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五一 《世界中医药》2008,3(5):293-293
内伤杂病引起的高热,多由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具有病程长、病势急、慢性消耗的特点,并往往出现寒热虚实相挟,表里互见的复杂症状,临床辨治颇为困难,现将笔者辨治杂症高热的3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冯全生 《四川中医》2005,23(12):3-4
总结张之文教授辨治表证发热、寒热往来、壮热、湿热发热等高热的思路和临床运用要领,以及低热辨治概要,并举典型医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整理倪宣化老中医辨治温病高热、真心痛、小儿抽搐的3个验案,总结其辨治急危重症的经验,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秦玉龙教授从脾胃不和、内伤湿热辨治外感高热验案1例,总结其诊治湿温证以脾胃为本,注重除湿清热、调和脾胃、芳香宣化、寒温并用的临证用药经验,在急性高热期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开拓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小儿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引起高热的病因不同,症状各别,治疗亦异。治小儿高热必须分清伤寒、温病,从六经或从卫气营血论治。辨证明确,治可无误,既合病机,辄能药到热退。兹将几种小儿高热的辨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深谙经典,躬耕临床,思维敏捷,辨证精准,疗效显著,擅治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本文通过列举寒热往来、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热伴全身关节疼痛、发热便秘四则案例,介绍熊教授辨治发热经验,为中医临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银翘石膏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连如 《四川中医》2001,19(7):56-56
小儿外感高热多为感受温热毒邪所致,临床按温病卫气营血辨治。自拟银翘石膏汤以清气泄热,清热解毒为主,随证加减,主要适用于温热病气分证、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急症。临床总结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总结了王松龄教授从六经论治小儿高热的经验,探讨其运用《伤寒论》经方辨治小儿高热的遣方用药思路,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学耕教授辨治小儿高热病的经验:一、探赜索隐,辨析高热;二、六淫外袭,以疏为要;三、纯阳多火,清解惟宜;四、釜底抽薪,善施下法;五、倡导外治,擅施飞针。作者分别作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张洪教授治疗急症的经验。具体介绍了治疗急腹症、血证、中风、高热的临床辨治并附验案举证。  相似文献   

11.
治从三阳与三阳合治武维屏教授辨治外感高热的学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维屏教授从医3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肺系疾病的辨治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成体系,特别是在治疗外感高热、哮喘、肺结节病、间质性肺病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疗效,组成了一套系列方药。兹将老师在外感高热方面所创立的治从三阳、三阳合治...  相似文献   

12.
高热辨治     
高热辨治山东省第一监狱医院(250100)刘俊良聊城地区中医院(252000)王桂枝1太少两感案患者男,15岁,1994年11月14日初诊。10天前感寒,恶寒无汗身疼痛,继则高热,体温38.4~40.2℃,服用板蓝根冲剂、复方大青叶,静滴青霉素、庆大...  相似文献   

13.
高热是指患者体温升高超过39℃,可见于多种疾病,其病因复杂,危害严重,如诊治失宜易致发热缠绵,经久不退。发热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恐慌,临床医师治疗亦颇棘手。如何发挥中医特色,寻求有效的辨治规律,是中医治疗高热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发热辨治举隅永春县中医院(362601)周来兴1气分发热周某,男,4岁。1990年6月10日诊。持续高热5天。患儿于6月2日起病,流鼻涕,喷嚏,发热,曾进西药退热剂,发热旋退旋起,3天后仍持续高热,经西医多次检查,找不出发热原因。用抗生素、激素、输液...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与综辨制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辨证论治概念和认识的剖析,认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以及辨症征论治、运气辨治、地域辨治、审因辨治、病原辨治、汤证辨治等诊疗方法均是综合辨析。因是制宜即综辨制宜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从而阐明综辨制宜,走出辨证论治误区。正确对待中医特色,使中医事业昌盛无衰,使中西和古今医学结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孙运河 《河南中医》1994,14(2):91-92
乙脑暑湿型辨治拾粹孙运河河南省舞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462500)主题词脑炎,日本乙型/中医药疗法,暑湿(中医)/中医药疗法乙脑暑湿型与暑温型一样,发病后很快进入极期,出现高热、昏迷、抽风,但所治无一例深入营血者,舌苔长时间白厚滑,或微黄,满布于舌,...  相似文献   

17.
<正>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医家,不仅在中医理论上多有建树,在临床实践上亦成绩卓著。观《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内科急症的治法,可谓独具匠心,自成风格。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治温病高热用石膏人参罹病高热,内伤外感,皆能为之,然属内伤者鲜见,临床上以外感温热为多。管窥《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37例温病医案,具有高热之证者33例,而属阳明高热者达20例之多。张氏对温病的辨治,独崇仲景,他说。“《伤寒论》一书,原以中风、伤寒、温病平分三项……则三项中一切诸证皆可浑统于六经”,提出温病当以六经辨治,尤重阳  相似文献   

18.
高热为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四季均有发病,可见于多种疾病病变过程中。笔者临床统计发热症为儿科门诊人次的16.53%,而高热急症则占发热症的22.23%。今不揣浅陋,谈点滴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19.
吾师董廷瑶教授擅治外感热病,主张“开门逐盗”。探析邪之传变,病之深浅,分别从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辨治,辨之确切,往往数剂即能邪祛热退,摘撷四例。 病例1,王某,女,13岁。2000年12月24日初诊:高热2月。已住院10天,全身检查、各种培  相似文献   

20.
痤疮的中医药辨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力 《江苏中医药》2003,24(10):58-60
对中医辨治痤疮,从病因辨治、三焦辨治、脏腑辨治、分型辨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今后研究中医药治疗痤疮方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目的地应用现代研究方法研究有效方药的药效、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