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入院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探讨hsCRP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37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187)和死亡组(n=50),监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1、3、5和7d的hsCRP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分析hsCRP和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选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即查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存活组患者血压和hsCRP水平随着病情好转逐步下降,而死亡组患者hsCRP的水平呈上升趋势(P趋势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31.58±6.96比15.24±4.63,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16,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入院重症脑卒中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因素(OR3.03,95%CI 1.82~9.27,P0.01)。结论入院重症脑卒中存活组患者的血压和hsCRP水平逐步下降,而死亡组患者hsCRP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且hsCRP水平与入院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TSH浓度,根据血清TSH浓度分为观察组(40例,血清TSH水平升高)和对照组(40例,血清TSH水平正常)。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3、4 w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第7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4 w,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TSH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监测TSH水平对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同时检测病人入院时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并于治疗后30d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评估病人预后。另选取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仅检测其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在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明显较高(P0.05);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r=-0.219,P0.05)及血糖(r=-0.473,P0.05)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结论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与急性重症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是否为低T3综合征,将68例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分为低T3组和非低T3组,各34例。入院时记录急性生理和慢性病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入院时和住院第3天甲状腺功能,随访1个月。统计并分析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低T3综合征1个月死亡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生率。结果低T3组和非低T3组死亡者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低T3组和非低T3组死亡者T3水平均低于存活者(P0.05);低T3组死亡者与存活者T3水平均低于非低T3组死亡者与存活者(P0.05)。入院第1天,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非低T3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低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水平、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95%CI:0.635~0.857,P0.05)、0.759(95%CI:0.652~0.854,P0.05)。T3水平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76.3%,以0.40 ng/mL为临界点,二者联合预测死亡曲线下面积为0.865,与单独使用T3水平、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T3综合征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死亡率高,T3水平可作为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19例发病48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集入院血标本,测定入院时ALT和AST浓度。对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死亡或残疾的发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ALT和AST与3个月时死亡或残疾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的AL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AST平均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年龄60岁和饮酒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ST高水平组3个月后不良结局发生危险显著低于AST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中ALT和AST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个月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比率(MONO%)及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IS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均给予AIS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MIF、MONO%水平(入院第1天、第14天)及神经功能评分(入院第1天、第14天、第90天)。所有病人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第1天、第90天)。结果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与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NIHSS评分及动脉硬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率明显偏高(P0.05),动脉硬化指标显著好转(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血清MIF、MONO%水平,并降低动脉硬化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72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有无SIRS,并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入院后48 h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对照组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7天APACHEⅡ评分、尿量和病死率等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45和0.124),在第7天时,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尿量/入量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6和0.067),入院第7天治疗组尿量/入量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住院期间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SIRS患者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在入院第7天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而且在维持正常血压的前提下,不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皮质醇和蛋白质代谢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重症脑梗死病人在入院第1天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入选病人入院后1 d、4 d、7 d、10 d、13 d时08:00血清皮质醇(COR)、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蛋白质代谢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脑梗死病人入院第7天血清皮质醇水平(26.41±6.15)μg/d L,较第1天(20.89±4.12)μg/d L显著升高(P0.001),入院第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为(31.37±4.14)g/L、(149.10±34.24)mg/L、(1.56±0.15)g/L,均较第1天(35.07±4.24)g/L、(181.00±34.01)mg/L、(1.93±0.30)g/L显著降低(P0.001);入院第4天氮平衡(-4.44±0.59)g/d较第1天(-1.29±0.44)g/d显著降低(P0.001),且病人入院后持续表现为负氮平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入院第7天皮质醇水平与其入院第1天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02),而与其入院第1天GCS评分呈负相关(r=-0.379,P=0.035),并且入院后皮质醇变化与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呈负相关(r=-0.354,P=0.000;r=-0.391,P=0.000;r=-0.310,P=0.000;r=-0.193,P=0.016)。结论重症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被激活,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降低,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指导临床合理补充营养及能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9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2天血小板计数,记录APACHEⅡ评分。按照第28天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或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变化率、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计数。按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变化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按APACHEⅡ评分分组,APACHEⅡ15分为A组;APACHEⅡ15~20分为B组;APACHEⅡ20为C组,3组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变化率与预后具有显著负相关(r=-0.274,P0.001);第1天、第2天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与预后无相关性(r=-0.051,-0.154,0.128,P=0.524,0.053,0.108)。ROC下面积分别为0.681、0.431。血小板变化率的截断值为-0.14。