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现状,为家庭病床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家庭病床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对家庭病床新建床位、开放床日数、撤床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建床数呈上升趋势,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年龄≥70岁居多,家庭病床月均费用为400~450元.2009年至今已开展18项上门适宜技术服务.家床医师共1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主治医师8人、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2人、年龄≤35岁7人.结论:本社区家庭病床发展良好,但家床舒缓疗护存在不足,费用药占比例偏高,中医全科医师不足.  相似文献   

2.
总结奉贤区庄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5年5月开展的居家舒缓疗护工作。针对工作开展背景及32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社区医护患比例及居家舒缓疗护方式,并提出目前针对基层社区居家舒缓的一些建议。首先,可以建议舒缓疗护患者事先立好“预嘱”;其次,针对社区居家舒缓疗护的相关工作迫切需要完整的政策、法律以及经济支持。再者,最重要的是加强整个舒缓疗护团队的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生命价值以提高从事此项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华泾镇社区居民对舒缓疗护(即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自编的舒缓疗护认知调查表对华泾镇250名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平均得分为((3.92±2.05)分.学历高组好于学历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1~70岁年龄组的认知好于≤40岁组和≥71岁组.社区居民普遍能够接受生命末期的舒缓疗护,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舒缓疗护服务持赞成态度.结论:社区居民对于舒缓疗护的认知水平较低,但对舒缓疗护普遍接受.今后要加强居民的宣传教育,使舒缓疗护为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上海医药》2015,(4):4
2012年,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幸成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舒缓疗护工作的18家试点单位之一,在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舒缓疗护服务方面先行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心舒缓疗护病区设置在拥有空中花园的三楼,拥有10张病床。病区配备了评估谈心室、活动室、沐浴室、家属陪伴告别室以及进、出的两部电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温暖的色调、轻柔的音乐、游曳的金鱼、温馨的宣传版面无不体现出对临终患者无限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沈彩芳  曹燕亚 《上海医药》2012,33(16):35-37
目的:比较居家舒缓疗护与传统社区护理模式对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临终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社区居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居家接受"舒缓疗护"护理服务,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分量表评分和总分均无明显差异;②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干预后两组比较5个功能量表P<0.01,症状子量表P<0.05.结论:居家舒缓疗护模式对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很大意义,较之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舒缓疗护服务可利用的资源。本研究通过对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舒缓疗护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舒缓疗护工作的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条件的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舒缓疗护的4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满足老年护理需求的适宜服务项目,进一步将健康管理延伸至整个社区.方法 以网上敬老院和日托中心为平台提供全科护理服务模式,扩展到为社区其他人群提供全科护理服务.结果 全科护理模式将健康管理延伸至家庭和社区,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社区居家智能养老模式目前还不够成熟.结论 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居家宁养的认识和需求。方法我社区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发现恶性肿瘤晚期患者235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或细胞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男119例,女116例,年龄17~75岁,平均(50.4±6.4)岁。其中生殖系统28例,呼吸系统124例,消化系统78例,血液系统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排除神志紊乱,意志不清或不能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者。共发放问卷140分,收回126份,有效121份,有效率96.1%。结论医护人员应广泛通过广播杂志电视讲座?等形式宣传居家宁养知识。家属对癌症患者照护的专业知识少,培训需求高。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全科团队提供服务、家庭参与的居家宁养服务模式,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期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即临终关怀)的认知度和态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查阅中的量表修改而成《肿瘤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认知度调查表》对我社区范围内300名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于舒缓疗护态度的影响。结果 1本组研究中,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的认知度平均得分为(64.14±11.73)分,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文化程度高组认知度平均得分要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组,41~70岁年龄组的认知度明显高于≤40岁组和≥71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态度调查中,总平均分(79.82±13.77)分。结论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对舒缓疗护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其中文化程度与年龄是影响舒缓疗护认知度的重要因素;肿瘤患者及家属普遍能够接受舒缓疗护,在今后的工作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舒缓疗护的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因医学水平所限,许多患者出院后会遗留部分健康问题需要居家治疗护理,特别是老年人、慢性康复期患者等特殊群体,更加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居家服务[1]。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科知识与技能,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并改善其预后。我院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自2019年3月开始在医院周围3个社区居民中健全综合医疗管理信息平台,对社区居民实施动态管理,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该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医院人力资源,为附近居民提供居家延续性医疗护理,将规范化、专业化的照护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家庭,以期为完善居家医疗服务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INTRODUCTION: The home administration of ipecac syrup remains a recommendation in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ediatric poisonings. A common challenge for poison specialists is how to approach the situation when ipecac syrup is indicated but not kept in the home.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or not ipecac syrup can be administered and produce timely emesis in this situation. METHODS: Over a 6-month period,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if ipecac syrup can be administered in a timely manner when it is indicated but not available in the home. Cases where ipecac syrup was indicated but not kept in the home were included if parents stated that they could obtain ipecac within 15 minutes. Timel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onset of emesis were defined as < 30 min and < 60 min, respectively. RESULTS: During our study 14,603 human exposures were evaluated; ipecac syrup was recommended by a poison specialist in 75 cases, and 25 of these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Ages ranged from 1 to 6 years. The mean time to administration of ipecac from exposure time was 40 min (SD +/- 14 min). Administration of ipecac syrup occurred in < 30 min in 20% of the cases. The mean time to first emesis from exposure was 58 min (SD +/- 13). Initial emesis occurred in < 60 min in 36% of the cases. CONCLUSIONS: Ipecac syrup was rarely recommended by our center and was frequently unavailable when it was recommended. Ipecac syrup often could not be administered in a timely manner because it was not kept in the home. Parent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ho have a significant ingestion should not be referred to purchase ipecac syrup.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