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T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 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和体重质量增加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然而西格列汀在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方面效果优于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效果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14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及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个月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的LDL-C、UAER、FBG、Fib、HbA1c、Cr、ALT、ISI、H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吡格列酮治疗组。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降脂,改善体重指数的作用。方法:收治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4例,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二甲双胍,疗程12周。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8.5%,对照组达标率62.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MI、TG、TC、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BMI,联合应用于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g/d,分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d,1次口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d,分3次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6周.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值得临床借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行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探究最佳用药方式。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血糖水平下降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刘妙张翔 《吉林医学》2014,(17):3700-370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接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29例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治疗。疗程12周,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R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FPG、餐后2h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此作用优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迮建成 《吉林医学》2015,(3):408-40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低于吡格列酮,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二甲双胍低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6.
沈丽新  吴强鹏 《重庆医学》2007,36(18):1861-1862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加用诺和锐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5例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之前未用过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受试前4周调整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剂量为FBG6.5~7.5mmol/L,PBG-2h 8~10mmol/L.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另一组在口服药的基础上于早餐和晚餐前加用诺和锐30R,治疗12周.观察患者FBG、PBG-2h及HbA1c的达标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加用诺和锐30R组患者的FBG、PBG-2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口服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基础上加用诺和锐30R能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g/d,分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1次口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g/d,分3次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6周。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吡格列酮组64例与二甲双胍组64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2)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每次25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每日1次,每次1片。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6.4±1.2)mmol/L比(7.9±1.2)mmol/L,(9.3±1.4)mmol/L比(10.7±1.5)mmol/L,(1.8±0.4)mmol/L比(2.1±0.4)mmol/L,2.2±0.3比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二甲双胍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