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围化疗期心理痛苦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围化疗期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围化疗期给予基于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痛苦程度[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心理痛苦温度计(DT)]、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3.33%,与对照组患者的61.33%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33%(P﹤0.01)。结论 基于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化疗期,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陈晓夏  郑振东  杜成 《肿瘤学杂志》2018,24(12):1201-1205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前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61),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20±3.01 vs 22.63±3.98,t=6.822,P<0.001),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的抑郁和生活质量,专业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敏  戴成燕  丁平  闫睿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31-2435
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TC(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7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予以TC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妥珠单抗治疗。统计两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亚群、糖链抗原125(CA125)、TPS水平及生存质量(KPS)评分。采用方差、卡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44.44%较对照组2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32.10±3.46)IU/ml]、TPS水平[(263.41±53.84)IU/ml]低于对照组[(38.59±2.39)IU/ml,(355.26±47.84)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91.06±3.85)分]高于对照组[(85.49±5.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9.22±1.37)个月较对照组(15.43±1.35)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TC化疗同时,加用曲妥珠单抗,可明显提高化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A125、TPS水平,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且未增加免疫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焦虑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48例,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和观察组(n=48例,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与黛力新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2个月评估,心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反应一氧化氮(NO)、血清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心理、独立性、环境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黛力新口服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焦虑及应激反应,提高其化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膜瘤相关蛋白(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到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两组护理前肩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护理后,在肩关节的活动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为(14.39±2.22)分和(19.30±3.19)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31.28±4.29)分和(32.00±3.89)分(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疼痛、身体形象、未来前景等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晚期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 瘤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4例晚期肺癌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食普通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α 及 α⁃1 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134、 0.692、⁃0.412、0.226,P=0.436、0.446、0.245、0.340、0.410),治疗2周后观察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均 显著优于对照组(t=3.566、9.833、3.951,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疲乏总分为(22.07±3.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12±3.13) 分;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疲乏方面评分(9.93±4.31)分、情感疲乏方面评分(6.11±2.36)分、认知疲乏(6.03±3.22)分与对照组躯体疲乏 方面评分(12.25±3.77)分、情感疲乏方面评分(9.84±2.79)分、认知疲乏(9.03±1.9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为(191.22±5.39)分,明显高于 对照组(150.88±6.27)分;观察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为(48.17±10.62)分、心理功能方面评分为(58.24±2.3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 (46.55±2.16)分、物质生活评分为(38.36±4.88)分与对照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为(40.95±12.31)分、心理功能方面评分为(41.45± 1.7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7.24±3.79)分、物质生活评分为(31.24±5.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 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有效提高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癌性疲乏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后个体化饮食指导对下肢手术患者康复质量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术后个体化饮食指导。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指导前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QOL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个体化饮食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分别为(84.7±8.0)分、(81.5±1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8.2)分、(72.6±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饮食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9.8±3.1) 分、(22.1±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4.5) 分、(31.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分别为(50.3±5.4)分、(30.7±5.0)分,均显著高于个体化饮食指导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后个体化饮食指导可有效提高下肢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缓解心理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患者94例,PS评分均为0分~1分,1:1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顺铂,干预组患者增加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SAS以及SDS评分,并在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SAS评分为(22.19 +7.84),明显低于治疗前(42.06±1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1,P<0.05),对照组的平均SAS评分为(41.76±9.58),与治疗前(45.59±14.