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SjBT基因的获得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并分析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为防治日本血吸虫病提供药物靶标或候选疫苗。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用序列标签法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其全长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登录。结果获得了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全长1439bp,编码443个氨基酸,与肝片形吸虫微管蛋白基因具有79%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7.2198ku,等电点为9.12;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DNA序列373~396处。结论表达序列标签法、步移法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利于发现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的获得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并分析日本血吸虫新的蛋白基因 ,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侯选疫苗和药物靶点。方法 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对部分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登录。结果 获得了 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 ,CaN)基因B(AY2 2 0 75 1) ,长 12 6 6bp ,编码 16 9个氨基酸 ,含有 2个“EF -hand”Ca+2 结合区域 ,与曼氏血吸虫CalcineurinB有 84 %的同源性。结论 步移法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发现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并分析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候选疫苗和药物靶点.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登录GenBank,利用BLAST程序对同源性高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较;并利用pcgene软件对其蛋白质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获得了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普遍性结合酶E基因(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AY251608),长854bp,编码149个氨基酸,与人类普遍性结合酶E具有55%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7.149 8 kDa,等电点为8.01;抗原表位可能位于氨基酸序列373~396处.结论步移法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发现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中国大陆株 (chinesemainlandstrain)成虫cDNA文库中获得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组织蛋白酶B内切酶基因 (CathepsinBendopeptidase)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 从已构建好的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对部分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登录 ;使用NCBI,SAPS ,TMHMM ,Signal,PsortII,Protscale和Scanprosite等软件对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 对 38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获得部分新基因 ,其中包括组织蛋白酶B内切酶基因(AY2 2 6 984 )。利用Internet在线分析和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论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内切酶基因所编码蛋白为一跨膜蛋白 ,含有半胱胺酸蛋白酶结构域 ,可能对宿主血红蛋白具有降解作用 ,从而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分离、鉴定和分析表达基因序列,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侯选疫苗和药物靶点。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获取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登录GenBank;对某些感兴趣的序列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登录。结果随机挑取382 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49个EST,同源性比较发现,部分序列与血吸虫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性别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共获取18个日本血吸虫全长cDNA,大部分为管家基因,其中部分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候选疫苗分析和药物靶点。结论EST技术有助于快速、经济地获取日本血吸虫表达序列。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表达序列标签和新基因的获取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和分析日本血吸虫表达基因序列,为日本血吸虫病提供侯选疫苗分子和药物靶点。方法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 cDNA 文库,对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以获取的 EST;对可能成为新基金的克隆进行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 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49个 EST,分析发现某些 EST 与血吸虫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性别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共获取18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大部分为管家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侯选疫苗分析和药物靶点。结论EST 技术可用于快速、经济地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新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鸟氨酸转氨酶。方法转化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用NCBI站点的GenBank对所获得的新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利用BLAST程序对同源性高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较;并利用pc-gene软件对其蛋白质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获得了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鸟氨酸转氨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AY336497)。该cDNA序列长1677bp,编码424个氨基酸,与Xenopuslaevis鸟氨酸转氨酶同源性为66%;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8.52;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DNA序列795~846处。结论用EST寻找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所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与Xenopuslaevis鸟氨酸转氨酶基因同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全序列及功能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9.
日本血吸虫肌动蛋白轻链基因的获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为寻找日本血吸虫新的候选疫苗奠定基础。方法转化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用NCBI站点的GenBank对所获得的新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利用BLAST程序对同源性高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较;并利用pcgene软件对其蛋白质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xzw00081克隆的cDNA序列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AY225851)。该cDNA序列与曼氏血吸虫肌动蛋白轻链基因高度同源,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84%;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86%;编码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053888,等电点为696;抗原表位可能位于氨基酸序列158~184处。结论用EST寻找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所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长374bp,编码88个氨基酸,与曼氏血吸虫肌动蛋白轻链基因高度同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全序列及功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自愈水牛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自愈水牛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并寻找日本血吸虫疫苗新候选抗原。 方法 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自愈水牛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将阳性重组子克隆、测序,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目的基因。 结果 从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λZAPIIcDNA文库筛到26个阳性克隆,经初步鉴定获3种编码蛋白分子的基因:副肌球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结论 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自愈水牛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可用于寻找日本血吸虫疫苗新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技术快速、经济地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新基因。方法 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获得的EST通过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单个重组克隆200个,获得了76个有EST价值的序列,其中7.9%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5.3%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有EST价值的序列的22.4%,未知序列占59.2%。在获得的76个有EST价值的序列中,66个成功在GenBank dbEST中登录。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基因。结论 EST方法有助于快速、经济地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新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sum ,Sj)新基因。 方法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 quencetags ,ESTs)法随机筛选SjcDNA文库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和同源性比较对阳性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延长因子SⅢ -p15亚单位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鉴定。结果 我们从Sj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到一个cDNA克隆 ,它含有一个 371个碱基组成的阅读框 ,编码 118个氨基酸 ,与哺乳动物等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且具有该因子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表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 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SⅢ - p15亚单位的全长cDNA序列 ,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筛选恶性疟原虫FCC1/HN 株λgt11 cDNA 表达文库所获得的强阳性克隆作基础, 对上述强阳性克隆的cDNA 插入片段进行DNA 序列测定, 阐明相对应的新表达序列标签 (ESTs), 作为发现新抗原基因的线索。方法:以cDNA 表达文库接头的较长链作PCR引物、扩增cDNA 插入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入M13 m p18测序载体, 进行部分DNA 序列测定、编辑, 将之在GenBank 中进行DNA 序列同源性搜索比较和分析。结果: 获得1 个C03 序列为已知恶性疟原虫热休克蛋白70-2 基因片段, 发现5 个新的具有抗原意义的恶性疟原虫表达序列标记位 (ESTs)。结论: 这5 个新的恶性疟原虫表达序列标记位为发现新的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湖北钉螺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后差异表达cDNA文库,筛选湖北钉螺免疫相关分子,为探讨病原与中间宿主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后湖北钉螺的头足部组织总RNA,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分别以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湖北钉螺(未处理组)和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后湖北钉螺(处理组)的头足部组织作为检测方(Tester)和驱动方(Driver),利用PCR方法选择cDNA杂交试剂盒分别进行正向和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将获得的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重组质粒转入E.coliDH5α,对菌液用PCR法扩增鉴定其中的插入片段。随机抽取354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将所得表达序列标签(ESTs)序列在线进行BLAST分析。结果从正向文库随机挑取的354个阳性克隆中测得350个EST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34个湖北钉螺新基因,其中1个与已知基因部分同源。结论成功建立了被日本血吸虫侵袭前、后湖北钉螺差异表达片段cDNA消减文库,发现了湖北钉螺新基因,为筛选与湖北钉螺天然免疫相关的分子、进一步探讨中间宿主与病原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基因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取编码可能指示再感染倾向的日本血吸虫特异免疫分子的cDNA克隆。方法: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化疗后再感染人群高特异性IgG4水平的混合血清筛选构建于表达载体λgt11的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以PCR鉴定免疫筛选的阳性cDNA克隆插入片段选择插入片段大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基因数据库同源性检索。结果与结论:对cDNA文库中约8.6×104个噬菌斑进行了筛选,有11个噬菌斑呈阳性反应,其中有可能编码日本血吸虫的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可能与人群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的基因克隆等4个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