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行前列腺癌手术病人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评价两组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结果]对照组发生焦虑11例,发生抑郁15例,高于观察组(5例、9例);对照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51.73±3.67)分、(55.21±4.62)分,观察组为(40.71±4.92)分、(38.46±3.27)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发生尿频11例,发生尿失禁13例,平均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57±0.72)d,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为(78.54±8.13)分,高于对照组(67.26分±7.69分)。[结论]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的护理中加入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够缓解病人抑郁、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尿频、尿失禁发病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魏霞  叶晓 《全科护理》2013,(26):2405-240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强化行为疗法,出院后定期进行系统的电话随访,干预2周、4周、8周后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排尿症状、排尿间隔时间和储尿期的单次尿量。[结果]干预4周、8周后观察组病人尿频、尿急、夜尿和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排尿间隔时间和储尿期的单次尿量比对照组延长或增加(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能有效改善排尿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中医情志护理、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训练、耳穴埋豆、温针灸等。比较2组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急迫性尿失禁程度评分为(1. 22±0. 23)分,低于对照组的(3. 87±0. 42)分(P <0. 05);护理后观察组I-QOL评分为(89. 45±7. 52)分,高于对照组的(75. 63±10. 33)分(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平均持续时间为(2. 31±0. 15)个月,短于对照组的(3. 67±0. 26)个月(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注意力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和尿失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盆底肌训练,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注意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 应用盆底表面肌电图评估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表面肌电值, 采用国际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程度变化, 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值、ICIQ-SF评分、I-QOL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6周后, 实验组盆底肌快速收缩峰值[ (40.7±3.29) μV ]、紧张收缩平均肌电值[ (31.1±5.11)μV ]和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29.39±2.60) μV ]、ICIQ-SF评分[(3.60±0.88)分]和I-QOL评分[ (84.71±5.14)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注意力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艾条温和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作用,为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提供参考。[方法]将肛肠科180例收治住院混合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2h内对相关穴位行艾条温和灸。观察术后8h内尿潴留发生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8h尿潴留发生率、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术后至排尿完全通畅时间、术后8h总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混合痔术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2h内对三阴交、关元等穴位行艾条温和灸能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早期快速恢复病人正常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新枝 《护理研究》2017,(6):2171-217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稳定72h及出院前1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以及出院前1d的睡眠状况。[结果]出院前1d观察组病人PSQI评分为7.20分±1.85分,低于对照组(10.87分±1.63分),SRSS评分(20.54分±5.79分)低于对照组(30.28分±6.33分),且出院前1d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减少、夜间持续睡眠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入院的9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和个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失禁月发作频率、疗效、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尿失禁月发作次数、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病人临床症状及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29例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24.0±0.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短期和长期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33±6.5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88±5.47)分;对照组病人出院前SAS评分为(44.17±6.86)分,SDS评分为(50.02±6.5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人依从性较好,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及时的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对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并住院的大便失禁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结构化皮肤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心理功能评分为(23.57±1.77)分、生理功能评分为(24.08±1.8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9.93±3.21)分、疾病控制评分为(24.46±1.52)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大便失禁病人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任脉灸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SCI后N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鸠尾穴至中极穴的任脉段给予任脉灸,每次灸治1 h,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每次灸治时间改为2 h,其余治疗操作同对照组,3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24 h排尿日记(单次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评价患者的排尿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11.25±0.43)次/d、(5.30±0.37)次/d、(148.55±17.81)mL、(301.90±14.73)mL、(72.50±7.21)mL,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分别为(9.80±1.51)次/d、(4.45±0.31)次/d、(159.40±10.97)mL、(314.90±16.33)mL、(67.05±7.18)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明显,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安全容量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长时程任脉灸可以更有效改善SSCI后NB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膀胱内逼尿肌加三角区注射肉毒素联合行为疗法治疗难治性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88例女性难治性O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行为疗法,对照组加用逼尿肌注射A型内毒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角区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尿道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BC)、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Pmax)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量表(OABSS)、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表(I-QOL)评定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两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减少,排尿量增多,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减少幅度及排尿量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Qmax、Pmax降低,MBC上升(P<0.05),观察组Qmax、Pmax降低幅度及MBC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OABSS量表评分降低,I-QOL量表评分上升,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ABSS评分降低幅度及I-QOL评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难治性OAB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膀胱内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内毒素配合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OAB症状,促进尿道动力学恢复,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7月我院行前列腺手术后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认发生尿失禁的病人55例,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前列腺术后发生急迫性尿失禁者占76.4%。