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酚类成分特征图谱的女贞子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方法,以精确全面地评价女贞子饮片质量。方法采用所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PDA)法表征女贞子药材的特征图谱质量,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4批女贞子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红景天苷、酪醇、特女贞苷、槲皮素的含量及环烯醚萜类(以特女贞苷表征)、黄酮类(以槲皮素表征)的含量对14批女贞子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将14批女贞子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S10为基准,女贞子饮片特征图谱中含有酚类特征共有峰11个,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特征峰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特征峰5个、黄酮类成分特征峰4个,14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1个特征峰。样品S14、S12、S5、S8、S9、S6、S11中特征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样品S14、S12、S5、S8、S9与基准样品S10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样品S5、S8、S9、S12、S14质量优良度居前。结论基于特征图谱的质与量及其关联性的系统表征所建立的基于药物体系的女贞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评价模式,关注了女贞子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能够有效精准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栀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栀子饮片质量。方法运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表征栀子药物体系特征图谱质量,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6批栀子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及环烯醚萜类(以栀子苷表征)、苯丙酸类(以绿原酸表征)的含量,同时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栀子总萜含量,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法测定栀子总酚含量,对16批栀子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将16批栀子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6为基准,栀子饮片特征图谱中共含有特征峰9个,其中环烯醚萜成分特征峰4个,苯丙酸类成分特征峰5个,16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9个特征峰。批号3、4、7、8、13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6,批号7、1、9、4、3、12、5、14与基准批号6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3、4、6、7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了栀子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并结合总酚及总萜含量测定对16批栀子饮片进行质量表征。所建立的基于药物体系的栀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关注了栀子饮片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能有效精准地评价栀子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山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山楂饮片质量。方法运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表征山楂药物体系特征图谱质量,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金丝桃苷、表儿茶素、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及黄酮类(以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表征)、酚酸类(以原儿茶酸和绿原酸表征)的含量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将11批山楂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的样品为基准饮片,山楂饮片特征图谱中共含有特征峰13个,其中黄酮类成分特征峰7个,酚酸类特征峰6个,11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3个特征峰。批号5、10、8、2、6样品特征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4、3、7、8、2样品与基准饮片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5、10、8、2、7、3样品良度居前。结论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所评价建立的基于药物体系的山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关注了山楂饮片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能有效、精准地评价山楂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紫苏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子饮片质量。方法运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表征紫苏子药物体系特征图谱质量,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5批紫苏子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及黄酮类(以木犀草素表征)、酚酸类(以迷迭香酸表征)的含量对15批紫苏子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将15批紫苏子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5的样品为基准饮片,紫苏子饮片特征图谱中共含有特征峰12个,其中黄酮类成分特征峰5个,酚酸类成分特征峰7个,15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2个特征峰。批号15、6、9、10、2、5、7样品特征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12、11、7、4、14、10样品与基准饮片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5、6、7、10、2、5、9、12、11、14样品优良度居前。结论对15批紫苏子饮片进行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所评价建立的基于药物体系的紫苏子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关注了紫苏子饮片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能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子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肉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建立肉桂饮片特征图谱,筛选7个特征峰并通过相对保留时间表征其质的关联性;同时测定6个主要有效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表儿茶素、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的含量并表征主要酚类成分和主要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关联度等概念表征其量的关联性。结果以批号13为基准,基于质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肉桂饮片特征图谱中筛选的7个特征峰中有酚类成分2个、苯丙素类成分5个,15批肉桂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7个特征峰。基于量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批号14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13,批号4、6、8、10含量与基准批号13关联性较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4、13、4、6、8、10优良度居前。结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表征,可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优次,为肉桂饮片资源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蒲黄饮片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蒲黄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16批蒲黄饮片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异鼠李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5种主要有效指标性成分及其和的含量。采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法测定蒲黄中以黄酮类为主的酚类含量,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蒲黄总甾醇含量,并使用非关联系数δ、非关联度、关联度等相关概念表征各批号蒲黄饮片与基准饮片质量关联性。结果批号7、3、5、4、10、13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8,批号5、7、6、10、1、13与基准批号8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7、5、10、13优良度居前。