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睦  刘志敏 《北京中医》2009,(10):768-770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文献,将84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动态血压参数、眼底病变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与高血压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20例患者做对照。结果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早期表现为痰湿壅盛及肝火亢盛,病程延长则表现为气滞血瘀及肝肾阴虚;痰湿壅盛证及气滞血瘀证的体重指数明显增高;随眼底病变分级的上升,痰湿壅盛、肝火亢盛证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证呈上升趋势;肝火亢盛证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最高;痰湿壅盛证的血脂异常最明显。结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为多见,病程、眼底病变分级、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变化与中医不同证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与证型无直接联系;痰湿壅盛证TC水平较其余三组相比更高(P0.05),其余三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TG、HDL-C在四个证型间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比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具有更高的LDL-C水平;血脂异常组痰湿壅盛证分布最广。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依据之一,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血脂ET NO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水平、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测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经彩色多普勒测试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行眼底检查,行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胰岛素水平在高血压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肝火亢盛证组的胰岛素水平高于其他证型组;总胆固醇在高血压各证型间存在差异,且阴虚阳亢证组的总胆固醇高于其他证型组;眼底病变情况在高血压证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组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阴阳两虚证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高;高血压各证型间在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度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及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H型高血压患者300例,记录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将纳入的病例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等4个证型,统计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的证型分布特点:痰湿壅盛证占的比例最高(49.67%),与其他三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高于肝火亢盛(26.67%)、阴阳两虚(5.00%)、阴虚阳亢(18.67%),其他三型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痰湿壅盛型为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分级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程及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85例EH患者,按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病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SUA)等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证189例(32.3%)、痰湿壅盛证177例(30.3%)为主要证型;年龄与病程变化趋势相同;痰湿壅盛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明显,阴阳两虚型LDL-C升高明显;不同中医证型间SUA水平: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血清CR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EH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血脂、C反应蛋白、血尿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标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NO/NOS系统、内皮素(ET-1)、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4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测定NO、NOS、ET-1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质量指数。结果肝火亢盛证、痰湿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星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iNO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证及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P〈0.01)。NO、NOS、ET-1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的LVMI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EH患者的iNOS水平较高,iNOS表达的降低可能是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痛患者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空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空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空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1):37-3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及与其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26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及高血压病中夹瘀,并将上述分型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型高血压患者均有脂代谢紊乱,而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较其它证型更严重;痰湿壅盛、高血压病中夹瘀的颈动脉IMT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增厚;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高血压病中夹瘀的血清HS-CRP水平较其它证型患者升高;高血压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标准,但各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颈动脉IMT、血清HS-CRP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