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骨嘴一例     
患者 女 ,4 8岁。左踝部酸痛 10余年加重 2年 ,否认外伤史。外院诊断骨质增生伴关节炎 ,疗效不佳。体检 :全身情况良好 ,左踝及左足背轻度肿胀伴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表现见图 1。  X线拟诊 :左足距骨嘴。行距骨嘴凿除术。病理诊断 :正常骨组织。讨论 距骨嘴因距骨头上缘唇样骨质增生 ,其形态酷似“鸟喙”而得名 ,偶见于跟骨距骨桥患者[1] ,单独发病罕见。本病系先天发育异常 ,由于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骨质增生或良性骨肿瘤等。常在跗骨骨化数年即成年以后 ,出现不明原因的踝部酸痛 ,且于站立或活动后加重 ,主要是因为距骨嘴对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共收治5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7~62岁,平均46.2岁。单纯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1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者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X线摄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受伤情况,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后,于伤后1周左右(第4~10天)行经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8~14个月)。5例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4分(57~94分)。1例于术后1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安全可靠,术中可清晰暴露,复位固定良好,避免了内踝截骨。  相似文献   

3.
望运灿 《放射学实践》2003,18(9):661-66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47岁。诉左内踝下方一包块 2 0余年 ,行走或久立后隐痛 3年余。 2 0多年前该足曾疼痛 (未就诊 )。查体 :左内踝下方可扪及约 3cm× 3cm骨性包块 ,边界清晰 ,无活动 ,无压痛 ,足内翻活动受限。X线正位片示左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明显向内凸出 ,二者之间见一窄缝。侧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及距骨内结节密度增高 ,跟距关节面增浓 ,后关节间隙变窄 ,距骨头变扁 ,距骨后端呈鸟喙状 (图 1)。跟骨轴位片示跟骨载距突向内凸出 ,边缘清晰 (图 2 )。讨论 跟骨距骨桥是跟骨载距突向后上方增大及距骨内结节向下增大所致的一种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深层断裂患者接受距骨侧锚钉联合内踝部金属垫片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2月—2017年2月东营市正骨医院关节外科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断裂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9~63岁,平均4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平均4.1d;左踝12例,右踝23例;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外旋型17例,旋前外展型6例。三角韧带断裂部位:距骨止点处19例,体部断裂12例,内踝止点处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5例均采用锚钉在距骨侧置钉,内踝内侧放置金属垫片(规格:5mm,美国Zimmer公司)。术后随访12个月,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疗效,并应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AOFAS-AHS)评价足踝功能。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住院时间12~19d,平均16.3d;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3周;负重训练时间9~15周,平均12.1周。术后复查骨折部位均达到解剖复位,三角韧带断裂修复完好。术后内踝间隙较术前显著缩短[(2.61±0.25)mm vs.(5.32±0.35)mm,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内踝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0.20)mm vs.(2.42±0.19)mm,P0.05],AOFAS-AHS评分优良率82.86%。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无锚钉断裂、松动、脱落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距骨侧锚钉与内踝部金属垫片修复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发三角韧带深层断裂,有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9岁。一小时前跳高下落时左足先着地,致左踝部明显畸形伴功能障碍。临床诊断:左足内外踝骨折,左踝关节脱位。X 线检查:正位片见左足背内翻,跟、舟、骰等跗骨旋自内上方,与内踝重叠,胫侧软组织增厚,距骨内翻,距骨头完全顶压于外前方皮下。腓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人距骨缺血性骨坏死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男 ,5 9岁 ,左踝关节反复疼痛5年 ,近 6个月加重。既往体检未发现异常 ,无特殊病史。体检 :左踝关节肿胀 ,压痛 ,背屈略受限 ,远端足趾血运良好。X线检查 :左距骨体部密度不均 ,踝关节距骨面塌陷 ,周围呈轻度硬化改变(图 1)。CT检查 :左距骨穹隆部多个囊状透亮区 ,其内见骨性分隔 ,囊内容物CT值为 3 4HU(图 2 )。MRI检查 :左距骨穹隆关节面凹凸不平 ,部分关节软骨及皮质骨呈不均匀低信号 ,体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稍短T1、长T2 高信号区 ,周围见低信号硬化带。手术所见 :左踝关节距骨面塌陷 ,骨质硬化 ,血运…  相似文献   

