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部分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抗Hp-IgG、IgM,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4例肝硬化中,2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54.5%),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5.8%(11/24),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5.0%(6/24)。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占29.2%(7/24);血清抗Hp-IgG、IgM的阳性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胃粘膜病变(包括粘膜糜烂、溃疡)占一半以上,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Hp感染不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丽颖  何伟力 《吉林医学》1996,17(6):338-339
本文对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做胃镜检查。结果:食管静脉曲张为唯一出血原因者52例,占68.4%;其他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76例中48例合并胃粘膜病变,占63.2%。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在治疗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外,还应对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钠组(治疗组)33例,雷尼替丁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续5d;观察组用雷尼替丁5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6h,连续5d。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n=33):显效25例(占75.7%),有效6例(占18.1%),无效2例(占6.0%),总有效31例(占93.9%);对照组(n=32):显效20例(占62.5%),有效5例(占15.6%),无效7例(占21.8%),总有效25例(占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5.625,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起效快、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消化性溃疡(附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8例肝硬化病人(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行纤维内镜检查,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65例,检出率21.1%,明显高于我国人群6.8%~10%的溃疡发生率;胃镜证实溃疡出血12例,占肝硬化出血病人的31.6%(12/38)。探讨了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立止血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立止血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33例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立止血治疗组100例,潘妥拉唑组33例。分别予以立止血2kU及潘妥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d。结果立止血组96例(占96.00%)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4例(占4.00%)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潘妥拉唑组32例(占96.97%)患者于3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1例(占3.03%)患者于4~5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止血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8.95),食道静脉曲张(20.9%)、胃癌(14.0%),胃粘膜病变(14.0%),以及十二指肠憩室(2.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1)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者占相关比例;(2)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部分以胃体部位为主;(3)解热镇痛药是重要原因之一。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着,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64例(17.78%)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消化性溃疡和心脑血管病史(P〈0.05);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1);血红蛋白下降更多(P〈0.05);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友具有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祝斌华 《当代医学》2014,(32):99-100
目的分析内窥镜下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确诊治疗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用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用药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庭富 《吉林医学》2014,(6):1246-124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和临床诊疗。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胃镜检查诊断结果:4例(3.4%)胃癌,4例(3.4%)急性胃黏膜病变,18例(15.3%)消化性溃疡,40例(33.9%)门脉高压性胃病,52例(44.1%)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后,显效24例(20.3%),有效84例(71.2%),无效10例(8.5%),其中死亡患者6例。结论:非曲张静脉出血中的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种类,对患者进行全面内镜检查,对患者的出血位置以及病因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盘珠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34-135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间收治的87例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泮托拉唑治疗组56例,奥美拉唑治疗组31例。分别以泮托拉唑及奥美拉唑40mg静滴,2次/d。结果:泮托拉唑组52例(92.86%)于4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显效;4例(7.14%)于6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奥美拉唑组于4d内止血的患者29例(93.55%)。疗效判断为显效;2例(6.45%)于6d内止血,疗效判断为有效;无效0例,总有效达100%。两组在治疗方面其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