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9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92例,成功率达到95.83%,造影成功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其中对62例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86枚,成功治疗患者60例,成功率达96.77%。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是安全可行的,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余英荪  胡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51-55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A组37例行PCI术;B组41例行DES和BMS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资料录入数据库,电话随访出院后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37例患者置入支架51个,术后l周内复查心电图、血小板和心肌酶等血清学指标监测,未及异常;随访6月,症状完全消失35例(94.6%),再发心绞痛1例,支架内狭窄1例,再次狭窄率为2.7%,PCI治疗组较DES及BMS治疗组发生病灶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在冠心病患者可使患者及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风险及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观察组(≥75岁)与对照组(<75岁),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情况、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后植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MSCTA,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照.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MS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9.20%、准确度为99.14%、阳性预测值为91.55%、阴性预测值为99.87%.4例冠状动脉支架后植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另有38例发现心肌桥,5例冠状动脉解剖变异,1例冠状动脉瘤,1例血管畸形.结论 MS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与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多支病变冠心病416例,剔除合并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合用普通支架者,随机分为两组:Cypher支架组210例,TAXUS支架组206例,支架置入前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表明两组PCI手术成功率、平均支架置入数(3.24±1.25比3.19±1.38枚/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随访(19.5±8.9)个月,两组总随访率、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无事件存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ypher支架组比较,TAXUS支架组术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0%比0.5%,P>0.05)。用QCA测量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MLD),节段内MLD、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及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置入Cypher和TAXUS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均能达到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远期临床疗效好的结果,两者疗效及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对 3 2例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 ,其中 7例狭窄 >90 %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全部手术获得成功 ,PTCA和支架术术后即刻残余狭窄均 <2 5 % ,狭窄程度减轻均 >70 % ,术后有关血管远端血流灌注均达TIMI3级。结论 PTCA和支架术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 ,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可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883-887
目的:探讨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为冠脉多支病变,住院诊断考虑为稳定型心绞痛,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通过CAG指导的PCI治疗组(CAG组)及通过FFR指导的PCI组(FFR组)。在FFR组,当FFR≤0.80时,行支架植入干预治疗,而在FFR>0.80的情况时,不考虑行支架植入治疗。所有入选的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都采取最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观察终点为1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在内的全体事件。结果:CAG组与FFR组平均病变数分别是(2.79±0.73)支和(2.83±0.56)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人平均使用支架的数量为(2.76±0.78)个和(1.45±1.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20%和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冠脉多支病变中,FFR组支架使用量明显减少,且可使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心绞痛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预扩张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结果46例患者置入50枚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残余狭窄〈5%,随访3~18个月,无心绞痛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效果满意,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爱克塞尔支架EXCEL,山东吉威公司)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EXCEL支架51个,病变长度12~41mm,平均(21.2±4.3)mm,术前病变狭窄程度(82.9%±8.5%);血管直径(3.00±0.75)mm。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4.8%±2.3%),支架覆盖病变完全,支架近、远端无夹层,血流TIMI3级。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MACE发生。长期随访无死亡病例发生,2例再次发作心绞痛,其中1例再次接受PCI治疗。28例于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7.14%。结论:国产EXCEL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余洋 《中国基层医药》2014,(7):1021-102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最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于I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CAG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CAG诊断确诊率为95.38%,与心电图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实用而可靠,并发症少,是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叶海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2-1613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EC)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7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DEC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DEC检查阳性45例,其中CAG阳性35例,阴性10例。DEC检查阴性33例,其中CAG阴性25例,阳性8例。DEC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8.4%(35/60),特异性为44.4%(8/18),阳性预测值58.4%(35/60),阴性预测值44.4%(8/18),预测准确性为55.1%(43/78),假阳性率为55.5%(10/18),假阴性率为41.6%(25/60);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DEC假阴性。结论:DEC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检查,与冠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吴泳昕  黄春涛 《云南医药》1997,18(5):326-327
本文就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78例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33%;冠状动脉1支或1支以上狭窄大于80%者,运动试验阳性率为100%;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活动平板阳性率呈正相关,与运动功量等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严山  田晓沂  张学锋  李江津 《中国医药》2013,8(8):1045-1047
目的 探讨老年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根据踝臂指数分为踝臂指数≥0.9组(72例)和踝臂指数<0.9组(26例).评价踝臂指数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踝臂指数与不同病变支数的关系以及踝臂指数对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踝臂指数<0.9组与踝臂指数≥0.9组的SYNTAX评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YNTAX评分:(26±8)分比(12±6)分,左心室射血分数:(46±9)%比(54±10)%,均P<0.05].②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踝臂指数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598,P=0.001),即踝臂指数越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狭窄程度越重.③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例数分别为8、33、29、28例,踝臂指数分别为1.02 ±0.19、1.01 ±0.19、1.03±0.09、0.81 ±0.16.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踝臂指数低于无病变、单支病变和2支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的踝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置信区间(CI):0.668~0.829,P<0.01],以踝臂指数<0.9作为截断值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78.5%)和敏感性(67.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踝臂指数<0.9、左心室射血分数是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优势比(OR)=3.004,95% CI:2.001 ~6.007,P=0.022;踝臂指数<0.9:OR=1.624,95% CI:1.091 ~3.067,P=0.035;左心室射血分数:OR=2.185,95% CI:2.042~5.815,P=0.016].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踝臂指数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43-304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结果多支病变占73.9%。89例复查冠脉造影,发现再狭窄率为23.5%;其中,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35.2%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糖尿病病例数量、支架长度以及支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糖尿病、支架总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204例。比较2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TG、LDL—C水平较不合并糖尿病者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下降[合并糖尿病者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2.86±0.61)mmol/L、(3.42±0.53)mmol/L、(1.05±0.12)mmol/L;不合并者分别为(1.80±0.41)mmol/L、(2.74±0.21)mmol/L、(1.75±0.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血脂异常者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病变均增多。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明显紊乱,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2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95例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者女性患者较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者比例较高,冠脉造影多支血管病变较常见。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者多支血管病变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