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耳屏前直线切口直视下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 例(9 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直视下即可操作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经治疗术后3 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方法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3,(9):642-643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下颌升支骨折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单侧髁突低位骨折及下颌升支骨折患者沿耳垂下后作3 cm小切口,翻开皮肤,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方分离,在腮腺前缘将腮腺组织向后方掀起,咬肌内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升支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三维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颌后腮腺前缘入路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升支骨折的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髁突下骨折手术复位入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新入路。方法:对6N(8侧)髁突下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同定。结果:此手术入路视野好,骨断端暴露充分,便于复位同定。所有病例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此手术入路是髁突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1例(共3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患者,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观察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有无唾液腺瘘及复查颌面部CT观察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等。 结果24例(共29侧)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7例(共7侧)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随访6 ~ 18个月(平均11.3个月);通过穿腮腺手术径路骨折断端复位准确、固定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均满意;4例患者早期出现Ⅰ~Ⅱ度张口受限,经过张闭口训练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8周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唾液腺瘘,经过加压包2周后扎后创口愈合;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紊乱症,有关节弹响、疼痛等。 结论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方法。方法:37例43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19侧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骨折;B组:21例24侧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绕下颌角皮肤切口,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第2d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涎瘘发生情况及术后1月下颌运动时关节局部牵拉不适感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T三维重建骨折断端对位及术后1月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术野,直视下保护面神经、复位固定骨折,不需分离腮腺,发生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并能用于下颌支粉碎性骨折等较为复杂的骨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咬肌颌后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单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沿下颌后作2 cm小切口,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面向前方分离,确认骨折线后钝性分离SMAS,避开腮腺,于咬肌内平行咬肌肌束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咬合关系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在髁突低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5具国人成人男性标本,对颞下颌关节及腮腺区解剖进行观察。结合局部解剖,对18例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越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腮腺筋膜表面,沿腮腺筋膜表面向前解剖分离到腮腺前缘,将腮腺组织向后牵开显露咬肌表面,钝分离咬肌,暴露骨折断端,用一块L型钛板复位固定骨折。结果:18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面瘫。术后3个月复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髁突低位骨折,应用下颌后越腮腺穿咬肌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利于保护面神经,术野清晰,便于复位固定。且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熟知颞下颌关节及腮腺区的解剖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低位髁突骨折和4例下颌支骨折采用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6例(100%)均使用2块接骨板固定,26(100%)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伤前情况,术后开口度26~48mm(平均38.3mm)。2例(8%)出现面神经颊支损伤症状,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未出现面神经永久损伤病例及涎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腮腺人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和下颌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视野暴露好,复位固定可靠,面神经损伤较少。  相似文献   

9.
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手术径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 ,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 ,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共有 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即 :切口设计在下唇 ,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前切口连接至同侧发际。切口设计依据为避开上颌区 ,隐蔽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的皮肤皱折区 ,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支、颏神经、腮腺导管以及内眦部等均加以保存。其中行上颌骨全切除 14例 ,次全切除 3例。结果 经 1~ 12个月术后随访 ,疗效满意。其中 11例术后放疗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坏死及下颌水肿。因保存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肌支 ,仅 1例发生轻度口角歪斜畸形。结论 本文提出的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径路 ,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上颌骨肿瘤 ,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 ,可作为上颌骨全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径路。若病变超过上颌骨区的范围 ,则不应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7-01收治的30例36侧髁突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其中21侧髁突中低位骨折,通过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15侧髁突高位骨折通过改良耳屏切口,经腮腺前、上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咬合关系、开口度、涎瘘及面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和开口度均恢复良好,无涎瘘的病例出现,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月后内恢复。