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的重建,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病程在2周-2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2级的中风患者3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颅磁刺激组+电刺激组)及对照组(电刺激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8-10。结局指标包括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周围肌肉量及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连续性变量。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PEDro量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2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限制训练组与常规抗阻训练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SMD=0.54,95%CI(0.29,0.79),P <0.01]、肌肉量[SMD=0.26,95%CI(0.06,0.46),P=0.01]及膝关节功能[SMD=1.17,95%CI(0.53,1.80),P <0.01];亚组分析显示,仅当干预时间> 4周时,膝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所有关于rTMS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过程选择加权均数差(WMD)法,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的改善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共计1033人,将所纳入的文献分为低频及高频分组分析,低频(WMD=-4.24,95%CI:-6.57~-1.92)、高频(WMD=-4.00,95%CI:-4.56~-3.65)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WMD=-2.21,95%CI:-3.04~-1.3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WMD=-7.00,95%CI:-7.64~-6.36)及Barthel指数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BI或MBI)(WMD=-17.49,95%CI:-21.26~-13.72)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可能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Google Scholar,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实验,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包括14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1周[OR=4.36,95%CI(6.31,2.41),P0.0001],2周[OR=4.36,95%CI(6.31,2.41),P0.0001],4周[OR=0.64,95%CI(0.77,0.51),P0.00001]后,低频经颅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都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和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外研究显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他汀类药物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有效。而国内有关他汀类药物对血管性痴呆疗效的研究样本量均较小,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目的: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他汀类药物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1月,查找有关他汀类药物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进行相关补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进行方法学评估后,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检索最终纳入15个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203例患者,其中他汀组616例,对照组587例,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疗效指标简易智能量表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包括14项评分法或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结果合并。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14个随机对照试验1 112例患者),MD=3.02,95%CI:2.26至3.77,P < 0.000 1;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14项评分法(7个随机对照试验,513例患者),MD=-4.14,95%CI:-6.11至-2.18,P < 0.000 1;Barthel 指数评分(2个随机对照试验,171例患者),MD=11.62,95%CI:9.78至13.46,P < 0.001。纳入文献中共提及不良反应14例,对照组1例,他汀组13例,均为阿托伐他汀引起,他汀组不良反应率2.1%,无严重不良反应。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但进一步的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θ节律刺激(TBS)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roQuest、Scopus、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TBS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两位评审员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质量评估,并在数据提取后运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获得14项研究,共32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TBS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MD=-4.11, 95%CI:-6.99~-1.23, P=0.005],提高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 [WMD=9.54,95%CI:3.81~15.27,P=0.001]和改善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评分(ARAT)[WMD=8.83, 95%CI:3.26~14.40, P=0.002]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BS组在提高上肢Fugl-Meyer量表(UE-FMA)评分[WMD=7.24, 95%CI:2.18~12.31, P=0.005]方面优于常规康复组;且亚组结果显示间歇性TBS(ITBS)在提高UE-FMA评分上可能比连续性TBS(CTBS)效果更优(P=0.04)。结论:基于当前证据,TB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低频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0月。收集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符合标准的有21项RCTs,1 626例PS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与使用抗抑郁药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降低更明显[0.5 Hz:[SMD=-0.95,95%CI(-1.19,-0.70), P0.000 01];1 Hz:[SMD=-0.44,95%CI(-0.66,-0.23), P0.000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Hz:[SMD=-1.35,95%CI(-1.70,-1.01),P0.000 01];1 Hz:[SMD=-1.03,95%CI(-1.39,-0.67), P0.000 01]]。②低频rTMS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Barthel指数:[SMD=1.38,95%CI(0.87, 1.89), P0.000 01];MMSE:[SMD=0.60, 95%CI(0.31, 0.90), P0.000 1]]。③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低频rTMS组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对于NIHSS评分改善证据尚不充分,并且可能会出现症状比较轻微并发症如头痛等,故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背景:抗阻训练已经被证实对于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有所帮助,但抗阻运动的运动方式、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以及与不同运动(有氧运动等)方式的结合是否效果更好还有待研究。目的:评价抗阻训练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搜集抗阻训练干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分为抗阻训练组及空白对照组,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的时间范围从建库到2019年12月,并且对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文献质量为中等偏上;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阻训练组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骨密度[SMD=0.02,95%CI(0.01,0.03),P<0.0001]、全髋骨密度[SMD=0.25,95%CI(0.06,0.44),P=0.03]、股骨颈骨密度[SMD=0.28,95%CI(0.12,0.04),P=0.0005]及大转子骨密度[SMD=0.02,95%CI(0.00,0.03),P=0.02];③提示抗阻训练有利于维持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可以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运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3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Cochrane、PubMed、EMBASE、CIANHL、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延续性护理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研究,1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出院护理比较,采用延续性护理能降低癌症患者焦虑评分(SMD=1.14,P<0.05)与抑郁评分(SMD=1.24,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较常规出院护理能降低癌症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本次纳入研究文献数量以及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干预措施被应用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改善,但其疗效尚存在争议。故文章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认知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老年人群认知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1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包括4篇高质量文献以及4篇低质量文献,共369例患者。Meta分析发现,(1)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相比,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VO2max(WMD=3.78,95%CI:2.79-4.77,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当进行长期干预(干预周期≥6周)时,与中强度持续性训练组相比高强度...  相似文献   

11.
