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行胆总管探查。在观察组,行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在对照组行放置T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胆汁漏、肠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10.2)mL,与对照组[(32.2±13.2)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为(96.6±21.5) min,与对照组[(91.5±19.1) min,P>0.05]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4±0.5) d,显著短于对照组[(2.3±0.5)d,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5.5±1.6) d,显著短于对照组[(90.8±2.3) d,P<0.05];住院时间为(7.4±1.4) d,显著短于对照组[(9.5±2.4)d,P<0.05],但住院费用为(38822.2±4019.7)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6744.5±3277.7)元,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为(267.3±102.8)mL,与对照组[(266.5±112.6)m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 d,胆汁引流量为(221.3±12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3.3±117.6)mL,P<0.05];术后3 d,胆汁引流量为(191.9±138.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70.8±121.8) mL,P<0.05];两组引流失败、胆汁漏、肠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4%对12.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7年~2001年5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18例,部分造影未成功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rrC)、胆道引流(PrrCD)及螺旋CT/'MRI胆道成像检查。本文拟探讨ERCt,、PrrC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23~85岁,平均56.22岁。总胆红素定量平均92.04,umol/L。15例ER(P未能确诊患者中6例行FrrC检查,2例行PTCD治疗,10例行CT/MRl胆道成像及仿真胆道镜检查。全组9例行ES"r治疗,其中2例行乳头开窗术后胆道造影。3例患者住院期间合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道准备操(清肠操)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在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患者结肠镜检查顺序将患者分为五个组,A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 3 000 mL+温水1 000 mL;B组:清肠操+PEG 3 000 mL+温水1 000 mL,10 min做一组,每小时做3组;C组:乳果糖口服溶液15 mL tid 3 d+PEG 2 000 mL+温水1 000 mL;D组:清肠操+乳果糖口服溶液15 mL tid 3d+PEG 2 000 mL+温水1 000 mL;E组:一般活动+PEG 3 000 mL+温水1 000 mL,10 min做一组,每小时做3组。利用肠道准备效果调查卷对各组内患者进行调查评分,观察指标包括:不良反应、波士顿BBPS评分。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350例参与肠道准备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清肠准备操较一般自由活动更能提高各段结肠及全结肠的BBPS评分(P <0.05),服用2 000 mL PEG同时联用清肠操、乳果糖口服溶液时可获得优于服用3 000 mL PEG时的BBPS评分(P <0.05),且可降低患者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方案的接受概率(P <0.05)。结论清肠准备操可提高肠道准备中的肠道清洁效果,服用2 000 mL PEG同时联用清肠操、乳果糖口服溶液时可获得优于服用3 000 mL PEG的肠道清洁效果,且可减少患者不适反应、提高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水包油新型佐剂狂犬病疫苗开展猫的免疫试验。方法利用BHK-21细胞培养狂犬病病毒鼬獾源性JX04-45株,病毒滴度达到107.5 TCID50/mL以上的病毒培养物用于灭活和疫苗制备,佐剂为新型水包油型;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测定疫苗效力和猫免疫后的中和抗体,并进行了攻毒试验,评价本疫苗免疫效果。结果一个剂量的疫苗免疫小鼠后FAVN方法测定的疫苗效力≥3.0 IU/剂量;水包油佐剂型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猫后14 d时无不良反应,FAVN测得其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平均达16.04±4.29 IU/mL,28 d平均达37.13±6.12 IU/mL,56 d为21.01±7.61 IU/mL。180 d为6.71±3.44 IU/mL,360 d为2.66±2.01 IU/mL。至15个月时,咬肌攻毒106MIC LD50狂犬病病毒BD06株,观察90 d试验组无一死亡,对照组全部死亡。结论本疫苗诱导长达1年的免疫保护,可扩大安全评价和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BA)的疗效及其血清 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72例BA患儿,其中42例接受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30例接受开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结果 术前,腔镜组患儿年龄为(55.8±7.4) d,身高为(64.4±2.8) cm,体质量为(3.8±0.6) kg,与开腹组的(57.3±8.2) d,身高为(65.2±3.0) cm,体质量为(4.1±0.8) kg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8±32.6) min 对(152.4±39.3)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或快于开腹组【分别为(15.3±5.2) mL对(33.6±12.6) mL,P<0.05和(1.3±0.4)d 对(2.3±0.7) d,P<0.05】,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8.0) min对(82.1±20.2)min,P>0.05】;手术前,开腹组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分别为【0.7(0.1,2.0)】 ng/mL和【6.3(2.2,17.6)】 ng/mL,与腔镜组的【0.8(0.2,2.4)】 ng/mL和【6.7(2.0,19.3)】 ng/mL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分别为【0.4(0.1,0.9)】 ng/mL和【1.1(0.4,3.6)】 ng/mL,与腔镜组的【0.4(0.2,1.0)】 ng/mL和【1.1(0.6,4.0)】 ng/mL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37例(51.4%)BA患儿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组5例(11.9%)继发胆管炎死亡,开腹组4例(13.3%)死亡,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18岁,因右上腹疼痛20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压痛,随即出现全身黄疸,体温37.8~39℃.