结论: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视野暴露充分,切口隐蔽,利于保护面神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季金坤  周春霞 《口腔医学》2012,32(3):190-191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髁突骨折患者行耳后切口,穿破腮腺组织寻找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将分支牵开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固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病例中有24例(96%)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应用耳后切口行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73侧)髁突颈骨折行耳屏前绕耳轮脚切口,向前下沿外耳道前缘颞下颌韧带关节囊表面将覆盖在关节表面的腮腺上极翻起,向前牵拉腮腺组织,不用显露耳颞神经、颞浅血管及面神经,显露颞下颌韧带和关节囊;在直视下寻找移位的髁突,将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后1、3、6月复诊。结果术后3月,所有局部伤口耳轮脚上切口隐蔽仅见耳屏前愈合线、面型对称、开口度≥3.5cm、开口型无偏斜、关系好、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伤口愈合线隐蔽。结论髁突颈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切口隐蔽,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切口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的效果。方法 16例髁突骨折患者经改良耳屏切口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为沿耳屏切开,在外耳道和腮腺后缘间钝性分离,注意保护耳屏处软骨,把腮腺组织向前牵开,这样能把面神经完整地推向前方,不必专门解剖面神经。直视下觅得两骨折段,按原位置和方向复位,以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半年复诊。结果 16例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术后半个月张口度大于3.0 cm,半个月及半年后X线片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骨折部位不愈或延迟愈合表现,无内固定物松脱,愈合后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均无面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改良耳屏切口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中,由于其切口隐蔽安全,利于保护面神经及重要血管,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伴脱位患者,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暴露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进行内固定,观察有无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损伤,有无涎瘘发生,及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情况.10例患者中,全部术区伤口均属于一期愈合,未出现涎瘘.1例出现暂时性闭眼不全的症状,加用甲钴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小,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术后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范围小,美容效果好,能直视下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单侧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经颌后入路,术中保护腮腺及面神经,行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结果:2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解剖复位,无1例出现涎瘘,无1例出现面神经麻痹,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通过早期锻炼张口,均能恢复术前张口度,无关节强直出现。结论: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有术野暴露充分、操作方便、有效保护面神经及腮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颌下小切口入路用于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病例26例,术前确诊为髁突颈部骨折并且具备手术适应证。于下颌角位置做小切口,分离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于该神经上横断咬肌后1/3,骨折断端暴露后,解剖复位并钛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和开口型均正常,面部对称,无面神经损伤。结论:下颌下小切口入路利用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之间的解剖间隙,在髁突颈部骨折治疗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Gurrncy 于1947年首次论述采用口外切口矫正嚼肌肥大的手术方法。虽然,口外切口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途径,达嚼肌及下颌骨角部,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产生术后疤痕,并可能损伤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和腮腺导管。由此,作者采用口内切口方法矫正嚼肌肥大,取得了良好效果。方法沿下颌骨升支前缘向前下方切开,止于下颌第二磨牙前庭沟处,深及骨膜,把嚼肌连同内侧的骨膜完全从下颌骨升支外侧板上分离下来,解剖出嚼肌的前缘,取1只锐利的骨膜分离器插入嚼肌内外层之间,形成一个裂隙,向下达下颌下缘及下颌角部,向上抵颧弓平面,使嚼肌的内外层完全分离。取一把长而有力的动脉钳,尽量于下颌下缘、下颌角处,把内层嚼肌下端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下切口穿腮腺入路行髁突低位骨折坚固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耳下切13经腮腺入路,对21例22侧髁突低位骨折病例施行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等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21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开口度最大4.7cm,最小3.3cm,无张13偏斜病例。有2例出现暂时陛面瘫,经过治疗后2月内恢复。手术3月后复查CT,显示所有病例髁突骨折均解剖复位。结论:耳下切口经过腮腺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低位骨折,伤口隐蔽,术后瘢痕小,且能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的求。  相似文献   

19.
24例髁突骨折经下颌后进路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髁突骨折用小型钛板经下颌后进路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发生于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24例30侧,经下颌后进路以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复查内容包括: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表现、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张口型偏移明显改善,错牙合3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X线检查: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髁突无移位。结论:下颌后进路是一种治疗髁突颈和髁颈以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年龄16,65岁,全部采用下颌后切口,切口长约4cm,在腮腺筋膜鞘表面潜行剥离皮瓣,在耳屏至耳垂之间前方,上下方向切开腮腺筋膜,以开窗的方式向深层钝性剥离腮腺,牵开面神经,从咬肌后方切开骨膜,髁状突断端和翼外肌解剖复位,以钛板固定;冲洗关节腔,严密缝合骨膜及切开的关节囊,囊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0mL;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45例患者经过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骨折全部愈合,面型对称,开口度达到3.0~3.7cm,张口型均正常;咬合关系完全满意42例,基本满意3例;咀嚼功能完全满意41例,基本满意4例:术后出现感染1例,经过切开引流、抗炎后治愈;出现面神经功能异常患者2例,2个月后完全恢复;出现关节弹响不适症状患者1例,治疗后好转。结论:成人髁突骨折,应首选开放手术治疗;下颌后入路手术方式是治疗髁状突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