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两组比较干预组的平均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46,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平均SDS评分为(25.49±6.12),明显低于治疗前(46.15±1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90,P<0.05);对照组的平均SDS评分为(43.72±14.67),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干预组的平均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18,P<0.05).干预组患者首次化疗结束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得分为4-5分的明显高于对照组(x2=29.7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进行化疗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8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放疗中断率、化疗完成次数及放疗剂量达40Gy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的放疗中断率为2.3%(1/43),对照组为18.6%(8/43),P=0.03;营养干预组完成化疗周期数为4.0±0.98,对照组为3.3±1.28,P=0.005;放射剂量达40Gy时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给予以紫杉或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体CIK细胞治疗,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均给予内分泌治疗,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行胸壁和区域淋巴结放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EORTC)制定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BR53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功能领域方面,治疗组患者在CIK细胞治疗后3和6个月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3.43±14.87)分和(88.55 ±11.62)分,均高于基线值[(74.83±13.82)分,均P<0.05)];总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30±19.09)分和(89.68-10.81)分,均高于基线值[(77.72±21.05)分,均P<0.05].症状领域方面,治疗组患者的疲倦和恶心呕吐评分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随访3和6个月时,恶心呕吐评分分别为(26.67±22.56)分和(21.47±21.06)分,均低于基线值[(33.31 ±27.07)分,均P<0.05].治疗组患者在CIK细胞治疗后3和6个月对未来担忧评分分别为(47.56 ±30.84)分和(42.33±26.95)分,均低于基线值[(57.41 ±30.63)分,均P<0.05)];治疗副反应评分分别为(31.95±27.52)分和(23.72±22.87)分,均低于基线值[(40.56±26.28)分,均P<0.05)];上肢肿胀评分分别为(45.26±25.42)分和(36.61±20.51)分,均低于基线值[(55.11 ±22.82)分,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随访3和6个月时,上肢肿胀评分分别为(44.85 ±28.94)分和(38.64 ±23.68)分,均低于基线值[(53.26±23.84)分,均P<0.05];在随访6个月时,脱发评分为(24.18±22.66)分,低于基线值[(35.92±22.08)分,P<0.05].治疗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总生活质量、疲倦、失眠和对未来担忧情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回输CIK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下肢酸胀疼痛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可耐受,对症处理后缓解,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用药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首次乳腺癌化疗患者90例,年龄35~60岁,分为干预A组,干预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化疗前1周分别测定各组生命质量。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化疗过程中不做干预,首次化疗前1周对干预A组,首次化疗后l周对干预B组进行个体化用药教育。对各组末次化疗结束后1周用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FACT—B)对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生命质量差异。结果化疗后干预A组、B组在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正确用药、合理饮食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化疗完成并随访结束后对其生命质量进行比较,干预A组、B组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的质量评分(总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而A组与B组问除生理状况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四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总分方面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干预A组、B组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等方面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个体化用药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精神心理状态与症状困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1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的症状困扰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精神心理评估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和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FACIT-SP);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症状困扰对其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困扰得分为(19.94±5.78)分,精神心理健康得分为(50.68±10.64)分,其中FACT-B得分为(16.85±4.75)分,FACIT-SP得分为(33.83±8.33)分。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症状困扰得分≤18分患者相比,得分>18分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得分降低了5.15分(P=0.01);与家庭年收入<5.0万元患者相比,家庭年收入为(5.0~7.9)万元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增加了9.46分(P<0.01),家庭年收入≥8.0万元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增加了5.92分(P<0.01);与肿瘤分期Ⅰ期患者相比,Ⅱ期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得分降低了2.62分(P=0.02),Ⅲ期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得分降低了4.98分(P<0.01)。结论症状困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解决患者的症状困扰,可改善其精神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综合心理干预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单盲试验研究方法,将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诊断标准、初始(诊断抑郁症后第1次评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得分≥20并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87例女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病例治疗方法相同,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46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由心理咨询师参与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HAMD抑郁量表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分别于初始、第4周末和第6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评价,并根据患者完成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脱漏率评价其遵医行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组第6个月末FACT-B总分和各领域得分与初始及对照组第6个月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间术后辅助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脱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1P=0.042,χ2=4.586P=0.032)。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适合乳腺癌患者各种治疗相对集中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8.4±5.7)分和(33.6±5.