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患者接受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42岁。于 1999-10 -2 9无任何诱因出现右后枕部持续性胀痛 ,无发热及其它不适。 4d后头痛加重 ,波及右额部及右上面部 ,伴右面部潮红、多汗并感头晕、视物旋转 ,时有复视、恶心呕吐 ,走路不稳 ,身体向右倾倒 ,偶有饮水呛咳。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正常。腰穿颅压2 16kPa ,脑脊液 (CSF)检查 ,生化、常规均正常。治疗 3d无好转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史 4年 ,最高达 2 3 /18kPa,最低2 0 /15kPa ,未正规治疗。约有 15年大量饮酒史 ,约 2 5 0mL/d。查体 :BP 2 0 /15kPa ,神志清楚 ,精神不振 ,语言稍嘶哑 ,表情痛苦。右枕外隆突下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与不联合甲状旁腺素(1-34)(parathyroid hormone 1-34,PTH 1-34)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山西大医院2012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应用PKP治疗的138例OVCF患者,术后采用数字法随机按2∶1分为PTH组和对照组,PTH组为PKP术后口服钙剂1 000 mg/d及维生素D 400 IU/d并皮下注射PTH 1-34 20μg/d,对照组为PKP术后单纯口服钙剂1 000 mg/d及维生素D 400 IU/d。手术前,术后3 d、1年和术后2年分别记录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椎体后凸角测量(Cobb angle,Cobb角)、骨密度检测值、术后临近椎体再骨折情况。同时应用上述指标评价PTH 1-34对于OVCF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结束后获得85例完整资料,其中PTH组43例,对照组42例,其中PTH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术后2年的VAS分别为7.83±0.81、2.47±0.88、1.49±0.85、1.31±0.85分;对应的ODI指数分别为74.22±3.74、22.72±2.59、20.41±1.99、19.49±2.13。两组术后3 d、术后1年、术后2年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及术后2年,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Cobb角测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及术后2年两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Cobb角测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腰椎L1-4骨密度测定值为(0.780±0.038)g/cm2、(0.810±0.038)g/cm2,明显比术前(0.705±0.040)g/cm2高(P0.05)。组间比较PTH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TH组术后1年股骨颈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TH组术后再骨折4例,对照组术后再骨折8例。结论 PKP治疗OVCF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术后应用PTH 1-34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骨密度,减少术后椎体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癌患者,其中19例接受LRC治疗,21例接受开腹胆囊癌根治术。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行生存分析。结果 LRC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8.4±31.2)min、(7.5±1.2)个和(210.5±21.1) ml,而开腹组分别为(316.5±11.5) min、(7.8±0.9)个和(301.2±22.8 )ml,其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开腹组(P<0.01);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0.5) d、(3.5±2.1) d、(2.5±0.9) d、(1.1±0.1) d和(5.4±2.1) d,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7.1±1.2) d、(14.5±6.6) d、(3.8±1.8) d、(1.9±0.5) d和(8.2±5.8) d,P<0.01】;LRC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15.8 %),而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胆漏5例(42.9%,x2=4.286,P=0.038);LRC组和开腹组1 a生存率分别为94.7%和95.2%,2 a生存率为78.9 %和71.4 %,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655,P=0.418);术后第13个月和18个月,LRC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第14个月、16个月和20个月,开腹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LRC治疗胆囊癌患者安全可行,疗效与开放性胆囊癌根治术相同,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为4~8周,平均(6.20±1.2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死骨、脓肿、病变滑膜及肉芽组织,骨缺损区植骨选用截除的自体股骨正常骨质,选用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结核,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切口及病灶愈合、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假体位置、髋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4~60个月,平均为(35.62±8.64)个月。