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例U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麝香保心丸,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疗程12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hs-CRP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能更好地降低UA患者血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炎症因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病人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各45例。两组均成功进行PCI介入术治疗,常规治疗组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治疗。麝香保心丸组PCI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及MACE发生率。结果麝香保心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常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麝香保心丸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且麝香保心丸组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炎因子较治疗前降低,且麝香保心丸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麝香保心丸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可明显改善病人血脂指标,降低炎症因子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予以常规治疗: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病人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连续应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人血清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TC、TG、LDL-C、hs-CRP均下降,HDL-C上升,观察组TC、TG、LDL-C、hs-CRP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LDL-C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病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缓解病人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且有抗炎、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AMI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8%,较对照组(79.2%)有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ET、CRP、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与12.5%,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缓解或消除病人症状体征,调节炎症反应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行冠脉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4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常规用药;麝香保心丸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麝香保心丸。疗程为1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及1月时检测hs-CRP和CRP;在用药前后检测常规项目(血尿便常规、生化等)。观察PCI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及hs-CRP、CRP的变化。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1.67%vs 70.83%,P0.01),治疗后hs-CR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hs-CRP和CRP表达均有下降,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对于PCI术后心绞痛有明显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12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t=14. 529,对照组:t=7. 614,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FMD%显著高于对照组(t=12. 805,P0. 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t=8. 267、16. 576、28. 753,对照组:t=5. 793、8. 247、17. 202,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 115、14. 217、14. 845,均P0. 05)。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9. 092、12. 730、17. 251、11. 728,对照组:t=6. 989、5. 722、12. 670、9. 705,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C、LDL-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9. 000、7. 036、8. 572、12. 275,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 44%)显著高于对照组(73. 77%,P0. 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改善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紊乱,且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50 mg/kg·d)、瑞舒伐他汀治疗组(5 mg/kg·d)、厄贝沙坦(0.5 mg/kg·d)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 mg/kg·d),每组10只。手术使用套管制作股动脉损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留取小鼠股动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及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内膜面积,RT-PCR法检测MCP-1、CCR2及PPARγm RNA表达水平。各组小鼠检测实验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假手术组(0μm2)未见血管内膜增生。新生内膜面积手术组(6497±5.7)μm2、厄贝沙坦治疗组(5979±1.4)μm2、瑞舒伐他汀治疗组(6005±5.8)μm2、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269±2.8)μm2,均有新生内膜形成,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手术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新生内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内膜增生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2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ARγm RNA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组、厄贝沙坦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CP-1 m RNA相对表达量与PPARγ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07,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增加PPARγ表达,降低MCP-1表达,延缓损伤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选取5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瑞舒伐他10mg,每日1次;治疗组28例,给依折麦布与瑞舒伐他汀各10mg,每日1次。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参数,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谱水平。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是一种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共纳入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诊治的血脂异常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9. 21,4. 01,3. 33;对照组t=8. 07,7. 58,9. 12; P 0. 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t=9. 01,8. 90; P 0. 05),而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 25,9. 02,8. 90,P 0. 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9. 76,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 08%)较对照组(78. 8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 28,P=0. 02);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观察组:t=2. 64,7. 58;对照组:t=2. 30,2. 02; P 0. 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观察组:t=2. 43;对照组t=1. 71; P 0. 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t=2. 26,2. 87,2. 26; P 0. 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显著,同时可减少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与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12及micro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孟鲁司特与激素吸入治疗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与激素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重度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峰流速(PEF) 变异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及microRNA-21表达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重度患者PaO2升高程度、PEF变异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2表达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microRNA-21表达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激素吸入治疗可协同控制支气管哮喘的病情,改善肺功能,并使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升高和microRNA-21表达水平降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激素;IL-12;microRNA-21  相似文献   

12.
李琳  金鹏  刘亚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3):342-34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外周血miR-223、MMP-9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OSAHS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疾病组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划分,其中轻度17例(AHI≤10次/h)、中度22例(10次/h>AHI≤20次/h)、重度11例(AHI>20次/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miR-22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MMP-9水平。观察两组外周血的miR-223、MMP-9表达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OSAHS不同病情程度的miR-223、MMP-9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miR-223、MMP-9指标在预测OSAHS病情程度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miR-22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病情轻度、中度及重度的miR-223相对表达量及MMP-9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中度、重度的miR-22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miR-223相对表达量低于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的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iR-223相对表量及MMP-9表达水平在预测OSAHS病情程度的AUC面积为:miR-223(0.696)、MMP-9(0.832);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miR-223及MMP-9最大AUC面积的截断值,其中miR-223截断值为0.637(敏感度=73.30%,特异性=84.70%),MMP-9截断值为2297.323 ng/L(敏感度=86.20%,特异性=91.30%)。结论OSAHS患者外周血miR-223呈低表达状态,MMP-9呈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广西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统一项目进行 ,对广西 5 5 1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R >1.33)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P <0 .0 5 ) ,其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也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P <0 .0 5 )。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 :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 (P <0 .0 5 )。结果提示 ,血脂代谢紊乱与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 ,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 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托伐他汀10mg/d)和治疗组(n=18,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1 000 mg/d),随访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13.7%(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略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8.1%、28.5%、14.2%(P<0.01)和2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对氧磷酶1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对氧磷酶1活性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氧磷酶活性及两者治疗后的变化值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对氧磷酶活性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9,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合用具有协同降胆固醇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普罗布考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不能被阿托伐他汀抵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冠脉心肌桥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β受体阻滞药(倍他乐克12.5mg,口服,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口服,每日3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闷、气短、心慌症状改善,能有效缓解胸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63.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桥可以减轻心肌桥压迫,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LVH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组)和麝香保心丸组(降压+麝香保心丸组),两组各65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心悸、胸闷、气促等)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心电图中RV5+SV1及V4~6ST段下垂型下移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及上述心电图参数麝香保心丸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预测其靶基因及功能.方法 选取神经胶质瘤患者53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清中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采用UCSC数据库分析microRNA-21在人类基因中的位置及保守性,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和CoMeTa数据库联合预测microRNA-21的靶基因并进一步分析其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富集情况.结果 试验组外周血清中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2.53±0.95)高于对照组(1.0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21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3.1上,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croRNA-21的潜在靶基因包括BCL2、SOCS3、MEF2C、PP3CA等146个;功能富集(GO)分析显示microRNA-21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RNA合成代谢、细胞增殖凋亡、转录、磷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而KEGG Pathway分析显示microRNA-21靶基因主要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等通路中.结论 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血microRNA-21高表达,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的种靶基因进而参与导致神经胶质瘤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以及检测血清D-D和Hcy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ACS患者85例,在常规治疗(溶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2-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不予任何调脂药物)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观察血清D-D(检测采用ELISA法)和Hcy(检测采用EIA法)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存在血清D-D和Hcy水平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D-D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D-D与Hcy呈正相关(r=0.419,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D-D及Hcy水平,具有改善血液凝固、纤溶系统活性亢进、降低高Hcy血症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动态联合检测ACS患者血清D-D及Hcy水平有利于病情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2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262例)和对照组(26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血脂水平、新发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发生率、自觉低血糖症状发生率,以及药物对肝酶、肌酶、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及糖耐量减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消化道反应增加(P0.01)。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较大剂量他汀长期口服比较,小剂量他汀联合二甲双胍调脂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45 mg,3次/d;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 vs 65.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LDL-C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TC、左心室后壁厚度、心功能分级明显下降,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对血细胞、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均无影响。结论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