。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UC的肠镜下黏膜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单用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数目较少,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23-28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 base,搜索纳入比较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对照组与对照组其他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1月7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评估偏倚风险、提取文献基本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s,共70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54例,试验组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肺癌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有效率[RR=1.85,95%CI(1.39,2.45),P0.0001],可改善生活质量[RR=1.85,95%CI(1.39,2.45),P0.0001],可提升中医证候疗效[RR=1.60,95%CI(1.18,2.16),P=0.002],同时可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RR=2.02,95%CI(1.54,2.65),P0.00001]以及腹泻[RR=1.35,95%CI(1.11,1.71),P=0.004]。结论基于以上分析,临床治疗肺癌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中医证候疗效、缓解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化疗不良反应上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报告结局指标较少等缺点,无法全面准确分析治疗效果,还需进行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肺癌临床中西医治疗提供可靠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放疗后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EBSCO数据库、IS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分别检索文献、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然后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5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放疗后肠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5.86,95%CI=(3.53,9.74),P=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研究表明,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改善放疗后肠炎肠黏膜症状疗效明显[OR=5.97,95%CI=(3.40,10.48),P=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研究表明,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改善放疗后肠炎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MD=-1.58,95%CI=(-2.19,-0.97),P=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放疗后肠炎疗效明显,可改善放疗后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黏膜病理,但仍需要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参苓白术散应用于小儿腹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两名研究者在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检索,从建库截止至2021年3月18日,按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西医治疗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参苓白术散加减可提高腹泻患儿的临床总疗效率[RR=1.21,95%CI(1.16-1.27),P<0.00001]和临床疗效愈显率[RR=1.33,95%CI(1.19-1.49),P<0.00001],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治疗小儿腹泻中具有良好疗效,可提高患儿临床总疗效率、临床疗效愈显率,降低不良反应,但在临床服用时应注意服用剂量及服用时间。由于纳入的原始研究数量较少、质量普遍不高,原始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等原因,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原始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郝小萍  杨清芬 《新中医》2003,35(5):34-3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胃肠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因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胃肠副反应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山药、莲子、灸甘草、茯苓、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6例,好转4例。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胃肠副反应多发生于脾胃虚弱患者,用参苓白术散补脾健胃能有效缓解抗结核药物所致恶呕、纳减等胃肠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惠东  苏坤 《山西中医》2007,23(5):22-2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36例予吗丁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95%CI=81.04%~99.28%);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95%CI=65.54%~91.2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3.2774,P=0.0012)。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吗丁啉,其收益OR=0.21(但95%CI跨过1);NNT=6(95%CI=3.06~147.06)。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小儿推拿治疗12岁以下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等7个电子数据库及中国、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系统,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采用偏倚风险评估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对异质性较小的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GRADE证据分级标准评价证据级别。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906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存在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单用[RR=2.70,95%CI(1.57,4.65),P0.05]或联合西药[RR=1.76,95%CI(1.21,2.55),P0.05]对照西药均能增加临床治愈率。单个研究结果也显示,小儿推拿联合参苓白术散或食疗临床治愈率优于参苓白术散[RR=2.35,95%CI(1.51,3.65),P0.05]或食疗[RR=2.70,95%CI(1.09,6.74),P=0.03]单独应用。现有证据不足以对小儿推拿的安全性进行评判。结论小儿推拿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治疗12岁以下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确切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8.