We aimed to conduct a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Six relevant electronic databases (PubMed, CENTRAL, Embase, Web of Science, CINAHL, and PsycINFO) were searc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that compared rTMS with control condition for PSD were included. The mean change in depression symptom scores was defined as the primary efficacy outcom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the remission rate of depression, stroke recove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recovery. In total, 7 RCTs with 351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At post-treatment, rTM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condition, with a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of -1.15 (95%CI: -1.62 to -0.69; P<0.001, I2=71%) and remission with an odds ratio (OR) of 3.46 (95%CI: 1.68 to 7.12; P<0.001; I2=11%). As for stroke recovery, rTMS was also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condition (SMD=-0.67, 95%CI: -1.02 to -0.32; P<0.001).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cognitive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D=4.07, 95%CI: -1.41 to 9.55; P=0.15).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oderators for the primary outcome, a series of subgroup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rTM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Asian samples than in North American samples (P=0.03). In conclusion, from the current evidence in this study, rTMS c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SD. Further clinical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nd clearer subgroup definition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2.
背景:硬膜外植入式皮质刺激兼顾了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硬膜下皮质刺激和深部脑刺激的优点,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的肢体运动与语言功能。 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硬膜外植入式皮质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关键词为“cortical stimulation,extra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extradural cortical implants,extradural cortical stimulation,stroke,rehabilitation;皮质刺激,硬膜外电刺激,硬膜外皮质植入,硬膜外皮质刺激,脑卒中,康复”。纳入有关硬膜外植入式皮质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与言语障碍中应用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硬膜外皮质刺激是植入式皮质刺激,其优势是侵入性小、高度精确性和经硬膜与大脑密切接触,对缺乏有效治疗的脑卒中慢性期运动和语言障碍患者来说,这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硬膜外皮质刺激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促进病灶周围结构与功能改变、提高神经网络功能、促进大脑半球间功能平衡及增加感觉输入来改善脑卒中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明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并提供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到2021-09-30,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研究质量评估,其中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质量,并使用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森林图的制作等。结果: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文献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间充质干细胞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优于对照组[WMD=-2.12(95%CI:-2.66至-1.58,Z=7.70,P<0.001),WMD=14.34(95%CI:12.99-15.68,Z=20.90,P<0.001),WMD=20.94(95%CI:9.28-22.59,Z=5.88,P<0.001)]。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改良Rankin评分两组效果接近[WMD=6.98(95%CI:-2.89-16.85,Z=1.39,P=0.166),WMD=-0.04(95%CI:-0.16-0.24,Z=0.44,P=0.663)]。其他各时点,除改良Rankin评分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情况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包娜娜  刘超 《医学信息》2018,(22):104-106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样刺激参数的假刺激线圈给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4.10±0.59)分、(4.65±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分别为(668.00±39.33)μV、(761.00±43.61)μ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使皮质兴奋性产生较刺激时间更加持久的改变,为磁刺激应用于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大鼠对神经再生微环境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组(80%运动阈值(MT)组、100%MT组和120%MT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制模24 h后各重复经颅磁刺激亚组给予20 Hz相应强度磁刺激,假刺激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模型组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7 d,重复经颅磁刺激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P < 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造模后72 h,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水通道蛋白4/9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 < 0.05)。与造模后第1天比较,造模后第15天重复经颅磁刺激组(100%M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重复经颅磁刺激亚组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 < 0.05)。结果证实,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诱导脑缺血耐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降低水通道蛋白4/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the number of stroke survivors continues to rise. Traditional neuro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aimed at restoring function to weakened limbs provide only modest benefit. New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designed to augment traditional neurorehabilitation hold promise for reducing the burden of stroke-related disability. Investigators discovered that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and epidural cortical stimulation (ECS) can enhance neural plasticity in the motor cortex post-stroke. Improved outcomes may be obtained with activity-dependent stimulation, in which brain stimulation is contingent on neural or muscular activity during normal behavior. We review the evidence for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TMS, tDCS, and ECS and discuss the medi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We compare these techniques to activity-dependent stimulation,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newer strategy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suggest future applications for activity-dependent brain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5-2014年2月关于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研究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幻听评分及幻听评定量表(AHRS)。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7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的幻听评分比较,均数差为-1.10,95%CI为[-1.6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001);两组之间的AHRS比较,均数差为-3.89,95%CI为[-5.7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P0.00001]。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给予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 vs 68.00%, P<0.05)。结论: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其具体机制有待于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