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白大衣"高血压10例,勺型高血压组36例,非勺型高血压组26例,血压昼夜规律消失8例。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5):629-63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患者24h内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成为高血压诊断、预测靶器官损害以及评价降压疗效的重要手段。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预测靶器官损害以及评价降压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反映一天中血压的波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未在广大居民中普及。目的 明确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接受情况的影响因素,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中的推广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年6—7月,调取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去1年中接受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在管高血压患者169例,对其进行历史资料调取和问卷调查。同期,采用方便抽样法,按1∶1的比例选择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在管高血压患者169例。调查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高血压的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目前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手段、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表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不太方便携带和操作、对其是否有利于自身血压控制也不太赞同,也并不十分愿意继续佩戴仪器进行血压监测。169例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表示,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方便〔58.6%(99/169)〕、血压正常无需佩戴〔30.2%(51/169)〕及没时间〔25.4%(43/169)〕。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治疗方法及治疗方案考虑因素的了解情况、祖父/外祖父有无高血压病史、精神紧张频率、有无进行体质量控制及高血压相关症状是高血压患者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否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可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日常行为习惯、临床表现和治疗等影响因素方面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宣教普及,以及从简化动态血压监测操作等方面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推广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32(13):2519-252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脑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0例(A组),脑损害组42例(B组),对两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脑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脑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脑损害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符合率.方法:入选151例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监测其24h动态血压,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室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0.01;而且诊室血压高于24h动态血压中任一时点的平均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只有42.4%(64/151例)的患者通过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男性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女性患者,55.1% vs 24.2%,P<0.001.结论: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高血压的诊断符合率不高,女性患者尤为明显.对OBP高值者建议监测ABP来确诊,或予以定期随访观查.  相似文献   

6.
韩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37+39-37,39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动态血监测。结果在动态血压监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性别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机血压测量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压控制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偏高组,对其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相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更能真实地反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论: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追踪观察是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 选用德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临床上的高血压患者及高度怀疑高血压的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 以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依据,动态血压监测对引起高血压的各种病因分析及药物疗效的评价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加以区分,评价药物疗效.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诊断的正确率,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诊断高血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A组,另选取同时间段的血压正常者50例设置为B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平均血压与晨峰数值均差异显著,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压负荷与变异系数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做出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对我院2003~2006年间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24h血压平稳,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170例于本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剔除白大衣性高血压〔1〕,及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正确诊断高血压病的必要选择,老年高血压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占较大比例,并有更加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5):442-443,480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的临床价值及应用过程中注意事项,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指导作鼢用.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仅MGY-ABP1)监测68例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8:00-9:00.结果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节律变化显示出双峰一谷的特点.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价值确切,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虞金岚 《吉林医学》2010,(30):5357-5358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动态血压的数据,排除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患者,并对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200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占全部高血压病的15.5%,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结论:正确诊断高血压病就要采取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探索动态血压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与 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二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有明显的区别 ;OSAS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甚至还会高于白昼 ,多呈非杓改变 ,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有正常的血压节律变化 ,呈杓型改变。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对初步诊断OSAS并高血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体血压一周动态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对 1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周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一周波动多呈双峰双谷型 ,模式周一为第一高峰 ,周四或周五血压为第二个高峰 ,周日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结论 :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 ,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构型改变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计算左室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向心性构型改变组各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均增加,左室收缩功能(mFs与ob/premFs代表)及舒张功能(E/A比值代表)均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WT受动态血压的影响,RWT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心功能的危险分层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11-16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不同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例、合并血脂异常组25例、合并房颤组24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6例。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组患者昼、夜平均血压及血压波动异常均显著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BPSD)等指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为突出,提示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更加严重。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密切相关,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8.
黄展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44-134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次数。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与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同一时血压值差异无显著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观测及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Cardio TensⅡ型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同步监测,分析血压与临床症状、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二合一监测仪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