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四种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8.2±5.2)、(93.1±16.5)、(103.2±16.6)和(37.3±4.5),手指爬墙高度为(35.2±4.3)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并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Limited data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in Lebanon and the Arab region in gener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Arab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with reference to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March 2014, who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s of Naef K. Basile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Medical Center (AUBMC) from November 2015 till December 2016. An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utilizing two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FACT-B).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ight predict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median age 53.5±10.4 years). Most were assessed 3 to 5 years (68.7%) after initial diagnosis and had undergone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ation, or hormonal therapy (97.3%, 79.3%, 80.7% and 86.0%,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total HADS score was 10.0 ± 8.0, with approximately 41.3% of study participants having abnormal scores on the anxiety subscale and 24.7% on the depression subscal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otal HADS score were nationality and level of education (p=0.001, p=0.001 respectively; R2=0.181). Participants who were Iraqi, had stage IV disease, had a household monthly income below 1000 USD, or had received chemotherapy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FACT-B scores, these being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HADS scores (rs= -0.73, p=0.001). Conclusion: There is a vital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zed interventions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programs tailored to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the Levant reg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保乳术与非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190例(保留乳房手术102例,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88例),用FACT-B(4.0)中文版收集资料,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术式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保乳组与非保乳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拄1.12,P=0.265)。各领域得分的比较中,保乳组社会/家庭状况领域得分高于非保乳组(t=2.34,P=0.021)。[结论]保乳组与非保乳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但保乳组在社会,家庭状况和体像方面优于非保乳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念认知治疗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觉知状态、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正念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正念组患者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比较两组患者的觉知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AAS、PQSI、SAS、SDS评分,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AAS评分、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SAS、SDS、PQS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正念组患者MAAS评分、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高于常规组患者,SAS、SDS、PQSI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认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觉知状态、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诊断、治疗到康复整个过程中,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会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对可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不同阶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2013 01-01-2014-12-31新余市人民医院101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为实验组,分别于术前期、术后放化疗期和康复期3个阶段进行调查;同期从社区征集健康女性志愿者101例,在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方面与实验组匹配.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基本资料、疾病情况等项目)、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OWB)、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FACT-B)、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被调查者一般情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及比较分析.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结果 实验组术前期焦虑得分为4.5±3.3,术后放化疗期为4.9±3.8,康复期为4.1±3.0;术后放化疗期得分最高,各期均较对照组的2.7±3.2高,P=0.007.实验组术前期抑郁得分为2.9±3.4,术后放化疗期为4.2±3.8,康复期为2.5±2.9;术后放化疗期得分最高,各期均较对照组的2.0±2.6高,P=0.005.实验组术前期幸福感指数得分为10.6±2.3,术后放化疗期为10.4±2.6,康复期为11.2±2.3;术后放化疗期得分最低,各期均较对照组的12.2±2.8低,P=0.006.实验组术前期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10.7±15.1,术后放化疗期为95.3±18.1,康复期为108.4±16.7;术后放化疗期得分最低,各期均较对照组的121.02±2.49低,P=0.007.结论 乳腺癌患者较健康女性的焦虑、抑郁水平高,幸福感指数较健康女性低,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期焦虑及抑郁水平最高,幸福感指数最低,且生活质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晚期卵巢癌行热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O)、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本院300例晚期卵巢癌行热灌注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晚期卵巢癌行热灌注化疗患者QLQ-C30总分为(66.28±17.72)分,FACT-O 总分为(94.07±8.80)分,SPBS总分为(39.82±7.61)分;NRS评分为(5.68±1.24)分,SSRS得分为(23.96±6.57)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和疼痛与生活质量相关(r=0.807,0.458,0.604)。结论 晚期卵巢癌行热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自我感受负担、疼痛及社会支持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疗与再次化疗时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QLQ-BR53来测定初次与再次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所得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①在一般生存状况中(QLQ-C30),两组患者相比,再次化疗患者在物理症状、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上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乳腺癌特定生活质量比较中,再次化疗患者在性功能、性乐趣、系统疗法副作用、手臂症状及脱发引起的烦恼方面与初次化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再次化疗时生命质量低于初次化疗时,再次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非不可避免,提高手术质量,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改善化疗支持治疗,适当的心理治疗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