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从病机与辨证、治则与治法、方药与饮食将息等方面,解析《景岳全书》有关痰病诊治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景岳全书》痰证诊治内容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病症。张景岳论痰治痰,始终重视人身阴阳的基本观点,对痰证的诊治,重视脾肾、强调补虚治本;善于权变治标,根据痰停部位、痰之性状确定治法、选择方药,且十分重视饮食将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5.
任德权 《光明中医》2008,23(9):1365-1365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为正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谈临床中的无形之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为百病母”,分成有形之疾与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又称内痰,可随气而行,随气滞而凝聚,五脏六腑皆有,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病症。如狂病治以涤痰;眩晕从痰论治;中风化痰为要;肿瘤之因亦寓痰,从痰论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宗修英治疗痰湿证的学术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修英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年,对痰湿的成因、致病特性和诊治颇多见解和经验.对于痰湿证,历代有"顽痰怪症、痰生百病、杂症从痰论"之说.老师认为,痰、湿、饮三者同源,致病特性相近.痰性流动多变、重浊粘滞、易与他邪合病的特点,使痰病病位广泛,病态怪异,症状繁多,寒热虚实错杂转化,病情复杂多变,难辨真假,形成许多疑难病症,老师从痰湿入手治疗,每每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8.
痰证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病、证之一,正如《丹溪心法》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病的范畴从狭义上讲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上的痰不仅包括吐出的痰涎,还包括留在体内的各种痰证、痰饮病变,涉及到脏腑、经络、筋骨、肌肉、皮肤腠理等因痰而生的各种病症。古人经过历代经验总结出风火痰食辨证,对“痰”作了精辟理解,笔者从临床诸师经验中总结出,治痰虽纷杂,但关键掌握三大要素,灵活运用,万病众痰会迎刃而解,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经验之中,寻出治痰规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宗修英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年,对痰湿的成因、致病特性和诊治颇多见解和经验.对于痰湿证,历代有"顽痰怪症、痰生百病、杂症从痰论"之说.老师认为,痰、湿、饮三者同源,致病特性相近.痰性流动多变、重浊粘滞、易与他邪合病的特点,使痰病病位广泛,病态怪异,症状繁多,寒热虚实错杂转化,病情复杂多变,难辨真假,形成许多疑难病症,老师从痰湿入手治疗,每每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0.
曹世宏诊治“慢阻肺”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凯 《江苏中医》1995,16(11):5-6
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曹世宏教授对此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其临床治疗特点:(1)豁痰泄浊,以通其气;(2)清化宣散,继祛其邪;(3)燥湿健脾,以顾脾胃;(4)清养肃肺,以善其后;(5)益气生津,以固其本。治疗中着眼于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1.
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症方法很多,有中药、西药,有内治、外治,本科近年来采用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该症总的病因病机是郁怒伤肝,肝郁痰凝或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以致肝脾两伤;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湿互结所致。  相似文献   

12.
论“因痰致痛”与“祛痰蠲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论述了因痰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痰阴气机,妨碍脏腑气化,阻碍血脉畅行;但内阻之痰随体内阳气盛衰而有寒化、热化之别。因痰致痛,病位广泛,见证多端。因痰致痛以肿、胀、顽、着、硬、移、苔腻、脉滑为主要临床特征,进而提出了因痰致痛的诊断要点,历述了法痰蠲痛十法,并举例说明常见痛证治痰的古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呆从痰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呆从痰治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430014)张觉人清·陈士铎认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辨证录》)。而今所称“阿尔采默性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也大多从痰而起,因痰生变,由痰致呆。因之,着眼于痰治呆,颇多心得。痰为浊邪因风...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医痰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朱曾柏(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痰,中医分成两大类,一类由咳吐、咳咯而出,辨识诊治均不难,称之为外痰或狭义之痰;另一种是可以停滞、凝聚在机体上下内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经络中的病理产物(当然也可先其所主,因病而...  相似文献   

15.
小儿哮喘是一顽疾,反复发作,发时患儿喘鸣倚息,痛苦非凡。我院儿科陈寿春老医师根据《证治汇补》“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的理论,结合自己数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诊治中,对辨证,立法,选方,投药等均有其独特之处。现将陈老诊治小儿哮喘的经验整理如下: 哮因痰成发必达痰:哮喘是一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迫促,喉间有痰鸣声响为其主证,是以“气促喉中作水鸡声”而有别于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热痰证辨析丁德正河南省社旗县朱集卫生院精神科(社旗473311)热痰证在精神疾病临床较为多见,尤其是具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及阳性思维形式障碍的阳性症状者。《叶选医衡·痰论》谓其形成“有因热而生痰者,热则熏蒸津液而成痰;亦有因痰而生热者,痰则阻...  相似文献   

17.
正文:吴焕林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发扬了邓教授的五脏相关学说,并牵头建立中医痰证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痰证的中医诊断。吴焕林教授在运用中医药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痰关系密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吾师从痰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发表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腺瘤和癌)文献,总结目前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辨证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从1979-01—2008-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文献,统计其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总结出常见证型和药物;分析证候要素,确定该病证候的主要病势虚实和脏腑病位因素;将方剂和药物按功能、归经归类,比较恶性和良性甲状腺肿瘤治疗用药的异同,总结甲状腺肿瘤中医治疗用药特点和常用治法。结果:共得证型41个,其中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气滞痰结、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和痰气瘀结证最为常见,占53.06%;证候病机以实性为多,占87.77%,主要是气滞、痰浊、血瘀、火热,虚性很少,仅占12.23%,主要是气血阴虚;证候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脾。共用方剂200首,成方归为5类,以祛痰剂、理气剂和清热剂为主,自拟方多按清热化痰、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治法进行组方。共得中药242味,按功能归为20大类,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类药物最为常用,占81.45%,化痰药为第一位,清热药夏枯草是使用频次位最多的药物;药物主要归肝经、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胆经,占93.73%。结论:甲状腺肿瘤证候以实性多见,要注意对气滞、血瘀、痰浊、火热及气血阴虚病机辨证;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是其常用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9.
痰证论治当审因察源,视其缓急,知其所变,详审虚实,标本兼顾,立则施法,遣方用药,宜知常达变。审因可燥湿、清热、温阳、熄风、润燥、消食以化痰;察源应以健脾、补肾、理肝、宣肺为关键;势急则涤、逐、攻、泻,势缓宜消、化、宣、散;随其所变施以活血、行气、通络、散结、达膜、开窍等法,务使痰生无源,痰滞无所,痰浊畅出,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20.
我业医三十余载,所诊治过的痛症患者中,因痰致痛者屡见不鲜。元贤中阳老人尝云“痰之为物,随升降,无处不到……为寒热肿痛,或心下寒痛如冰,或骨节刺痛无常”《医述》。凡痰到之处,气血被其阻滞,“不通则痛”,痛症由生。今撷四案于兹,以求教于同道。1风痰致颊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