余卓文 《新中医》2004,36(6):17-1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74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在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砂仁、炒白扁豆、山药、莲子、薏苡仁、桔梗、炙甘草),对照组21例按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90.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胃肠副反应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地减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王金雁 《山西中医》2008,24(6):13-14
目的:探讨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内服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对照组内服双歧杆菌,疗程均为5周.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95%CI=82.9%~98.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95%CI=61.6%~86.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22 8,P=0.009 1),有显著差异.结论:以内服痛泻药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优于双歧杆菌,其收益为OR=0.2(95%CI=0.05~0.77),NNT=6(95%CI=3.1~2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d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01月关于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共23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的总有效率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比单用美沙拉嗪对照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总有效率方面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5,95%CI[2.45,4.60],P0.00001);在DAI评分改善分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4,95%CI[-1.71,-0.77],P0.00001);在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改善、症状缓解时间及中医症候评分的数据指标改善方面,实验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24,1.26],P=0.16)。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使Sutherland DAI评分、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中医症候评分的数据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206-214
目的:系统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05月,收集单用或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试验组)对比基础治疗或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各类疾病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8篇RCT,合计9 7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不良反应报告率[RR=0.50,95%CI(0.42,0.6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中,适应证为手足口病[RR=0.31,95%CI(0.18,0.53)]、疱疹性咽峡炎[RR=0.51,95%CI(0.35,0.74)]、上呼吸道感染[RR=0.54,95%CI(0.34,0.86)]、支原体肺炎[RR=0.52,95%CI(0.29,0.93)]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RR=0.43,95%CI(0.20,0.90)]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儿童组[RR=0.46,95%CI(0.38,0.57)]和成人组[RR=0.61,95%CI(0.43,0.86)]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7 d组[RR=0.49,95%CI(0.39,0.61)]和>7 d组[RR=0.54,95%CI(0.37,0.77)]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系统[RR=0.60,95%CI(0.48,0.75)]、血液系统[RR=0.49,95%CI(0.26,0.92)]和皮肤及黏膜亚组[RR=0.41,95%CI(0.27,0.62)]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适应证、适应人群和疗程存在关联性,且不同损害类型之间的不良反应报告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和WF相关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s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8篇RCT,共1210例,多数纳入试验质量不高。Meta分析显示:(1)针灸与西药比较,治愈率RR=1.56,95%CI[1.17,2.08],Z=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纳入8篇RCT,Meta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RR=1.28,95%CI[1.16,1.41],Z=4.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的WMD=-3.02,95%CI[-3.40,-2.63],Z=1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针灸+中药与西药比较,治愈率RR=1.61,95%CI[0.98,2.66],Z=1.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RR=1.18,95%CI[1.05,1.33],Z=2.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的WMD=-4.89,95%CI[-5.93,-3.85],Z=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肯定,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3项(共1 2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血逐水方剂联合西医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有一定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具体表现在临床总有效率[RR=1.16,95%CI(1.11,1.22)]、胸膜增厚粘连率[RR=0.23,95%CI(0.10,0.55)]、胸腔积液吸收时间[MD=-10.07,95%CI(-12.06,-8.07)]、胸腔积液排出总量[MD=684.61,95%CI(372.33,996.90)]、胸膜厚度[MD=-0.53,95%CI(-1.03,0.02)]、中医证候评分[MD=1.15,95%CI(1.03,1.28)]、肺功能[FVC MD=1.04,95%CI(0.55,1.53);FEV1 MD=1.11,95%CI(0.64,1.57);FEV1/FVC MD=6.56,95%CI(3.10,10.02)]、肿瘤坏死因子-α[MD=64.21,95%CI(57.43,70.98)]、转化生长因子-β1[MD=6.53,95%CI(4.45,8.61)]、纤维蛋白原[MD=0.68,95%CI(0.41,0.95)],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RR=0.44,95%CI(0.23,0.86)]及胃肠道反应[RR=0.33,95%CI(0.15,0.73)]。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活血逐水法中药可有效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疗效,降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仍需设计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相关指标的治疗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8个常用数据库,检索参苓白术散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4月20日。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相关文献143篇,最终纳入24篇,共纳入2 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能降低患者空腹血糖(FBG)[加权均方差(MD)=-0.75,95%置信区间(CI)=-0.96~-0.53,P<0.01];降低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G)(MD=-0.79,95%CI为-1.22~-0.35,P<0.01);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MD...  相似文献   

16.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参苓白术散,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病灶吸收、病灶范围、空洞数目、痰菌涂片抗酸染色及痰菌涂阳阴转状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痰涂片抗酸染色评分、病灶范围及空洞数目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痰结核分枝杆菌涂阳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抗结核药物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系统评价斑蝥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搜索斑蝥胶囊辅助治疗NSCL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3个RCT,总样本量1 148例,试验组595例,对照组553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斑蝥胶囊辅助治疗NSCLC可以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RR=1.43,95%CI[1.30,1.58],P0.01)与疾病控制率(RR=1.16,95%CI[1.11,1.22],P0.01);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R=1.56,95%CI[1.27,1.92],P0.01);降低骨髓抑制(RR=0.41,95%CI[0.26,0.66],P0.01)、胃肠道反应(RR=0.46,95%CI[0.33,0.65],P0.01)、肝肾功能损害(RR=0.44,95%CI[0.29,0.66],P0.01)的发生率。斑蝥胶囊辅助治疗NSCLC可以增加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此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及气阴两虚型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用胃复安、施尔康治疗,均30天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及气阴两虚型肺结核患者胃肠道副反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2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统计并比较近期疗效,并观察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RR)为57.14%,疾病控制率(DCR)为76.19%,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对照组RR为31.82%,DCR为68.18%,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期间腹泻发生率为38.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18%(P=0.048);皮疹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在预防和治疗吉非替尼引起的腹泻反应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