8.
距骨骨折是足踝部严重创伤之一。1997年4月-2005年4月,我们采用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取髂骨植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骨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内侧距骨软骨损伤17例(17足)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7例;左足7例,右足1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5岁;14例患者病灶位于内侧,3例患者病灶位于外侧,病灶平均面积为为60±52.8 mm2;按照MRI的Hepple距骨软骨损伤分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T及MRI检查。采用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及视觉疼痛量表(VAS)对术后踝关节的功能及疼痛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术后随访4~39个月;平均18.6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的77.32±6.67分提高到术后的93.10±8.24分,VAS评分由术前的7.80±1.38分降低到术后的1.96±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HeppleⅢ、Ⅳ、Ⅴ型的距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髂骨植骨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踝关节的功能、缓解踝关节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正>女,17岁。以左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不慎扭伤,致左踝关节间断性钝痛,在当地卫生院行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具体X线及诊断结果不详),并给予"针灸、拔火罐"处理,症状未明显缓解,后在家自行以中草药、膏药外敷(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0个月来患者间断性疼痛无明显缓解,于长时间行走、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踝关节X线平片示:左距骨内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似见分隔,密度不均,可见更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和腓骨在踝关节中的位置。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非踝关节不稳疾病、至我院就诊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行MRI检查,并在横断面上采用2种方法测量腓骨在踝穴内的前后位置:采用轴向踝指数(ax-ial malleolar index,AMI)以距骨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采用踝间指数(inter malleolar index,IMI)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另外,我们还应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踝距指数(malleolar talus index,MTI)来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结果:以距骨为参照物时,踝关节不稳组AM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11.04°±5.66°vs 7.68°±5.38°,P<0.01);但以内踝为参照时,踝关节不稳组IMI与对照人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22°±3.44°vs 7.93°±3.36°,P=0.03);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时,踝关节不稳组MT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89.46°±2.64°vs 85.99°±2.24°,P<0.01)。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距骨内旋现象,但腓骨在踝穴内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长管状骨骨骺,发生在不规则骨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左距骨软骨母细胞瘤报告如下。患者男,15岁。左踝部疼痛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查体:左踝关节均匀性水肿,压痛,无充血,未触及包块,左踝背伸稍受限,足趾感觉、运动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20岁。因左足背包块5年余,缓慢增大,于1988年9月就诊。检查:左踝前正中见一隆起包块,质硬,不活动,约3cm×3cm×2cm,周围软组织无红肿。左踝关节背屈较右侧减少10°。X线片示:距骨颈前上方一骨性突起,边界光整。临床诊断:距骨颈部外生骨疣。1988年9月13日在局麻下手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距骨头颈交界处的前上方,有完整的纤维膜及软骨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将其完整凿除。病理诊断:骨软骨瘤。术后2年复查,足背包块消失,踝关节背屈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骨骨折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宜早期诊断、有效的复位和固定,以防距骨无菌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1995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距骨骨折39例,疗效尚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25岁,农民。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疼痛不适,未予处理,现疼痛明显,而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左前踝局部压痛,距舟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小腿活动无异常,足背动脉可触及。影像表现:CT示左距骨内卵圆形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前部骨皮质菲薄,病灶边缘硬化,病变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液平,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2)。MR平扫示:左距骨内卵圆形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病灶边缘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0月,对收治的37例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患者中34例择期采用经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手术治疗,3例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全部病例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19.6个月).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优13例(35.1%),良18例(48.6%),可4例(10.8%),差2例(5.4%);优良率为83.7%.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切口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1例,无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 使用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骨折固定牢固,骨缺损区充分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8岁。无明显诱因左踝部疼痛半年。体检:左踝关节轻度肿胀,皮温高,距骨压痛明显。X线平片:左距骨内、后见一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部分边缘硬化。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高密度钙化影,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  相似文献   

18.
王伟  范时雨 《人民军医》1998,41(8):456-457
我科1992年起采用跟距关节成形术治疗跟距骨桥症14例18足,经近期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14例均为男战士,平均年龄19.5岁,病程5~23个月。病变部位均为内侧跟距关节,单纯左足4例,单纯右足6例,双足4例。临床表现:跟距关节内侧局部突起、疼痛,足内翻受限,以足跟行走及走不平路时足踝部痛,X线片示内侧跟距关节骨质唇样增生,少数(2/18)骨突形成骨性连接(正位)。后跟距关节内侧模糊,间隙变窄。有时伴有距舟关节(距骨)唇样增生,本组发生2例(侧位)。1.2 手术方法与结果 于内踝下后侧做弧形切口止于踝尖下2cm。切断部分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 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 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 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 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 6%)。结论 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