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学军  周志励  王彦 《广西医学》2012,34(11):1584-1585
目的观察内镜下鼓室置管及腺样体刮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75例(96耳),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结果 75例均完成手术,无腺体残留、软腭粘连或咽鼓管口瘢痕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78耳,好转13耳,无效5耳,总有效率为94.79%(91/96)。结论鼓室置管联合腺样体刮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贵华 《中外医疗》2011,30(21):42-43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将单纯采用鼓室置管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用鼓室置管术配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5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计数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中患儿的治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2.0%的治愈率。采用鼓室置管术配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病情复发率较低。结论鼓室置管术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若配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可对儿童实现最佳治疗,保证儿童听力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3.
刘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43-104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例160例234耳,鼻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0例76耳,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56例78耳,鼻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加同期腺样体切除术54例80耳。结果:鼓膜切开置管术组有效率82.89%,并发症发生率30.26%;腺样体切除术组有效率82.05%,并发症发生率30.77%,联合组有效率95.00%,并发症发生率15.00%。联合组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鼻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符合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基本原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28例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实施动力腺样体切除术,同期加鼓膜置管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结果:所有接受手术者都获得满意疗效,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通过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咽鼓管置管组与鼓室注药组,两组均抽出鼓室积液并注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咽鼓管置管组在疗效上优于鼓室注药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实施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导听阈值低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鼓膜置管术,观察组在鼓膜置管术的基础上实施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换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患儿的听觉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12例(151耳),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与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耳鸣耳闷消失时间、积液持续存在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耳鸣耳闷消失时间、积液持续存在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腺样体切除与耳内镜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有效缩短其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促使其听力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同步完成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时间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4%,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术后感染率为4.5%,对照组患儿术后感染率为14.0%,两组患儿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同步完成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中耳炎积液时间,患儿治疗有效率高,术后感染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薛侦 《甘肃医药》2012,(3):203-20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则行鼓室穿刺治疗;而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经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前施行了耳部检查、鼻咽侧位片与鼻内窥镜检查,确定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然后施行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3年余的随访,26例在1~6个月听力恢复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在40~80之间;6例听力基本正常,只是某些频率下降了10~20dB;4例遗留轻度的气导听力下降。鼻咽侧位片显示已无肥大腺样体,部分患者鼻咽镜检查示咽鼓管咽口的压迫已经解除。结论:腺样体肥大压迫或接近咽鼓管咽口是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鼻内窥镜检查是确定二者是否有关的有效方法。鼓室置管可较快地提高听力,腺样体切除则可防止中耳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关系。方法:40例患儿采用全身麻醉下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术。结果:术后随访3-6月,40例患者27例(32耳)治愈;11例(17耳)好转,2例(3耳)无效。结论:腺样体肥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腺样体切除+鼓膜穿刺对鼓室图为“C”型的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行鼓膜置管术,实验组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病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为(8.29±1.45)d、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为(15.26±7.34)d B、复发3例(5.00%),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可以提高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缩短中耳积液时间,降低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阈和复发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74例SOM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1 a后进行随访。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5.4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及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鼓室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鼓室置管术,同时积极处理相邻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对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行积极的抗炎治疗,对于病理性增大的腺样体肥大予以手术切除。结果 鼓室置管术有效率为174/189(92.06%)。结论 鼓室置管术较以往各种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小儿鼾症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患儿行鼻内镜检查,电测听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引起患儿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后,在全麻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加鼓膜置管术。结果术后随诊2~6个月,在58例患儿中,治愈46例(79.31%),好转12例(20.69%),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小儿鼾症及听力下降,行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及鼓膜置管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 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2013 年7 月至2015 年 8 月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 3 组,A组38例(68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B组37例(60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穿刺术,C组37例(59耳)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切开置管术.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耳积液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P<0.05),B、C两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其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在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3组患儿术后1年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及ABRⅠ波潜伏期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B、C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ABR 变化均低于A组(P<0.05).术后C组中耳积液时间与复发率均小于A、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儿听力,不但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李界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5):346-346,356
目的评价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30例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随访8个月,56耳听力明显改善,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儿童SOM应及早治疗,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是儿童SOM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学良  王德乐  韦一  曾莉 《吉林医学》2012,33(19):4116-4117
目的:观察并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与常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将近期来院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8例分成两组,试验组40例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对照组38例给予药物综合治疗。跟踪随访,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3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30例),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有效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患儿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结果:患儿术后听力均提高,拔管后随访13~1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对腺样体肥大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