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一种新的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个性化钛修复体的制备.应用个性化钛修复体对13例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无血肿感染、修复体外露;病人术前颅骨缺损综合征得到部分改善.结论 应用个性化钛修复体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D、3D重建在颅骨修补术前、后颅内情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5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 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2D、3D重建,进行钛网修复体的个性化设计并应用于临床,分析颅骨修补术前、后颅内的变化,术后并发症的表现。结果35例患者修复体嵌合满意,钛网固定牢固,行修补术前脑膜弧线正常30例,脑膜凹陷5例,术后代骨板均无移位,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3例,头皮感染2例。结论2D、3D重建在颅骨修补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01~2008—12,我科应用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腓骨骨皮瓣对36例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4例完全存活,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3cm,给予清除坏死部分的皮瓣组织后植皮,伤口愈合;随访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保留。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根据损伤部位、范围、伤情选择不同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筋膜皮瓣修复颅骨缺损钛板修复术后长期不愈创面的效果.方法 对3例颅骨缺损钛板板修复术后长期不愈创面术中彻底切除病灶组织后均采用耳后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2 cm×1 cm~3 cm×4 cm.供区均采用直接缝合创面治疗.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耳后筋膜瓣修复颅骨缺损异物修复术后创面可以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是减少异物排斥反应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血管吻合进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大块组织缺损和畸形,是七十年代飞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我科近年来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现将我科1981年4月利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转移及足背皮瓣游离移植立即修复一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洞穿缺损获得满意效果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敬梁渝 《西南军医》2010,12(4):656-657
目的探讨远位皮瓣转移在手指较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固定方法的改良。方法 27例手指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共31指)接受远位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终止皮瓣转移改为游离植皮修复缺损外,其余病例均皮瓣转移成功,缺损得到早期修复;随访6月~1年,手指的形态和功能良好。结论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应用改良后的远位皮瓣转移和固定方法,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严重创伤引起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3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结合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对照组单纯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结果治疗组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切取皮瓣面积、创面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结合游离皮瓣修复治疗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血管吻合的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例,小腿5例,大腿2例,前臂3例,上臂2例,均为肢端无血运且合并软组织大块缺损,根据创伤部位、创面大小均选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为10cm×7cm,最大为17cm×12cm,急诊行桥式吻合修复肢体主干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2例断肢及12块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好,断肢功能及感觉恢复较满意.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毁损性离断伤,应用该术式进行保肢,急诊修复主干血管缺损的同时修复了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操作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区域的结构,修复体嵌合满意,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肩胛游离皮瓣修复颅面缺损的效果.方法 本组12例外伤后颅面部组织缺损,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面积7cm×8cm~24cm×12cm,采用带血管蒂肩胛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颅面缺损创面10例作为对照组.12例全部成活,成功率1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功能、形态满意,无皮瓣发生坏死和溃疡.结论 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是一种修复严重颅面部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抗感染力强、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颞浅动脉筋膜瓣及游离植皮修复耳廓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4例部分耳廓缺损、软骨外露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35岁,平均28.0岁。其中咬伤1例,刀伤1例,道路交通伤2例。左耳3例,右耳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cm×1cm~3cm×1cm,平均1.2cm×1.0cm。术中彻底清创后,取颞浅动脉筋膜瓣联合游离皮片植皮覆盖耳廓部分缺损创面。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皮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修复耳廓缺损面无感染、无软骨外露,患者对再造耳外形满意。结论应用颞浅动脉筋膜瓣联合游离皮片植皮修复耳廓部分缺损创面效果良好,可较好恢复耳廓外形,且供区基本无影响,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应用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受伤时间2周以上的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的12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5~56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电锯伤5例,重物压伤4例,撕脱伤2例,冻伤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多个手指(2个手指以上,拇指除外)的指尖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为0.5cm×1.3cm~1.4cm×2.3cm。术前所有患者X线检查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多个手指指尖软组织或骨质的缺损,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在大鱼际处及邻指指背部设计并切取皮瓣,靠近大鱼际的受伤手指行鱼际皮瓣修复。术后定期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皮瓣的外观、功能、感觉及存活情况。结果 12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对12例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随访的方式,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4年。12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覆盖缺损,未见坏死、磨损及破溃发生,未出现切口瘢痕挛缩,感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对于移植的皮瓣感到满意。结论序贯邻指皮瓣联合鱼际皮瓣修复陈旧性多手指指尖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外形美观,保留了手指的长度,无需显微外科技术、存活率高及功能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临床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皮肤和肌肉缺损重建运动功能12例.结果12例分叶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几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肌力3~5级.结论 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覆盖前臂创面并重建其功能的较为理想的肌皮瓣.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result of the free functioning ramified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in clinical repair of the forearm soft tissue defects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forearm skin and muscle defects was reconstructed with the free functioning ramified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with one stage healing of the wou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36 months, which showed that the muscle strength was at 3-5 grade. Conclusion Free functioning ramified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is an ideal myocutaneous flap to cover the forearm wound and reconstruct the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临床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皮肤和肌肉缺损重建运动功能12例.结果12例分叶肌皮瓣全部成活,伤几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肌力3~5级.结论 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覆盖前臂创面并重建其功能的较为理想的肌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移植同期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12例(27指)多手指皮肤合并伸、屈肌腱缺损患者。根据伤指创面大小、形状设计以足背血管为主干的跗内侧、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或以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切取皮瓣同时携带趾伸肌腱,一次性修复2~3指的皮肤合并1指或2指的屈、伸肌腱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经静脉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后皮瓣成活,1例经血管探查,切除血栓段血管,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12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18指屈伸功能正常,5指屈曲轻度受限,伸直正常,4指屈曲有较明显受限,伸直轻微受限。供皮瓣和肌腱足无明显瘢痕挛缩,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游离移植方法,一次手术能修复多个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缺损,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手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腱肌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9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33例手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前臂逆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的部位,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16例。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移植皮瓣生长优良率来判断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年。结果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各有1例坏死,二期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2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另1例经换药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29例皮瓣全部成活。骨间后动脉组皮瓣总优良率为94.1%,尺动脉腕上皮支组总优良率为93.8%(P0.05)。术后1、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色泽与周边组织接近,质地良好。供区创面部分闭合后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成活良好。结论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相对恒定,血供较可靠,供受区一个术野完成手术,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皮管(瓣)带蒂移植在创伤后鼻缺损美容整形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笔者应用上臂内侧带蒂皮管(瓣)修复创伤后鼻缺损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8~43岁),其中一期皮管(瓣)成形同时转移修复8例,其余3例采用一期上臂形成皮管(瓣)、二期带蒂转移修复鼻缺损、三期皮管断蒂完成鼻再造。结果本组11例患者鼻部转移皮瓣血运良好,鼻腔通气功能良好。随访9例,1~3个月时颜色与周围皮肤相差较大,1年后颜色相近,两侧鼻孔对称,鼻外形良好,基本达到美容修复的目的。结论上臂内侧带蒂皮管(瓣)设计相对不受限制,提供的组织量多,成活率高,在患者不接受面部遗留新瘢痕的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解剖以股前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9例足部皮肤缺损,男8例,女1例,年龄24岁~56岁.旋股外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于胫前/胫后动静脉做"T"型吻合,皮瓣切取最大面积20cm×12cm,最小面积10cm×6cm.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个月~24个月,移植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