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3种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情况,比较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适用人群。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住院时的降糖方案分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比较观察各组末梢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总量、低血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胰岛素总量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使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血糖下降更平稳、血糖达标时间较短,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由于注射次数少使患者依从性较高,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可能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使依从性下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更适合老年糖尿病需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的影响。方法:将50例初诊为Ⅱ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A组每日2次,日均总量为39U;B组每日3次,日均总量为43U。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恢复正常,B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均小于A组(P〈0.05),且两组日均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漂移幅度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同时发现每日注射3次较每日注射2次,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漂移幅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R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一周,继之诺和灵30R早晚两次皮下注射5周的强化治疗,观察胰岛素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早晚餐前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OADs)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前调整二甲双胍剂量至2 500 mg/d,以门冬胰岛素30 5~6 IU每日2次或甘精胰岛素10~12 IU睡前注射为起始剂量开始胰岛素治疗,根据测定的血糖数值来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的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低(P0.01)。门冬胰岛素30组轻度低血糖的发生较甘精胰岛素组多(P0.05)。结论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较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达到HbA1 c目标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期(蜜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达标后血糖稳定时间。结果:66例患者均在短期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进入病情明显缓解期。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短期内可使患者血糖达标,获得较长期的病情“蜜月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日3次诺和锐30组(120例),该组三餐前诺和锐30皮下注射;诺和灵组(112例),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分钟诺和灵R,睡前诺和灵N.结果:两种控制血糖无差异,但诺和锐组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漂移,明显减少恶性低血糖事件发生,更有效降低HbAlC,更有效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结论:日3次注射诺和锐与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相比同样有效控制血糖,但诺和锐更安全,更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按其体重和活动消耗计算所需热量进食,于三餐前后及晚0点和3点监测血糖,以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为基础,观察组使用韩国进口的胰岛素泵,对照组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为12.00%(6/50) 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天数为(6.32±1.94)天,对照组为(11.56±3.42)天(P〈0.01).观察组治疗15天后每日维持胰岛素量为(38.89±8.45)IU,对照组为(56.45±10.34)IU(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但胰岛素泵具有快速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以下简称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25例,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索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比较8、12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HbA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2次/d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失效后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为餐前立刻注射,诺和灵30R组为餐前15-30 min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较好降低血糖水平,诺和锐30组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P<0.05,<0.01)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血糖波动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2周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方法:对31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在血糖监测下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控制。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胆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温胆汤联合胰岛素组和单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强化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及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与Fins,2hIns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血脂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胆汤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达到降糖效果,且温胆汤加味治疗对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更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0例,分为2组,试验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2组治疗后三餐前血糖及三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试验组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比对照组低。结论胰岛素泵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多次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CSII组),采用三速一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MDI组),采用1天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30例(Mix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所用胰岛素总量,达标时所花费用,血糖达标后波动幅度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标后3组患者8个时间点的血糖比较,仅早餐前及晚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CSII组和MDI组均低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总量CSII组和MDI组优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费用CSII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达标后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案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7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组,药物用重组人胰岛素R(100U/ML),仪器为美敦力712胰岛素泵,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药物仍为重组人胰岛素R,分别于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睡前使用重组人胰岛素N皮下注射。结果:CSII组与MSII组治疗后FPG、2hPG、HOMA IR均明显降低,FIns、2hIns、HOMAβ较治疗前增高(P<0.05)。CSII与CSII组相比,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频率达标时间较短,每日胰岛素较少,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少(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介绍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将胰岛素分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注入体内;一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将胰岛素于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比较血糖的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于早餐前给予格列关脲口服,同时于每晚22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HbAlc)〉9%的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且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45例)和单纯强化治疗组(30例),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输入胰岛素,单纯强化治疗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3+1方案),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后,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强化治疗组(P〈O.05),而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控制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胰岛素泵是治疗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在某些方面优于单纯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普通组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两周后停药,观察分析病程转归。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6.3±1.6),普通组血糖达标时间(8.3±1.7);强化组停药后4周80%不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停药后8周75%不用药物治疗。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的新的治疗方案,可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基础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基础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组,简称地特组)与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简称优泌乐25组),每组各20人。地特组每日22时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优泌乐25组每日三餐前各注射,两组均联用二甲双胍(格华止0.85早晚各1次),共15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FBG)和餐后两1时血糖(2hPBG),HbAlc均有明显下降,且地特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优泌乐25组,地特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优泌乐25组。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能很好适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二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3周、28周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以评估其疗效及优越性,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与临床医生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