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1个手术科室2oo3年1~12月的600份出院病历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Ⅰ类、Ⅱ类切口各300例。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全部有应用抗菌药物,46.0%没有用药指征,52.0%为二联用药;Ⅱ类切口手术52.7%为二联用药,47.3%为三联用药,没有单一用药。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过长,用量过度。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方法不当,用药过度,亟待临床药师到临床一线,帮助、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合理用药,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11 -07~2012 -02的Ⅰ类切口手术225例,对其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5例Ⅰ类切口手术中,128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56.9%.预防用药均为单用,术前用药1次的47例,占20.9%,24 h内停药的24例,占10.7%,48 h内停药的24例,占10.7%,超过48 h停药的33例,占14.7%.抗菌药物品种分布为4类14种,头孢菌素的应用频次最高(53.8%),其次是青霉素类(6.7%)、林可霉素类(2.7%)、喹诺酮类(0.9%).结论 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预防用药比例较高,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规范,剂量不当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8月份出院患者的手术病历48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用药占85.67%,治疗用药占19.61%,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为7.24%。抗菌药物中位累计使用时间为7d;60.0%病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复方制剂,第2、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病历及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依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内科学》、《外科学》、药品说明书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按用药数量排在前三名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呋辛钠(0.75g)、头孢呋辛钠(1.5g)、青霉素(80万)。本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34%,DDD值是76.80,限制级抗菌药物细菌送检率为43.74%,特殊级抗菌药物细菌送检率为45.84%,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率为57.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药物溶媒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更换药品不合及级无指征用药。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公芦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43-143
头孢曲松钠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变态反应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过敏性休克是其最为严重的变态反应.致敏体质者应用后往往立即发生。该药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变态反应,因此青霉素过敏史慎用,头孢曲松钠过敏者禁用。本例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且连续用药3d无变态反应发生,第4天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可能与药品不纯或低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变应元,使机体致敏发生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此种情况值得引起同仁注意。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G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剂量选择幅度大 ,故至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针对敏感细菌的首选药物。但其水溶液极不稳定 ,易分解 ,分解产物易致人体变态反应。为预防和减少皮试变态反应的发生 ,现就我院 2 0 0 1年1月至 2 0 0 3年 5月 18例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 ,从中探讨青霉素变态反应的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18例皮试变态反应者中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5~ 74岁 ,平均 4 2岁。其中皮丘隆起增大 ,出现红晕 ,直径大于 1cm ,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 11人 ;出现荨麻疹 5人 ;出现哮喘 1人 ;出现…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价格便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再次用药后可引起机体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曾有报道,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0%,其中50%的患者在用药  相似文献   

8.
Ⅰ类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普外科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 2011年5月324例符合条件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在手术前0.5~2h用药者50例(15.4%),手术前2~24 h用药者64例(19.8%),手术后用药者185例(64.8%);持续用药时间≤1d的16例(4.9%),≤3d的80例(24.7%),4~7d的198例(61.1%),>7d的46例(14.2%);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3 d.预防用药品种最多为克林霉素磷酸酯169例,其他以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外科Ⅰ类手术切口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规范临床用药。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从2006年1月起,每月对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照给药时间、时程及药物种类等项目进行收集分析,并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相关科室。结果:全年抽查病历分为1~6月(242例)和7~12月(256例)两部分,分别整理统计。498例(白内障手术除外)Ⅰ类切口全都使用了抗菌药物。7~12月术前0.5~2.0 h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6.94%,较上半年38.43%明显增加。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3.65%、术前使用时间大于2 h病例12.50%、术后使用时程等较上半年显著缩短;涉及脑、骨骼等器官的手术切口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时间较长。大于3 h的手术几乎都未追加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选择如青霉素和第1、2代头孢菌素使用率由上半年32.86%在下半年上升到53.91%。抗菌药物联用和更换的病历显著减少。结论:外科Ⅰ类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较多问题,经过对其监测,逐渐规范了使用,但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 (CPFX)系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具有广谱和较强的抗菌作用 ,在组织中易于分布 ,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愈来愈多 ,现综述如下。1 变态反应CPFX变态反应发生率 0 .4%~ 5.7% [1 ] 。常见临床表现 :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眼结膜充血及过敏性紫癜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见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 ,甚至可导致死亡[2 ] 。1 .1 过敏性紫癜 患者 ,男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服用CPFX 0 .5g,bid。用药 7d后 ,四肢内侧皮肤出现散在性紫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监管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3月和4-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首次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应用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我院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中术前0.5-2h给药的比率由68.3%提高到98.3%;用药疗程≤24h由5.0%提高到80.0%);应用种类干预前组中以第二代头孢为主(占80.0%)干预后组以复合青霉素为主(占75.0%)。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如何应用这类药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是我们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在临床上可引起过敏性反应的药物常见于抗生素、血清制品和化学合成的药物,其中青霉素是常见的。据WHO统计,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反应在逐年增高。有文献介绍,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很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  相似文献   

13.
