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淼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62-216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96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分析造影剂对行PCI治疗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中,发生CIN 38例(CIN组),未发生CIN158例(非CIN组),CIN的发生率为19.4%;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1.0 ml/s)5例(13.2%),左心功能不全(LVEF<40%)16例(42.1%),与非C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 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第八医学中心心内科的702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终点事件是CIN的发生,分别统计581例非CIN组及121例CIN组的描述性资料,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列地尔对入组患者发生CIN的作用。结果依据血清肌酐(SCr)在使用造影剂后72 h内浓度变化情况,将所纳入患者分为CIN组及非CIN组。根据相关变量建立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数、收缩压为CIN的危险因素,男性及使用前列地尔为CIN的保护因素。结论预防性地使用前列地尔可能对降低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CIN的发生率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 ~ 72 h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对其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6.5%(13/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与CIN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雌二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绝经后女性130例,分为研究组(65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65例无冠心病女性)。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LVEF、LVEDd、LVEDP、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影响,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血浆雌二醇水平降低。血浆雌二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血浆雌二醇水平能发挥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E_2)水平与冠心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8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82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36例非冠心病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压(LVEDP)、E_2、NT-pro BN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_(12)及血脂检测结果;比较A组中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冠状动脉评分患者的LVEF、LVEDD、LVEDP、E_2及NT-pro BNP检测结果。结果 A组LVEF显著低于B组,而LVEDD、NT-pro BNP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VB12、FA及HDL低于B组,而Hcy、TG及TC高于B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的增加,绝经后冠心病患者LVEF、E_2水平显著下降,而LVEDD、LVEDP及NT-pro BNP水平显著上升(P0.05)。随着冠状动脉评分的增加,绝经后冠心病患者LVEF、E_2水平显著下降,而LVEDD、LVEDP及NT-pro BNP水平显著上升。E_2水平与HDL-C、维生素B_(12)及FA之间呈正性关系(P0.05),与NT-pro BNP、LDL-C、Hcy、TC及TG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体内E_2水平明显降低,E_2可能通过影响体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进而参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 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 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PCI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扩张,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靶血管直径及狭窄程度、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出院时、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SV、LVEF高于对照组,靶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PCI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造影剂对不同肾功能患者的影响,并分析围术期水化疗法整体护理对造影剂肾病(CI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8例接受冠状介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前肾功能将患者分为539例肾功能正常的A组及299例肾功能不全的B组,对比两组术后24小时内CIN的发生率。同时随机将A组分为A1组与A2组,将B组B1组与B2组。A1组及B1组围术期接受水化常规护理,而A2及B2组围术期接受水化整体护理。分别对比A1组与A2组及B1组与B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B组CIN发生率18.00%,明显高于A组的4.60%(P<0.05)。同时A1组与A2组间及B1组与B2组间术前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术后24h后,A2组Cr及BUN升高明显低于A1组,B2组Cr及BUN升高同样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者接受冠脉介入造影后更易发生CIN,而整体化水化疗法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 a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老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128例,随访其术后1 a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PCI术后患者共128例,年龄在65~77岁之间,平均(75.7±6.8)岁;男性患者73例,占57.0%。术后1 a患者随访率为98.4%,术后1 a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5%,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HR=1.619,95%CI:1.047~2.505,P=0.022)、不稳定型心绞痛(HR=2.905,95%CI:2.222~3.799,P=0.007)是术后1 a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HR=0.117,95%CI:0.051~0.276,P0.01)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HR=0.379,95%CI:0.158~0.911,P=0.003)则是术后1 a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加强PCI术后充分药物治疗,可在PCI手术基础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1 a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36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充分水化治疗组、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检测所有患者PCI术前以及术后第2、3天的血肌酐水平。结果 360例患者中15例发生CIN(4.16%),充分水化治疗组4例(3.33%),常规治疗组11例(9.17%),中药治疗组0例。充分水化治疗组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CIN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充分水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能降低PCI造影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以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 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价值,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照病情分级不同又可分为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Ⅰ级患者20例,NYHAⅡ级患者22例,NYHAⅢ级患者27例,NYHAⅣ级患者2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心功能正常人群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两组NT-pro BNP与hs-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时NTpro BNP[(2 178.64±14.28)pg/ml]与hs-CRP水平[(8.43±2.94)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0.58±35.72)pg/ml、(3.15±1.2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YHAⅠ级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与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病情分级患者治疗后NT-pro BNP与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病情分级程度越高,2指标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A组),72例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B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及治疗前hs-CRP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 BNP与hs-CRP联合检测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分级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凌凌 《职业与健康》2012,28(6):650-6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年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55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组)45例。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及PCI术后48 hBNP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BNP的关系、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以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A组BNP水平高于B组(108.8±44.3 vs 83.1±28.9 pg/ml,P<0.01)。A、B 2组术后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8±44.3 vs 78.7±27.7,P=0.000;83.1±28.9 vs 65.1±20.9,P<0.01)。Gensini积分与术前BNP水平正相关(r=0.484,P<0.05)。术后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85.1 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并与BNP≤55.0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改善后BNP水平明显降低。术后BNP水平越高,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评价冠状脉动脉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动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HDCP患者,按照心功能级别不同把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127例为正常组,Ⅱ、Ⅲ、Ⅳ级共50例为异常组,对比心功能不同级别NT-pro BNP水平、病情不同程度NT-pro BNP水平,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两组左室舒张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基本临床表现主要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子痫抽搐、呼吸困难等;在不同级别心功能NT-pro BNP水平对比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P0.05),且随着心功能异常级别的增高NT-pro BNP水平逐渐升高;在不同程度病情NT-pro BNP水平对比上,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59,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NT-pro BNP水平逐渐升高;在不同时期正常组和异常组NT-pro BNP水平对比上,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早期妊娠、晚期妊娠、产后3个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异常组两组左室舒张功能比较,早期充盈峰(E)、晚期充盈峰(A)、E峰速度时间积分(EVTI)、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T-pro BNP水平动态监测能够反映不同时期HDC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心功能受损程度,且随着心功能异常级别的增高NT-pro BNP水平升高,患者病情可能越重,越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可在临床上应用NT-pro BNP水平动态监测HDCP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预后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2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收集PCI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0%(67/268),主要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为主。预后不良组≥70岁、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病变血管≥3支、心功能分级≥Ⅲ级及支架安装数≤1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于预后良好组,血清hs-CRP、cTn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532,95%CI:2.396~4.669)、高脂血症(OR=2.959,95%CI:2.052~3.867)、心功能分级≥Ⅲ级(OR=4.870,95%CI:3.509~6.230)、支架安装≤1个(OR=3.931,95%CI:2.810~5.053)、hs-CRP(OR=2.527,95%CI:1.629~3.425)及cTnI(OR=5.181,95%CI:3.638~6.724)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后,其近期预后效果较差;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24例)和未发生组(76例)。随访1年,详细记录1年间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两组心脏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c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游离脂肪酸(FF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并分析心脏生化标志物对AMI的短期预后价值。结果 100例AMI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4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76例;发生组cTnl、NT-pro BNP、CK-MB、hs-CRP、DD、FFA、PCT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l、NT-pro BNP、CK-MB、hs-CRP、DD、FFA、PCT均为影响AMI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MI短期预后不良组各项心脏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可将各指...  相似文献   

19.
充分水化治疗对造影剂肾病防治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分水化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63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充分水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检测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第2、5d的血肌酐水平。结果充分水化治疗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大量静脉补液充分水化治疗安全、易行,可显著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急诊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5),LVEF、6MW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 05);观察组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生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心血管事件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