术前1d、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ESR分别为(41.64±12.10)mm/1h、(23.36±5.87)mm/1h和(9.88±2.01)mm/1h;CRP分别为(43.60±10.35)mg/L、(14.00±3.16)mg/L和(3.80±1.19)mg/L;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分别为(18.40±4.73)分、(41.68±3.15)分和(43.52±1.33)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分别为(33.00±6.01)分、(92.52±3.64)分和(97.36±1.80)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d(F=103.008,P<0.001;F=270.299,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1d明显改善(F=432.654,P<0.001;F=1832.393,P<0.001)。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发生血栓形成、肺栓塞、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周出现刀口中下段破溃,形成窦道,经搔刮换药2个月后愈合,其余患者治疗后均无积液和积脓,病灶顺利愈合。随访期内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病灶复发患者。结论: 在规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能明显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IPS治疗。结果 147例患者均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操作成功146例(99.3%);术中发生穿刺胆管、胆囊、肝动脉和肝包膜者分别为5例(3.4%)、2例(1.4%)、4例(2.7%)和8例(5.5%);2例(1.4%)发生异位栓塞;术前患者干质量(13.0±2.1) kg,空腹血糖(6.4±1.0) mmol/L,空腹胰岛素(20.2±9.3) mU/L,白蛋白(37.4±5.0) g/L,肌酐(59.2±15.9) μmol/L,尿素(5.1±1.6) mmol/L,总胆红素(18.6±5.0) μmol/L,血氨(66.8±24.3) μmol/L;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5.4±3.2) kg、(5.8±1.4) mmol/L、(15.3±3.3) mU/L、(34.8±3.6) g/L、(58.5±10.9) μmol/L、(4.1±1.6) mmol/L、(27.3±7.2) μmol/L、(70.1±34.4) μmol/L,即术后门静脉压明显下降,干质量、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白蛋白、尿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生支架狭窄31例(21.2%),肝性脑病25例(17.1%)。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手术的重点在于精确的穿刺定位,术前行CT检查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行门静脉造影有助于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不同粒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AC微球)通过支气管镜对犬肺气道进行封堵,从而通过观察肺的CT改变及病理学变化,证明AC微球能够对犬肺支气管封堵有效性安全.方法家犬20条,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 4组,通过支气管镜于气道分别置入d=600μm、1000μm、2000μm、3000μm的AC微球,观察犬的一般状况变化,术后2周行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B、C组动物封堵后形成有效封堵,肺CT示肺段性不张,炎性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肉芽肿且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d=1000-2000μm的AC微球封堵支气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5,(11)
<正>患者,女,59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2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肝生化指标:TBil 10.5μmol/L,ALT187 U/L,AST77 U/L,Alb43.6 g/L;抗HEV阴性、抗HAV阴性;乙型肝炎三系:HBsAg(-),抗HBC(+);HBV DNA1 000 IU/mL;抗HCV阳性,HCV RNA3.60×105 IU/mL;上腹部CT:肝胆胰脾MS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6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管拔除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17.37±10.02)min、(115.32±10.08) mL、(18.55±3.86) h和(2.11±0.65) h,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59.39±12.17) min、(254.02±22.38) mL、(37.32±5.45) h和(3.73±1.07) h,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残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90±0.71) d、(33.08±5.45) h、(16.53±3.07) d和8.57%,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59±1.22) d、(58.02±10.11) h、(21.02±4.04) d和50.00%,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 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硬性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浆细胞型Castleman病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61岁。因反复浮肿、面色苍白半年 ,淋巴结肿大 3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 1 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伴面色苍白 ,活动后胸闷气促及间断低热(体温 38℃左右 )。