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国平 《医疗装备》2019,(13):21-22
CT设备已经是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规成像设备,其能够比较完整地对体内组织器官进行结构成像,因此,对CT设备的日常质量检测和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工作。在各种质量检测参数中,CT值的线性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质量参数。现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围绕CT值线性度的概念、线性度的检测方法和过程、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帮助提高从业人员对CT设备质量参数检测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CT设备的可靠性和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医用CT性能检测及常见故障维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用CT作为医疗卫生单位为患病者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精密的诊断设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保证CT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最大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我所采用美国体模实验室制作的CatphanTM 500型性能测试体模、CT吸收剂量体模、瑞典RTI公司Barracuda剂量仪及长杆电离室对军区所属医院的医用CT进行性能检测,取得了较好的质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CT检查是当下一种比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包括平扫CT、增强CT、以及造影CT,可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胸部病变、腹部器官、以及骨关节疾病等的检查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其图像质量好坏与高低会对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起到直接影响作~([1])。基于此,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对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莱州市CT机运行质量状况,保障受检者医疗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使用CT机性能检测模体和CT剂量模体对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我市在用的14台CT机中,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合格的CT机有12台,合格率86%;有2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结论 应加强对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确保在用CT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加强监管,强制淘汰质量性能差又不能修复的CT设备。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利用兆伏级直线加速器所具有的一定的成像功能,联合锥束CT,在旋转角度小和低采样率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还比较了经典的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两种重建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评估阜新市放射诊断设备性能现状,确保影像设备正常并控制有害效应。方法 2021—2022年随机选取阜新市52台放射诊断设备,依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性能指标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52台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中,整机合格率为DR机82.4%(14/17)、透视机80.0%(12/15)、CT机93.3%(14/15)和牙科机100.0%(5/5);单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为DR机88.2%~100.0%、透视机80.0%~100.0%、CT机93.3%~100.0%和牙科机100.0%。结论 检测结果反应了阜新市放射诊断设备性能现状,由此可知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我省地震灾区CT机应用质量的检测,了解灾区震后恢复使用的CT机性能状况,探讨提高震后灾区CT机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CT机应用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所检CT机关键性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较高,但"CT剂量指数"合格率仅为80.6%。结论 在灾区恢复重建、配置CT机的同时,应加强对灾区CT机的质量控制,医院应重视对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保证CT影像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victoreen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进行影像治疗控制检测。结果 CT机的CT值和均匀性超过或接近《规范》要求的几率较大。结论 若要CT机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重点还是在医院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对影像质量保证工作的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Geant4/GATE平台建立移动式锥形束CT扫描成像模型,探究图像优化方法,提高锥形束CT图像质量。方法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算法中的Geant4/GATE平台对移动式锥形束CT进行成像模拟,构建放射源、平板探测器及测试模体的模型,获得锥形束CT的投影数据;比较3种图像重建算法(FDK,SART和EM)对设计的数字化模体进行图像重建,并模拟出2档X射线的成像。结果 3种重建算法中FDK算法最快;SART算法重建图像质量对比度较高、伪影较低,图像质量较优;EM算法噪声最小但不同密度插件图像边界模糊。SART算法重建70 kV X射线图像散射程度较大,而140 kV X射线重建图像质量较好。结论 基于Geant4/GATE建立的移动式锥形束CT仿真平台,可以获取数字化模体的三维重建图像,为后续移动式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段长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94-194,196
为了探讨如何解决PET/CT的计量检测问题.根据国际权威组织IEC和NEMA提供的测量方法,并且结合国家有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分别对PET和CT以及PET/CT结合进行测量分析.研究出一套可以全面的评价PET/CT计量性能的检测方法.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即(PET)和计算机断层成像即(CT)的结合体,有效的实现了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的完美统一,是目前最先进和最复杂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做好其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中锥形束CT的常规检测方法和质量保证(QA)。方法从加速器中锥形束CT的相关项目验收程序入手,对锥形束CT系统进行日检、周检、月检,完成锥形束CT的系统安全、机械精度、图像质量等项目的质量保证。结果锥形束CT的系统安全性能正常,机械精度和图像质量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锥形束CT的等中心与加速器机架等中心的误差为0.3 mm,SAD检测结果为85.2 cm,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锥形束CT在OBI模式下2D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合格,CBCT模式下CT图像空间分辨率在Ful-Fan和Half-Fan扫描模式下分别为7 lp/cm和6 lp/cm,低对比度分辨率合格,HU值的线性和一致性均合格,几何失真度小于1 mm,CT图像质量检查均为正常。结论锥形束CT的常规检测和质量保证可确保锥形束CT系统安全、精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医疗仪器维修的方法,认清医疗仪器的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保障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医疗仪器质量控制和管理系统.结果: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最佳的维修效果和经济效益,对促进医疗仪器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结论:质量控制的思想要贯穿医疗仪器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医疗仪器的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锥形束CT的出现.投影数据的采集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重建算法的不断改进.心脏的CT成像质量必将得到改善。提出了一种双锥束的扫描结构,它改进了FDK算法.并设计了使用该结构实现心脏图像直接三维重建的方法.从而改善了心脏的CT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退役等环节的分析,总结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实现方法。结果:使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结论: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摸索出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中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质量再评价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在用医疗设备质量合格率欠佳的现状,提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再评价工作的意义及实施办法,以改善医疗设备质量所存在的不足。从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标准、构建技术规范及完善不良事件监测等环节,对建立医疗设备质量再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研讨。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展开质量再评价,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上的医用CT基本上都采用第三代CT原理。本文通过对第三代CT常见伪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抑制、消除伪影的方法,以达到有效帮助CT理论研究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维修工程师加深对CT图像伪影的理解和正确快速采取措施减少图像伪影,提高CT图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清洁灭菌处理的现状,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较重视,但管理环节及细节有待完善,医疗机构应将外来医疗器械纳入医院的程序化管理,规范供应商行为,重视器械在各流程、环节的质量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处置方式,提高我国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振军  王燕  刘志成 《医疗设备信息》2011,(10):100-103,129
目的从临床工程学角度考虑医疗设备因质量原因或者正常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以医用直线加速器为例,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研究将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根本原因分析系统,使用该系统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测试。结果该系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减少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临床使用风险,规范放射治疗工作流程。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机构中医学工程部门的新课题,在实施中融入根本原因分析技术,高效准确地找出导致医疗设备风险发小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有效地降低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李乐升 《医疗装备》2012,25(6):14-16
本文简单介绍锥形束CT的工作原理,以及锥形束CT在医疗中使用领域的优缺点,最后对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设备的复杂和多样化,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医护人员和病人经常要和各种医疗设备打交道,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全与医疗质量,所以为加强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设备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就成为医院临床工作的重点。而除颤仪作为急救设备更应当随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所以日常的维护及性能测试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