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从“中气”论治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气"之本源在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机。"中气不足"则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百病丛生。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其产生与"中气不足"密切相关。中气不足,脾胃升降转输失常,清浊升降无序,形成蛋白尿;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脾气不足,脾失转输,水湿内停则成水肿;脾虚不能散精,精微不布,津液聚而生湿,湿聚而生痰,堆积日久则血脂升高。治疗应重视中气的调护,中气充足,脾胃运化水谷,升清降浊功能协调,则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提气排石法治疗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临床观察中认识到,肾结石病人多本虚标实,故拟用提气排石法,以补中益气汤治本,合金钱草、青木香、薄荷治标,效果满意。1 病机发微肾结石的发生,始由于脾胃气虚和肾阳不足。脾主运化水谷、水湿,有升清降浊之功;肾主水,为胃之关。中气不足则升清降浊失常;肾阳虚则胃之关隘亦失于通畅。肾气气化功能失常,中焦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则肾水积滞不畅,水湿浊气沉积为石。现代医学亦认为肾结石因肠道功能紊乱,吸收障碍,所致钙代谢功能异常而致。肾结石既成,将加剧气化水湿代谢困难,导致气机阻遏,脉络不通而发生绞痛。腰为肾之府,故首见腰痛;中气虚陷故见坠痛;气虚固摄功能失权则尿频急;若伤及脉络则发生血尿。根据临床观察,肾石绞痛多在劳倦后或运动中发生。劳倦伤脾,动则耗气,此亦与病机相符。肾石形成与胆石之因于脾胃虚弱、肝胆  相似文献   

3.
郝娜  杨洪涛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24-726
介绍黄文政教授从中焦论治肾病综合征重度低蛋白血症经验。黄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故治疗中注重益气健脾,运化水湿,化裁灵活,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运化是脾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运化精微及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由于脾虚致水湿停滞,可形成脾虚湿困证,或嗜食生冷,寒湿停滞,脾阳受损,温运失职,而出现湿困脾阳证。运脾法即用燥湿健脾的药物,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其常用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佩兰、藿香、白豆蔻、茯苓、泽泻等。  相似文献   

5.
脾与胃合,居中焦。胃主受纳,脾司运化。受纳,是指承受、容纳水谷;运化,是指转运、变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营血,输布精微,运化水湿等功能。脾胃受纳和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体后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浅谈脾主运化与西医“支持疗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脾主运化与西医“支持疗法”的关系陈承平主运化是脾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中医传统理论中所指的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方面。若脾之运化功能减弱,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后天失养或病理产物内生之证候,这是无需赘述的。在临证用药时,中医也常常要顾及患...  相似文献   

7.
芳香化湿是祛湿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其用药气味芬芳而得名。具有宣通气机、醒脾化浊、运化水湿之功能,对于湿浊内阻中焦,脾为湿困所致的疾病,甚为对证。脾恶湿而喜芳香,芳香之品通过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达到渗利湿浊之目的,药力平稳,用于临床,常获良效。现举例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脾主运化新解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于万贵,姜齐龙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刘玉环脾为五脏之一,具有主运化、统血、主四肢、主肌肉等诸功能。后世医家或著作,都解释为脾主运化,即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或者说它实际上包括了消化、吸收和输布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所以由某些...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妇、儿科医士晋升医师考试题及答案题一:脾肺两脏在生理功能上有何关系?肺肾两脏在病理上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答:脾与肺 (一)表现在肺气的生成上;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有赖于脾所化生的精微充养才能强盛。 (二)表现在水津的代谢上: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又有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只有肺的宣降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脾的运化水湿功能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试题解答     
基础理论部分一、填空白 1、因为肺司呼吸,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和通道,鼻的嗅觉作用亦有赖肺气以维持,所以称“鼻为肺窍”。 2、脾主运化应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3、因湿邪外袭而阻碍脾的运化功能,称为湿困脾阳。  相似文献   

11.
陈建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38-38
1 脾主运化的生理作用脾主运化的作用 ,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脾的这一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消化、吸收 ,对小儿来讲尤为重要。1 1 运化水谷精微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脾的这种功能强健 ,习惯上称为“健运”。因此 ,脾失健运 ,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 ,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所以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1 2 运化水湿 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 ,把人体所需要的水份运输到周身各组织中去 ,以发挥其滋养濡润…  相似文献   

12.
答:一般人称为“湿重”是指“湿”邪侵袭人体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湿邪致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之地,外来之湿入侵,内湿可因饮食不节,如嗜食醇酒甘味、生冷瓜果,或劳倦过度,或因病失治、误治,或久病等因素,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能得到正常运化而停聚在身体某处,阻滞气机而引起各种“湿重”的症状。从病因来说虽有外湿内湿之分,实际上外湿与内湿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外湿循经而入,最易困阻脾阳,影响水湿运化,致内湿亦盛,内湿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虚之体运化不力,水湿易停,更易招惹外湿。  相似文献   

13.
半夏为治湿痰之要药。湿痰乃由脾弱不能制湿,湿困脾阳,运化失司,水湿凝聚而成。《本草纲目》曰:“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必须依赖于脾阳的健运,故性喜温燥而恶阴湿。半夏、茯苓、陈皮均为脾肺经药,其中茯苓甘淡渗利,为渗湿健脾的要品,既能渗利水湿,使  相似文献   

14.
一、祖国医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脾主运化”,它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两方而,前者指脾有消化、吸收及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后者指脾有促进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睥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旺盛,脾失运化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衰退。说明脾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十分  相似文献   

15.
耳穴冰白粉疗法是以中医耳针学和脏腑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宣发肃降,通条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二脏功能失司,肺气不得宣发,水湿运化障碍,停滞肌肤、蕴久而成斑疹。我们选定肺脾二穴为主要穴位,同时我们筛选中药白胡椒、冰片二药相伍、因其具有辛香走串、行气活血,舒通经络之功。我们用此疗法治疗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等多种皮肤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注重开上焦以通肺气、畅中焦以助运化、调下焦以利水湿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西医相关检查来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脾主升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主升清,乃脾之特性,古今书籍对“清”之诠释,皆指精微物质而言,然脾之升清是其运化职能的一部分表现,脾主运化则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二方面,脾主升清实已寓有脾主升津之意。何以言脾主升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相似文献   

18.
三、脾胃1.脾气虚弱与脾阳不振(中气不足与中阳不振)二者均属脾虚,而致运化功能不健(脾失健运),气虚较阳虚为轻,但气虚进一步发展则见阳虚。区别点在于有无寒象。脾气虚弱,因中气不足,运化无力,清气不能上升,甚则中气下陷,或肺脾同病(脾虚肺弱,土不生金),并见肺气亏虚之证。脾阳不振为脾胃阳气虚弱,寒从内生,表现虚寒征象,严重者可发展成脾肾阳虚。脾气虚弱,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纳后脘胀,或有隐痛,便溏不实,苔白、  相似文献   

19.
介绍邵瑛教授辨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思路,总结邵瑛教授采用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本病的经验。邵瑛教授认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致使脾阳受损,中焦不运,脾胃受损,运化水湿功能失司,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改善中焦运化而止泻。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1985,(2)
一、解释“诸湿肿清,皆属于脾”此句经文的病理含义。(10分) 答:脾主运化,包括水谷、水湿两方面。若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劳伤过度伤脾,脾失健运,均可致水湿停聚。如水溢肌肤则肿。湿阻中焦,浊气不降则胀满。所以凡是水湿潴留所引起的浮肿、胀满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