以 DDDs和日均药费为指标 ,对我院 1 996~ 1 998年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 ,其中青霉素类药物 DDDs较大 ,在 DDDs排序前 1 0位中品种最多 ,日均药费较低。各种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符合用药的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药源性急症是最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 1 3的患者的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笔者概述抗菌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性药源性急症相关问题。1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往往具有过敏体质和家族过敏史。由于个体差异 ,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只是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发生率有高有低 ,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两性霉素和多粘菌素等 ,其中以青霉素为最。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有如下特点 :①以青少年及女性为多 ;②与其他药联用较单独应用为多 ;③间隔用药较连续用药为多 ;④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发生率高 ;⑤各种给药途径和各种剂量 ,重复用药和初次用药均可发生 ,且很难预测 ,死亡率高。有报道 2例患者在注射室吸入了含青霉素分子之空气而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其中 1例抢救无效死亡。所有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对本类药物也易引起过敏 ,据现有资料 ,青霉素过敏的人对本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5 %~ 1 0 % ,如...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皮试和变态反应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的皮试及变态反应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住院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的1084例病人进行皮试和变态反应情况的调查。结果:用青霉素皮试的有203例,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9例,未做皮试872例。皮试人数占19.56%。196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使用头孢菌素有5例发生变态反应,872例未做皮试者发生7例,两者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和无青霉素过敏史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变态反应发生率1.11%。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可不列为常规,用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菌素试敏不敏感,必须做皮试时应采用头孢菌素原液。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致病菌耐药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全心荣 《中国医药》2010,5(3):233-235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常见致病菌耐药趋势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至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同期临床检出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9%,不合理用药率38.5%,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用药频度位居首位且大部分药物用药系数〉1,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是临床用药主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我院临床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79.9%)大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0.5%);不同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头孢类耐药率为28.4%-98.3%、喹诺酮类耐药率为37.8%-82.7%、青霉素类耐药率为71.9%-100%,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0%)、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8%),阿米卡星比较敏感,磷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40%);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预防用药程度呈正相关(r=0.927、0.973,P〈0.01)。结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滥用倾向,致病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程度呈正相关,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细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 1.哪些药物必须作皮试 变态反应一般分为Ⅰ~Ⅳ型,由于对某些药物有过敏体质的个体,Ⅰ~Ⅳ型变态反应均有可能发生,其中以速发Ⅰ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可以突发为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为了预测个体变态反应,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皮试)是最为方便和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12月神经外科126例Ⅰ类切口手术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26例神经外科清洁手术患者中,11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92.86%,除有10例为两联用药外,均为单一用药。在初次给药时机方面,术前0.5~2 h、2~24 h和大于24 h用药者分别为40例、8例、13例,术后用药者56例。在术后持续给药方面,用药时间小于1 d者为0,用药1~3 d、4~7 d、大于7 d者分别为10例、42例和65例。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176.29元。综合评价用药合理性,不合理用药率为100%。结论该院神经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应用问题,需加强管理及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9.
11522张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西药房1999年3月~5月的处方11522张,对应用的抗菌药物的品种、出现频率、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为39.11%,应用品种有58种,主要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单种药物治疗为主(75.30%),2种联用占21.86%,最多可达4种联用(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围术期清洁切口(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科室、诊断、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及手术持续时间、选用抗菌药物品种、首次给药时机、用法用量和抗菌药物疗程及其费用等资料.结果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占68.00%;使用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占46.47%,药物选择不符合规定者占34.70%,用药疗程不符合规定者占52.35%,用法用量不符合规定者占35.88%,首次给药时机不符合规定者占11.18%.结论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符合相关规定,药物品种选择、抗菌药物疗程、用法用量及首次给药时机均存在不符台相关规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