病人生活质量总分为(62.31±10.58)分;行为限制得分相对较高,为(27.48±3.85)分,得分指数为69.50%,心理社会影响维度得分为(23.32±7.59)分,得分指数为51.82%;社会障碍维度得分为(11.64±3.57)分,得分指数为46.56%。[结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类型以急迫性尿失禁为主,尿失禁对前列腺术后病人心理影响明显,术后病人存在社会功能缺陷。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到尿失禁的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中去,为病人有的放矢地提供连续照护,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整合角色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的50名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低年资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手术室的50名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整合角色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护理教学认可度、教学满意度,并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护理病人的心理状态、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低年资护士各项能力的考核成绩、护理教学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低年资护士(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病人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58±5.4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9.94±5.22)分,均低于对照组[SAS评分为(46.69±6.27)分、SDS评分为(46.25±6.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评分为(97.49±13.21)分,总满意率为93.94%,对照组病人舒适度评分为(83.37±11.65)分,总满意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应用整合角色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使低年资护士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和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王岚  邹静  郭阳  彭易  张仲翡  陈琦 《护理研究》2014,(35):4410-44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检查中病人焦虑程度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13 C-UBT检查的病人按照13 C-UBT检测单双编号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13 C-UBT检测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实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41.67±11.64)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5.81±10.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SAS50分)22人,对照组焦虑35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13 C-UBT检查病人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规范药物治疗的女性抑郁症病人转归的影响。[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女性重型抑郁症病人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使用帕罗西汀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观察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36.4分±2.6分)低于对照组(46.2分±2.8分);干预组HAMD评分(9.4分±1.8分)低于对照组(19.2分±2.3分);干预组治疗总依从率(95.83%)高于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女性重型抑郁症病人的治疗能提高疗效、增加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时灸"百会"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尿失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常规针刺、推拿、内科药物等常规治疗,整个研究过程要求所有患者饮水量保持2 000~3 000 mL/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纯艾条在百会穴行长时灸,每次灸2 h以上,如果患者能耐受,可不限时间,1次/d,每周7次,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或治疗终点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通过24 h排尿情况、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评价膀胱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MMSE、MBI评分、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分别为(21.86±2.41)分、(57.30±7.33)分、(124.41±24.35)mL/次、(215.11±17.86)mL,观察组分别为(23.08±2.62)分、(60.53±6.37)分、(179.29±18.23)mL/次、(264.21±20.05)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MMSE、MBI评分、单次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分别为(11.84±2.28)次/d、(6.59±1.94)次/d、(124.16±31.74)mL,观察组分别为(8.95±2.34)次/d、(5.13±1.86)次/d、(95.82±35.24)mL。与治疗前比较,2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灸"百会"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伴认知功能障碍尿失禁患者认知功能,增加膀胱安全容量,减少尿失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胶质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胶质瘤手术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60.72分±3.18分,观察组为49.58分±3.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为66.14分±8.13分,观察组为79.25分±7.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总体护理满意度为72.92%,观察组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了胶质瘤手术病人的焦虑情况,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接受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术后苏醒期采取常规护理及麻醉监护,观察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术前)、干预后(出室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为(36.54±4.86)分、SDS评分为(37.23±5.0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0±5.12)分、(46.24±5.48)分(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感觉震动阈值(VPT)、踝臂指数(ABI)以及肌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NSI评分为(6.06±0.48)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VPT为(10.05±3.07)V,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ABI为(1.12±0.45),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3.92±5.07)m/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3.59±4.81)m/s,腓浅神经传导速度为(44.93±4.46)m/s,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为(43.71±3.42)m/s,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稳定72h及出院前1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以及出院前1d的睡眠状况。[结果]出院前1d观察组病人PSQI评分为7.20分±1.85分,低于对照组(10.87分±1.63分),SRSS评分(20.54分±5.79分)低于对照组(30.28分±6.33分),且出院前1d观察组病人入睡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减少、夜间持续睡眠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