结论: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PL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老年脓毒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ICU的脓毒症病人104例,收集病人入院时、入院第3天以及第7天WBC、PLT、N%以及ALB水平,并根据病人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以及存活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病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6);存活组WBC计数在第3天和第7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1),N%在第7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1),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ALB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1);死亡组第3天及第7天的WBC、N%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LT、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入院后第7天,N%预测生存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75.0%,PLT水平预测生存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40.6%。结论血细胞水平与老年脓毒症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WBC及N%升高、PLT及血清ALB水平降低均增加脓毒症病人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皮质醇浓度、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与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重症创伤患者共90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老年重症创伤患者85例作为非老年组。将老年患者按照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析老年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糖相关性及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血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的血皮质醇浓度、APACHEⅡ评分和血糖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ACT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12,P0.05)。血皮质醇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血皮质醇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评价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营养不良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1)天营养指标,分析影响3个月预后的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29%,入院第(14±1)天为30.49%(P0.05)。与第1天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第(14±1)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肉周长和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P0.01);男性较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血清白蛋白下降明显,女性较男性上臂肌肉周长下降明显(P0.01)。年龄(P=0.009)、入院时高血糖(P=0.03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01)、入院时营养不良(P=0.018)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营养不良与年龄、入院时高血糖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入院时营养不良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5天CRP水平,记录APACHEⅡ评分,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1天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死亡组CRP水平较生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1=-0.082,P0.05),与预后无相关性(r1=0.182,P0.05);第3天与第5天CRP水平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性(r3=0.469,r5=0.428;均P0.01)。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ROC下面积分别为0.393、0.241。结论: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感染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01~2016-06该院ICU收住的重症感染患者65例作为感染组,根据28 d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27)两个亚组,另选取60例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T_3、T_4、FT_3、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FT_3、FT_4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ICU重症感染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SEN组)。入院后第1天、第7天及第13天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反应蛋白(CRP),并通过第1天、第7天及第13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统计两组病人感染发生例数,计算临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CD_4、CD_4/CD_8、IgA、IgG、IgM及GCS动态评分在入院第1天最低,CD_8及CRP在入院第1天时最高。动态观察显示:入院第13天时CD_4、CD_4/CD_8、IgA、IgG、IgM及GCS动态评分均较入院第1天时显著升高(P0.05),而入院第13天时CD_8和CRP较入院第1天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第13天时IEN组CD_3、CD_4、CD_4/CD_8、IgA、IgG、IgM、CRP水平均高于SEN组(P0.05),IEN组CD_8水平低于SEN组(P0.05),而两组病人各时间点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N组病人临床感染率小于SEN组(χ~2=5.406,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病人常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神经源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能够增加感染的风险,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上调机体受损的免疫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血清PCT、CRP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2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5.6%。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8.84±8.03)分vs(21.82±7.10)分]。两组在入组第1、3天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T和CRP水平在第5天及观察终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各组内PCT和CRP与观察第1天相比,存活组随观察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者血清中PCT、CRP呈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指标的高低对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脓毒症患儿66例,均入儿童ICU(PICU)治疗.根据入PICU 7 d时患儿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治疗前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d(t1)、4 d(t2)、7 d(t3)血清PCT水平.分析二者判断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两组PCT均逐渐下降.从治疗第4天开始,PC与t0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至病程第7天,存活组PCT已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21,P<0.01.ROC曲线下面积值PCT水平为0.887,APACHEⅡ评分为0.888.二者联合评估,其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儿预后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粘附蛋白-1(VAP-1)及血浆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第1、3、5天血VAP-1及SDC-1水平变化,同时比较观察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入院第1天时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差异及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VAP-1及血浆SDC-1水平在治疗后第1、3天升高,治疗后第5天明显低于第3天(均P0.05);观察组中35例生存患者在入院第1天血清VAP-1、血浆SDC-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15例死亡患者(均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VAP-1及SDC-1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对入住重症医学科106例危重患者在入院0.5 h、12 h、48 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水平的测定,进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浓度有着高度相关性。乳酸高度升高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病死组患者血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增高,病死率从11.11%增加至45.95%(P0.05),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分值较存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呈正相关(r=0.714,P0.001)。结论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肌酐(SCr)水平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康复组49例,并发症组23例,死亡组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不同时刻的APACHEⅡ评分和Scr水平高于并发症组及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各组患者入院1 d的Scr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并发症组和康复组入院3~7 d的Scr明显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SBP、CRP、SCr和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