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通过将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组成大类总含量及其相对比值与具有确切药效的基准饮片的关联度结合分析,可综合精准评价蒲黄饮片质量优次,为蒲黄饮片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及其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决明子药材特征图谱及其特征指标性成分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决明子药材质量。方法采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检测决明子药物体系构架的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决明子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和萘骈吡喃酮类、蒽醌类的含量对11批决明子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将11批决明子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0决明子为基准药材,决明子药材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2个特征峰,11批药材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2个特征峰;批号5、11、8、1、2指标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5、11、2、9、7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5、11、8、1、2、9、7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决明子药材中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所构建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决明子药材质量整体性与应用有效性,为决明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可靠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当归四逆汤(DSD)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的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15批DSD冻干粉作为物质基准样品,测定多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图谱及干膏率,并计算上述指标在药材-饮片-水煎液-物质基准传递过程中的转移率。[结果] 指标性成分藁本内酯、桂皮醛、肉桂酸、芍药苷、细辛脂素和甘草酸在药材-物质基准中转移率范围分别为:0.65%~1.18%、0.08%~0.30%、10.40%~37.05%、23.96%~48.18%、0.83%~1.32%、4.94%~11.83%;特征图谱共指认20个特征峰,在传递过程中无丢失,多数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的转移率在平均值的70%~130%范围;15批物质基准的干膏率转移率为47.87%~61.53%。[结论] DSD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可在药材-饮片-水煎液-物质基准中稳定传递,文章初步构建了DSD物质基准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陇药黄芩饮片性状及指标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对经红外辐射、晒干、阴干、60℃烘干处理的陇药黄芩进行切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芩饮片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指纹图谱评价。结果 建立了28批不同加工处理的黄芩饮片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4个色谱峰,结合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相对差距和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加工方法为黄芩鲜药材经105℃红外辐射10 min,切制1~2 mm薄片后阴干。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除黄芩苷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3种成分含量及总量均高于传统加工。结论 黄芩鲜药材经红外辐射后鲜切加工可代替传统加工方法,为黄芩趁鲜加工方法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及其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关联分析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药材质量。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相色谱法(HPLC-PDA)对11批沙棘药材中的酚类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沙棘酚类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及酚酸类(以原儿茶酸表征)、黄酮类(以水仙苷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对11批沙棘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等特征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以批号7为基准药材,在沙棘酚类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8个特征峰,其中酚酸类成分特征峰3个,黄酮类成分特征峰15个,11批药材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8个特征峰。采用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得出批号8、7、10、4、5、11、1特征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2、3、1、11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11、8、6、7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构建的沙棘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用于分析沙棘药材质量与应用有效性,可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黄连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考察了不同批药材季铵碱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关性,并以小菜碱作为参照物计算了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结果 不同批号的黄连样品色谱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结论 建立的黄连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作为黄连的特征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桑叶中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对桑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芦丁为参照物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桑叶样品,采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桑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由13个特征峰构成指纹图谱的特征,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符合指纹图谱研究技术的要求,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稳定、重现的特点。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桑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苦参、紫苏叶和绿茶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苦参、绿茶及紫苏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活性,并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取苦参提取物分别与绿茶及紫苏叶提取物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分级抑菌指数(FIC)。[结果]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25 0、0.250 0、0.312 5 g/L。苦参提取物与紫苏叶提取物的联合抑菌实验结果:分级抑菌指数FIC=1.5,表现为无关作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与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抑菌实验结果:分级抑菌指数FIC=0.75,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苦参、紫苏叶和绿茶的提取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茶叶提取物与苦参提取物联合应用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山东省抽验的42批五味子的质量,对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从性状、显微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染色补充检验等方面进行检验。结果:42批五味子中1批为抢青品种,其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不合格;2批水分超标,2批酸性红73染色;不合格率11.9%。结论:现行补充检验方法有其局限性,在检验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合理化建议,以期提高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