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 5 5 g/L,拟诊为贫血。住院期间出现黄疸 ,网织红细胞增高 ,酸溶血阳性 ,流式细胞仪测定 CD59表达缺失 ,CT检查示纵隔内、胰头区域、左腋窝有多个淋巴结肿大及右上肺结核 ,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右肺结核”。给予正规抗结核及泼尼松 1 0 mgtid治疗 ,黄疸及水肿消退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出院。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在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7±1.1、3.0±0.7、2.5±0.5)分和(4.5±1.7、4.1±1.0、3.1±0.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3.9±1.1、3.4±0.8)分和(5.4±1.8、4.5±1.2、4.3±0.9)分,P<0.05】;观察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1.7) pg/ml、(29.6±2.3) pg/ml和(32.3±1.4) 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9) pg/ml、(38.6±4.4) pg/ml和(44.3±1.8) pg/ml,P<0.05】;观察组恢复进食、行走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0±0.4) d、(2.0±1.4) d和(7.4±2.1)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8) d、(4.2±0.4) d和(9.0±1.7) d,P<0.05】。结论 采取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抑制了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1岁,因再次腹胀、尿少、双下肢水肿伴发热3月于2009年8月25日入院.当地乡卫生院给予保肝和呋塞米利尿无效,2009年8月11日TBil 60 μmol/L,Alb 34 g/L;ALT 35 U/L,AST 64 U/L,腹部CT示肝硬化腹水,脾大,门静脉高压.至2011年11月5日止,患者先后31次行腹水浓缩回输,每次滤出腹水量5 600~19 000 mL/次,共滤出腹水379 350mL;平均每次滤出腹水(12 939±3 319)mL,其中25次滤出腹水10 000mL以上,5次滤出腹水5 600~9 600 mL,1次因耗材不配套治疗失败;2次腹水浓缩回输间隔时间5~174 d,平均27 d行1次腹水浓缩回输,病程中有轻度消化道出血1次,第2次腹水浓缩回输后间隔174 d行第3次腹水浓缩回输,2011年3月19日第18次腹水浓缩回输同时用速尿800mg多巴胺40mg、庆大霉素16万U腹腔注射,此前每次腹腔注射速尿300~400 mg,此后平均17d行一次腹水浓缩回输,每次均腹腔注射速尿1 000 mg,多巴胺与庆大霉素用量不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应用在腰椎结核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5ml),术后12h内给药1次,每次0.5g,术中每腔内喷洒氨甲环酸 0.5g(包括腰椎后路小切口、腰椎斜前方切口及髂骨取骨区切口)。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术后12h内静脉给药1次,每次0.5g。两组均进行腰椎斜前方入路病椎清除植髂骨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红细胞比容,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血D-二聚体(D-D)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指标。 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49.0±23.8)min]、术中出血量[(344.0±120.0)ml]与对照组[分别为(145.0±26.3)min和(360.0±134.0)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43; t=0.603,P=0.402)。观察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64.0±23.3)ml、(159.0±25.2)ml、(28.2±8.1)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0±33.1)ml、(174.0±27.2)ml、(32.5±9.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42;t=2.743,P=0.032;t=2.324,P=0.037)。观察组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为(32.1±8.3)%,高于对照组[(28.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48)。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术后3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1周血D-D水平分别为8.7%(4/46)、(13.1±3.2)s、(36.1±6.1)s、(0.9±0.2)mg/L,对照组分别为10.9%(5/46)、(12.6±2.9)s、(34.6±5.6)s、(0.9±0.3)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212;t=0.835,P=0.517;t=1.229,P=0.224;t=0.366,P=0.712)。 结论: 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渗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可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孙红霞  杨凯  缪晓辉 《肝脏》2006,11(5):321-321
患者,男性,41岁,5年前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患者近2年肝脏生化指标反复异常,2005年4月检查甲胎蛋白(AFP)>400 μg/L,CT提示:多发性结节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不能排除.此后,患者多次复查血AFP、肝脏CT和MR等,结果与上述检查类似.2006年1月18日在上海实施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手术顺利.患者在肝移植前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半年余,术前HBV DNA<1×103拷贝/ml.术后常规给予 FK506及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治疗,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FK506血液浓度.住院28 d出院,一般情况尚可.在此期间加用骁悉1.0 g/d,因不良反应较大,前后用药约1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