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春灵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69-3271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为基础资料,计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结果:2005年该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4‰、7.92‰和9.06‰,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5.8%和23.5%;2005年区域城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82‰、7.43‰和8.3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6.4%和22%;区域农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6‰、8.18‰和9.4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30.2‰、26%和25.1%。2001~2005年,该市5岁以下儿童的出生窒息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2001~2005年,该市城区和农村的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出生窒息死因的死亡率城乡均有明显下降,肺炎、腹泻死因的死亡率城区较农村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北京市密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85‰,2005年降至4.73‰(χ2=10.62,P<0.005);主要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一直是5年来的死因之首。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61.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6.5%。【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重视安全教育,减少意外死亡;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灵武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检测报表及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31‰,婴儿死亡率14.49‰,新生儿死亡率11.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21.76‰下降到2009年的15.74‰,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以出生窒息为首位,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所占比例最高(平均83.78%),新生儿占婴儿死亡的81.62%。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晋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晋江市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各乡镇的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并对2001年~200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 654/49 305 例,平均死亡率为13.20‰,其中:2001年(15.77‰)与2005年(11.59‰)同期比较下降了4.18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2001年为13.9‰,2005年为9.45‰,同期下降了4.45个千分点;新生儿死亡率2001年为9.96‰、2005年新生儿死亡率6.70‰,下降了3.26个千分点.5年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中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主要死因有: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畸形和肺炎.结论 加强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急救能力,建立新生儿急重症急救网络,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这些都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明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艳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53-2654
目的:了解东明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33‰,婴儿死亡率12.62‰,新生儿死亡率9.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21.65‰下降到2006年的16.68‰,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首位,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所占比例最高(平均64.80%),新生儿占婴儿死亡的75.32%。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0~2005年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0~2005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江西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构成。结果:2005年江西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3‰、19.2‰和23.5‰,较2000年(24.2‰、34.8‰和43.3‰)分别下降了45.0%、44.8%和45.9%。2000~2005年,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出生窒息、溺水、腹泻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2000~2005年江西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且肺炎、腹泻等可避免死因的死亡率下降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199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霍薏钦  石新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99-3100
目的为了解河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33‰,婴儿死亡率11.13‰新生儿死亡率8.22‰。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19.88‰下降到2005年的7.22‰;各年度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以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异常为首位;其中新生儿以早产低出生体重为主,婴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1~4岁以意外和意外中毒为主。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比例高(61.69%)。结论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兰州市城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死亡年龄和死因,为今后更好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兰州市城关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年度报表》和《儿童死亡登记册》的儿童死亡数据,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兰州市城关区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26‰、6.49‰和7.22‰,三者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新生儿和婴儿死亡为主,分别占72.91%、89.96%。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的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以及其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的72.70%。结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出生窒息和低出生体重仍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变化,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1—2015年绍兴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表和儿童生命质量监测调查表等资料,对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新生儿死亡率从3.42‰下降到2.13‰,婴儿死亡率从5.07‰下降到3.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6.93‰下降到5.14‰。这5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占71.80%;婴儿死亡又以新生儿居多,占63.16%。2011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溺水,占全部死因的42.38%;2015年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溺水和先天性心脏病,占全部死因的35.25%。这5年间,出生窒息由第二位死因下降至第四位,先天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结论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发生率是减少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重要举措,同时应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珠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主要死因别死亡率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珠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计算年度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2015年珠海市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2‰和3.56‰.2010-2015年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分别下降28.63%和23.77%.珠海市近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前8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溺水和白血病及其他肿瘤.从死因别死亡率年度变化上看,5岁以下儿童死因别死亡率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交通意外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及肿瘤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珠海市2010-2015年对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交通意外等的监管成效显著,但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导致的死亡率仍应加强监管措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动态数列对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时间趋势的描述,使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5年大兴区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44‰、1.97‰.和3.01‰,2006-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达10.43%、10.19%和7.75%.2006-2010年,大兴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和交通意外,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由103.65/10万下降到52.45/10万,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5.028,P<0.05).结论 2006-2015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继续加强妇幼系统管理和产、儿科的合作,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减少新生儿期死亡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番禺区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4年来,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5.83‰;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3.18%和70.62%;男童死亡率大于女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仍有24.19%的儿童死前未接受治疗。 【结论】 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厦门市卫生机构2007-2011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2.68,P<0.01)。新生儿、婴儿、1~5岁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6‰、3.02‰、1.13‰和4.13‰。前3位死因死亡率分别为围生期(1.40‰)、出生缺陷(0.87‰)和伤害(0.44‰),合计构成比为65.53%。男性死亡率(4.81‰)显著高于女性(3.42‰)(χ2=23.57,P<0.01)。乡村死亡率(5.59‰)显著高于城镇(3.75‰)(χ2=36.42,P<0.01)。地市级综合医院是最主要就诊医疗单位。 结论 围生期、出生缺陷和伤害是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婴儿期最为严重,有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县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0~2005年陕西5个县90个乡镇统计的1 24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总体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0年比较,2005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38.45%、40.65%和40.82%(P<0.05).在年龄别死亡率中,新生儿死亡率始终居首位;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居前5位的是:肺炎、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伤害,其中肺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而出生缺陷、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首先要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质量;增强基层妇幼工作者专业知识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很有意义;在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哺育知识的同时,应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儿童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铜陵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规律,探索可行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3.26‰、5.17‰、7.0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3.08%。先天异常、各类意外、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结论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和产科质量,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简单有效的现场应急抢救技术等都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白银市2003~2010年婴儿死亡的调查统计资料,对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市5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3~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婴儿死亡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来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2003~2008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中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窒息死亡率下降不明显,2009~2010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等出生缺陷死因顺位上升。婴儿死亡构成中,新生儿占84.60%,其中早期新生儿占69.57%。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应加大对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重视先天异常的预防、提高其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按照《中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199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2009年贵州省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了62.10%(从24.98‰下降到13.46‰),69.90%(从48.52‰下降到21.26‰),71.60%(从66.40‰下降到27.09‰)。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4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腹泻。结论:应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专业队伍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缩小妇幼卫生服务的地区和人群的差异,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2002-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户籍人口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死因按照ICD-10进行分类;数据采用DeathReg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的分析,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1统计软件进行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的计算和率值趋势检验。结果浦东新区2002-2013年期间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889例,死亡率为3.09‰~6.56‰,婴儿死亡率为2.31‰~5.37‰,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新生儿病和损伤中毒,占死亡总数的81.21%。结论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大力推进优生优育工作,鼓励产前检查普及相关知识,减少新生儿病及先天异常的发生,并加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减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开化县2006-2010年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5‰、5.7‰、4.0‰,较2006年分别下降8.6%、30.5%、1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溺水、其他新生儿病。新生儿期、婴儿期、1~4岁3个年龄段儿童首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溺水。儿童死前未进行治疗比例由2006年的29.4%下降至2010年的6.7%,死前诊断级别以县(区)以上为主,占77.1%,儿童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开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徘徊下降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和孕期监测,提高产科、儿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优生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1~4岁儿童安全管理,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